1樓:太陽我搗鼓亮的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樓上說的“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處世方法就象水一樣,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
但是老子認為這還不夠。老子接下去說,處眾人之所惡。有一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所惡的是什麼呢?是低位。所以處眾人之所惡講的是要處於低位,也就是講的是謙虛謹慎。
所以你不但要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要以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氣揚的了。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幾於道”。也就是獲得了接近於道的處世方式.
(厚德載物,什麼是“德”,其實很簡單。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幫助,而你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出處忘了。高尚的善行像水一樣,以深厚的德行承載天地萬物。
“上善若水,獨善其身”這句話出自**
3樓:矽谷創業快訊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獨善其身語出《孟子·盡心上》。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孟子·盡心上》: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品德以顯於世。失意時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時則拯濟天下。
4樓:匿名使用者
1、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2、原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含義
“上善”也就是道德。人達到了上善的境界,彷彿就如同水一樣不再受形體的拘束了。水善於利用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
水總是呆在人們不願呆的地方,這樣的性格,幾乎和道沒有兩樣。人達到了上善的境界就會有如下的表現:“居”善於與“地”聯絡起來;“心”善於與“淵”聯絡起來,“與”善於與“仁”聯絡起來,“言”善於與“信”聯絡起來,“正”善於與“治”聯絡起來,“事”善於與“能”聯絡起來,“動”善於與“時”聯絡起來。
只有能夠做到“不爭”之際,才算是達到了“無憂”的境界。
5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所著《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獨善其身“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上善若水出自**?全文是什麼,意思? 10
6樓:海平面下的深淵
一、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二、1、原文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整句話意思為: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它就接近於道的境界。
安守著無人來爭、與人無爭的善地;心境如深淵一般清明寧靜;行為因內心的祥和而對眾生充滿慈愛;言語因清靜無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義卓著;政治上也會因為無私無慾,不刻意追求有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
在去除一切私心雜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後,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專注於辦事,從而無所不通;行事也會看清真正應該發動的時機,而且善於把握時機。正由於他不刻意地去爭權奪利、爭功釣名,所以他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憂鬱,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憂難。
三、上善若水
1、上善:最完美;
2、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裡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
3、上善若水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7樓:杉杉渤文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老子《道德經》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裡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上善若水
讀音是:[shàng shàn ruò shuǐ]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
造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8樓:5貴在自知
【解釋】: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裡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老子《道德經》
望採納o(︿_︿)o
9樓:現實永遠殘酷的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
【出處】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
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影響】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並對孔子有重大的影響。
孔子:“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觀。”
《孔子家語·三恕》:“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
’孔子對曰:“‘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潔,此似善化也.
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荀子·宥坐》:“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
‘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
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11 瀏覽6718
“上善若水”這句話出自那裡?全文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樓上說的“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處世方法就象水一樣,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
但是老子認為這還不夠。老子接下去說,處眾人之所惡。有一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所惡的是什麼呢?是低位。所以處眾人之所惡講的是要處於低位,也就是講的是謙虛謹慎。
所以你不但要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要以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氣揚的了。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幾於道”。也就是獲得了接近於道的處世方式.
(厚德載物,什麼是“德”,其實很簡單。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幫助,而你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25 瀏覽5031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出自**,怎樣應用?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評價別人的時候
1 瀏覽208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原文出自何處?是什麼意思,用在那些經典文章中?謝謝。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
10樓:半夏半微涼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意思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1樓:一個虛弱的胖子
出自《老子》,意思是最高的道德就像水一樣
“上善若水”出自**?什麼意思呀
12樓:愛吃貓的魚
【解釋】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
【出處】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
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影響】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並對孔子有重大的影響。
孔子:“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觀。”
《孔子家語·三恕》:“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
’孔子對曰:“‘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潔,此似善化也.
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荀子·宥坐》:“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
‘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
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句話出自那裡
出自宋.釋普濟 五 bai燈會元 卷五十du三 廣額zhi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dao漢,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答。釋義 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並不是指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而是他開始悔過以往的惡業,發願走上成佛的道路。...
用扯淡的態度面對操蛋的人生,這句話出自那裡,這句話包含了什麼糟粕的思想和文化
名門風雲,作者 愛上乖乖女,大概意思就是對現實社會的憤青 用扯淡的態度面對操蛋的人生,這句話有什麼哲理和意境?只是表達了對人生的無奈,以及隨波逐流的消極的人生態度。以這樣的心態面對人生的人 世界是灰色的 負面的 認為世界上沒有美好的事情 世界到處充滿著謊言 欺騙 背叛 只是表達了對人生的不滿和隨波逐...
這句話在聖經的哪章哪節這句話是出自聖經的哪一章哪一節?
利 未 記 26 3 你 們 若 遵 行 我 的 律 例 謹 守 我 的 誡 命 26 4 我 就 給 你 們 降 下 時 雨 叫 地 生 出 土 產 田 野 的 樹 木 結 果 子 26 5 你 們 打 糧 食 要 打 到 摘 葡 萄 的 時 候 摘 葡 萄 要 摘 到 撒 種 的 時 候 並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