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獅無敵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2樓:筆有千秋業
1、首先概括《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的內容:
鄴城的銅雀臺完工,曹操與眾文武**在銅雀臺宴飲。劉備、諸葛亮對前來索要荊州的魯肅說必須取得益州之後才能歸還荊州。周瑜欲以勞軍為名襲取荊州,但計謀被諸葛亮識破,安排四路大軍等待周瑜部隊到來。
2、閱讀完本回的體會:
演義本回曹操大宴比箭,涉及了一大問題,便是三國之中的派系之分。說起派系,大家便就想起黨同伐異,想起派系鬥爭,想起結黨營私,反正總之是不好的事,所以某種程度之上,派系便和“惡”等同起來。
為什麼說曹操比箭涉及了派系問題呢?因為曹操在比箭時是將武官分兩隊的:“曹氏宗族俱穿紅,其餘將士俱穿綠”這已經將曹將劃分出了兩個陣營。
而實際上曹魏集團的陣營遠遠不止這麼簡單。曹與夏侯自然是曹魏的頂樑支柱,自然不須多說,而在其餘將士中也並不是鐵板一塊,早期便投奔曹操一直追隨曹操的將領和後來作為降將參與曹軍的將士自然而然的也分成兩塊。前者以于禁樂進等人為代表,後者如張遼徐晃。
有兩事或可窺其一角。關羽在曹營中待過一段時期,無論是正史或是演義都談到與關羽交好的乃是張遼徐晃,而這兩位最大的特點便是和關羽一樣,並非起初便和曹操起事的元勳,之前都有舊主。另一事便是在救援襄樊時,在是否任用龐德一事上曹操猶豫再三,為何?
便是龐德並非如於禁一般跟隨自己多年,又有舊主在劉備處的關係。(當然,日後卻是曹操信任的于禁投降,曹操懷疑的龐德忠心,這又是另外的事了。)這說的還只是武將,文臣之中也有分別,便如曹魏世子之爭,支援曹植和支援曹丕的便分成了兩派,演義**名的楊修之死原因便是他支援曹植已經不是祕密了。
曹操陣營如此,東吳和劉備那邊也不例外,劉備陣營早有說法分為所謂的“原從集團”,“荊州集團”“益州集團”。東吳陣營最為複雜,江東本土豪強如顧陸虞等人為一集團,外來如諸葛謹等人為一集團,而隨著加入時期的不同,江東各人還因早年便跟隨孫堅,或是跟隨孫策,又或是孫權直接提拔形成不同的分野。
派系的形成各有各的原因,有因加入時期劃分的,這種情況很為典型,這也是長年積累起來的感情的緣故,古代官場便有因為同一年科舉錄取稱為同年並以此結交的習慣,即便在現代社會,同學同期形成自己的圈子也不是希奇的事。有因來自同一地區劃分的,所謂的“鄉黨”,這種“鄉黨”在官場中也很常見,明初的淮西集團,清末的湘淮集團,都是如此模樣,蜀漢的“荊州集團”“益州集團”也是據此劃分。有因家族婚姻關係劃分的,家族是重視血緣的古代社會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所以以家族形成派系自然也是很常見的,皇族自不必說,各代官僚以政治婚姻拉攏關係,網羅人才,結成龐大的家族關係網最是平常,出名的士族便建立於此,這種建立於血緣和婚姻的派系比較穩固。
也有因師生關係建立起來的派系,這和同年的關係相同,在科舉發展後更是大興其道,古代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這種師生關係相同的重要,有心的老師更是以此為基礎建立龐大的派系,**時期的北洋軍閥便是其中的代表。或者圍繞某一強權人物為核心建立起來的派系,這是建立在對核心人物基礎之上的派系,依賴於強權人物自身,不過在一段時期形成自己的規則後,即便在強權人物離開仍會持續下去,不過往往會在強權人物離開後形成一段內部的權力鬥爭,如王安石的新黨便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來說,東漢末年的曹操劉備袁紹集團也都是屬於依賴曹操劉備這樣的強權人物生存的派系。
其實對派系最為反感的還是居於頂端的領導者,因為結成一體的派系太過強大便會危及自己的地位,所以領導者都喜歡不結黨營私的君子,不單是因為個人感情的好惡,也有政治上的考慮,因為不結黨營私,便不會對自己形成威脅。只是政治的必然性並非領導者的好惡便能祛除的,派系的形成已是必然,領導者只能在此之中尋找平衡而已。尋找平衡固然不簡單,但是領導者只會尋找平衡而不能更進一步的話也只能說只是平庸而已,一個好的領導者不單能尋找到平衡點,更能將所有派系都引向一個目標。
而且能在自己之後將基業穩定的交給**人,則更不容易,因為當強權人物死去後,無論**人實力如何,因為強權人物消失造成的真空,派系的平衡總會被打破,尤其是制度尚未健全的政權受到的衝擊更大,這也是一些朝代短命的原因。三國中曹劉孫能三足鼎立,便是因為他們是其中的皎皎者。
先說曹操,他雖以自己的家族為基礎,但是並不排斥外姓和降將,收羅人材,並排程得當,無論下屬有何分歧,都惟曹操馬首是瞻,才得以成就大事,他立曹丕為世子,使曹家沒有重蹈袁家覆轍,曹操之後雖然一度有麻煩,但是基本穩定,可說是曹操這一決定的功勞。
再說孫權,孫權所在的江東內部派系眾多,孫權即位時尚還年少,上有父兄威風之陰影,下有眾人之窺視,雖然有周瑜張昭的支援,但是孫權能在這麼長的時期內維持住江東局勢,控制住大權,也頗為不易,只是晚年在選擇**人和輔佐的派系上犯了糊塗,東吳之後的內亂,孫權是要負部分責任的。
最後說劉備,劉備並沒有曹操孫權那樣,有自己的家族派系支援,雖然說演義中將關張劃為他的結義兄弟,但是史實上並非如此,劉備能白手起家,成就大業,尤其能有關張這些長期追隨之的人物支援,劉備集團早期浮浮沉沉,但是卻一直生存下來,這與劉備的個人魅力是分不開的。雖然日後有“荊州集團”“益州集團”之分,但是他處置得當,用人得人,尤其注重提拔黃忠魏延這些原本默默無聞之輩,能將各派融合在自己之下,在他死前,蜀漢基本沒有什麼激烈的派系鬥爭。而他臨死前委政於諸葛亮的決定,使蜀漢在之後度過難關,並在三國之中成為政治鬥爭最輕,政治局勢最穩定的一國。
所謂派系,終究還是因人成事。
三國演義的梗概,三國演義梗概(500字)
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 蜀 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
三國演義的意義,三國演義現實意義
三國演義 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 義 禮 智 信 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三國演義 通過魏 蜀 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的歷史發展規律。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 擁劉反曹 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 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 反對動...
三國演義的哪些將軍是有勇無謀, 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評價呂布有勇無謀。我反駁,呂布可以當將軍帶兵打戰肯定有他過人之處。只不過呂布
三國演義 有兩位著名有勇無謀人物,一是呂布,另就是馬超了。至於張飛,長阪橋頭伐樹代兵,閬中計破張郃,與前兩位相較已算粗中有細。馬超,字孟起,西涼太守,徵西將軍馬騰長子,當時的西涼轄今甘南 寧夏及陝西大部,幅員廣闊,為羌漢雜居之地,馬超身上就有羌人血統。父兄被曹操誘殺後,超與韓遂起傾巢之兵咬牙切齒 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