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與土地革命時期有什麼不同?原因是什麼

2021-09-10 17:24:38 字數 3290 閱讀 8834

1樓:夢始寓心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時期的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轉變為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原因是:①減租減息的根本目的是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地主經濟對農民的剝削,以調動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把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爭取到抗日統一戰線的聯盟內。②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內階級矛盾和****的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日****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大多數地主有抗日的要求,對地主實行減租減息、農民實行交租交息後有利於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保障地主的地權、財權和人權。③富農是抗日和生產不可缺少的力量。把富農的生產方式定性為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使富農繼續保有它的土地和繼續它的生產方式。

這一政策既有利於照顧參加抗日的地主、富農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有利於發揮農民的生產和抗日的積極性。

2樓:巴郡充國人

簡單說,在抗戰時,中共「減租減息」,對大多數地主進行了團結。土地革命時是直接沒收地主土地給農民。具體的政策書上有啊。

原因很簡單,土地革命時期,為革命的嘛,為了政治理想和爭取到農民對共產黨的支援,當然要打倒地主。這是進行政治實踐的需要。

抗戰時為什麼又對待地主有放鬆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要團結一切有利抗日的力量啊。先打跑小日本,至於自己的政治實踐,可以先放放。

47年的土地法大綱不就是又回來分土地了嘛,見國后土地改革運動就更不用說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全民族抗日。在根據地的土地政策是保留了地主階級的存在,為了聯合地主階級全民族抗日。這段時間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華民族和日本帝國主義,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4樓:殘月的斷橋

抗日時是減租減息政策,土地革命時是打土壕分土地,因為抗日戰爭時期****為主要矛盾,就要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抗擊外來侵略

5樓:沉醉臥雪

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

路線: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

作用:農民在經濟上政治上翻了身;農民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2.抗戰時期

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於團結農民、地主一致抗日

中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不同土地政策?

6樓:匿名使用者

土地

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

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

1、含義: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形成;蔣介石發動圍剿,中共在根據地開展的。

3、原因:

(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礙生產力發展;

(2)是農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國民主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3)只有進行土地革命,才能調動農民革命和生產積極性,鞏固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取得戰勝敵人的最基本條件。

4、區域:革命根據地

5、土地革命路線:

(1)內容: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制定的依據:國內主要矛盾(階級矛盾即中國人民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矛盾)。

6、作用(意義):

使廣大貧僱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保衛勝利果實,農民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調動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貧農、僱農、中農、富農、中小工商業者)。

抗日戰爭時期(1931-1945)

土地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1、背景:

(1)國民黨政策由對外轉向對內,由抗日轉向**;2023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動方針,掀起了**高潮;

(2)日本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 推行「三光」政策。

2、實質:承認地主對土地財產的所有權,同時保證農民的承佃權,即限制封建剝削。

3、制定的依據:

(1)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即由中國人民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變為中日****;

(2)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對峙到合作抗日。

4、作用(意義):

(1)有利於減輕農民的負擔,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

(2)有利於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5、與2023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土地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對地主土地所有權的處理方法.

擴充套件資料

土地政策指的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內的政治和經濟任務,在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和管理方面規定的行動準則。它是處理土地關係中各種矛盾的重要調節手段。

一般包括地權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和土地賦稅政策等。

土地政策制定原則:

1、目標明確:土地政策是為土地管理過程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其目標既要與土地管理的目標對應,又要具體、明確;

2、全面、準確收集資訊原則;

3、可行性原則;

4、多方案擇優原則;

5、系統性原則;

6、公共利益原則。

通常情況下土地政策對三大效益的選擇順序是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最後才是經濟效益,也就是說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人類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堅持公共利益優先原則是最主要的。

7樓:匿名使用者

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路線和分配土地的方法.到2023年.

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土地革命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和正確進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1)依靠貧農.

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促護中小工商業者.

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原耕地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2.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抗日戰爭時期.

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即地租一般地以實行二五減租為原則.按抗日戰爭前的原租額.

減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減少到社會借貸關係所允許的程度.實行了這個政策.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調動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積極性.又有利於爭取地主資產階級的大多數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邊.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中國人民和美蔣反動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土地革命的條件日漸成熟.

2023年5月4日.中共**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將減租減息的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作出了哪些貢獻 簡答

開展區域性戰 bai場,有限的牽制du了日軍在zhi 正面戰場的作戰,開闢了廣dao闊的抗日根據地,內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容吞併全中國的企圖,同時給日本的後方基地造成巨大的威脅,間接支援了在正面戰場作戰的國民黨軍隊,為消滅日本的有生力量做出巨大貢獻。簡答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1 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分歧在於什麼

我覺得電視劇 記憶的證明 中,團長周尚文和八路連長蕭漢生的一段內對話正好可容以說明這個問題。背景 周和蕭都被日本人抓去勞工營,這裡有被俘虜的軍人,也有被抓來的百姓。蕭想發動所有人暴動,周不同意,周要用軍人的方式來鬥爭 周 你不能那樣做!蕭 你根本不懂什麼叫人民戰爭!周 因為戰爭不屬於人民!就是這段對...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方針,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抗戰路線和方針是什麼?

在抗日戰爭中提出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戰。持久戰,持續時間較長的作戰。相對於速決戰而言。有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 戰鬥的持久戰。戰爭中正義的一方,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通常在戰略上採用持久戰的方針,通過長期的作戰,逐步削弱敵人,轉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抗戰路線和方針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