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完成首次海上發射,這有什麼歷史意義

2021-09-12 19:46:39 字數 6836 閱讀 3873

1樓:橘落淮南常成枳

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北京2月27日訊息,2023年,我國運載火箭將實現海上發射「首秀」。記者2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今年將執行5次發射,包括4次陸上發射和1次海上發射。

長十一火箭總指揮楊毅強介紹,2023年長十一火箭計劃執行「4+1」的發射計劃。其中,4次陸上發射均是面向民營衛星公司的「全商業」發射,滿足小衛星的多樣化發射需求。

海上發射將是我國運載火箭的海上「首秀」,進軍新的服務領域將進一步滿足低傾角軌道衛星的發射需要,進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2樓:素花體育

這說明除了歐美國家以外,中國也成了能夠在海上發射火箭的國家,也說明了我國在海上發射火箭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實力,也驗證了我們國家強大的科技力,相信我們祖國未來的航天事業會越來越好。

3樓:時光火車不停留

說明了我們中國的科技也在逐漸地在進步,而且進步很大。並不是只有歐盟的國家可以完成海上發射。我們中國也要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了。

4樓:1予一朵小紅花

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我們都知道,在不太經緯度發射火箭會受到不同地球引力的影響,如果經常在一個地點做實驗,成功了,並不能代表在其他地球依然能成功。第一次在上海發射時一次突破,側面標誌著我國可以在任何一個區域發射火箭。

5樓:30秒不

具有戰略和里程碑試的意義。

在不同地形下都可以順利的完成發射,將來如果遇到突發情況的話,也是可以不會受到影響的,相信對在我國航天史上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6樓:多肉控阿琦

說明我們的航天事業不僅僅侷限於在地面發射,也可以在海上發射,可以適應不同的地形與環境,意味著我們的航天事業又往前邁了一大步

7樓:清春不打烊

說明我國的航天技術越來越厲害了,標誌著我國的科技又一大進步。可以積極推動未來的航天事業發展,鼓勵更多優秀人材投身於航天事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的。

8樓:侃侃社會人

這意味著我們在某些行業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以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航天發射地域的問題,不管是在陸地,還是在海上,我們都可以進行航天事業的持續進行。

我大中國威武,希望能越來越好吧。

9樓:資訊搶著看

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發射 海上發射:換種方式問鼎蒼穹

10樓:薛無依

因為海上發射的成本低,安全係數高!在海上發射,可以靈活選擇發射點,航落區(航區和殘骸落區)大多為公海,有效解決航落區安全問題!

11樓:沙河不是流沙河

以前的發射都是在固定的地點和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都可以在上海發射,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發射。這表面我們的航天技術走上了另一個新的臺階。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神舟五號是神舟號系列

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23年10月15日9時整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神舟五號在軌執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於2023年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返回主著陸場。軌道艙留軌執行半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成果。

這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13樓:earth姜學仁

意義: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次載人飛行成功。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2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五飛船升入太空,併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在我國的航天史上有什麼重大意義?

14樓:凮起雲湧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電磁環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電磁環境非常乾淨,遮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訊號干擾,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開展低頻射電研究的場所。

搭載了低頻射電的頻譜儀的嫦娥四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將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

15樓:科技

人類首次!中國「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

16樓:天下的大路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嫦娥4號成為世界上首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它對於分析月球表面的地貌,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等,可以說功不可沒。那個4號也在3日成功的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可以說這一壯舉也是得到了很多外國專家的祝賀和聖戰,可以說嫦娥4號對於我國和世界研究月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為我們更好的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嫦娥4號的軟著陸,可以說是我國航天史上也是世界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壯舉,我知道月球背面一直是我們人類一個無法企及的神祕之地,要知道美國阿波羅計劃也曾到達這個地方,但是被迫終止了,因此月球的背面也被稱為月之暗面,而如今我們的嫦娥4號卻已經能夠到達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我們嫦娥4號的偉大之處,這說明我國航天事業已經領先於其他國家,在世界一流水平了。

17樓:霈漪魑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是在我國航天事業重大的一步,也是全世界的一次突破,因為世界有65個月球著陸器,沒有一個是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這是中國人的自豪,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做出的偉大成績。

18樓:軒曼妮

嫦娥四號是第一個成功在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月球車玉兔二號也是第一個在月背執行任務的月球車,使中國航天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19樓:匿名使用者

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比如我們現在用的手機訊號,或者是網際網路都是和衛星有關係的,發射更多的衛星,我們的訊號就會越來越強大,那麼我們生活會越來越便利。

20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我國的航天技術又進了一步,對於月球的瞭解又踏上了一個新的里程,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楊利偉成功登陸月球的事情,在當時真的是頗受關注

21樓:素花體育

嫦娥4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對我國航天史,那絕對是意義重大,要知道月球背面還沒有一個國家的航天器能夠成功再次著陸,我國是第一個。什麼概念?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22樓:匿名使用者

一次任務成功的背後是數十萬航天人的努力,非一

朝一夕可為之。每次發射任務食堂都會直播,朋友圈都會被刷屏,搞航天從戰略眼光來看不僅僅是國家競爭力的問題,目光有多遠眼界就有多開闊。這進一步證明了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和科技能力的發達。

23樓:匿名使用者

最大的意義便是讓中國航天終於有機會達到了「人類首次」這個稱號,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首次真正的前往從沒有人去過的地方。同時還有著「世界範圍內先驅者」般的成就與業績。為中國航天事業給彌補上了這一空白。

24樓:雙子

是我國航空航天技術進步的里程碑,標誌著我國僅次於美蘇兩國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也讓我們中國真的看清楚了月球的背面,讓這樣的想法不再是奢望,希望中國的航天事業在此進步,下次向火星邁進。

25樓:東閣門

使我國成為第一個將航天器登上月球背面的航天大國。

26樓:30秒不

通俗講一點。比如我們生活中的天氣預報就是通過衛星來傳播的,如果說能夠把握更精準的天氣預報的話,可以避免更多的損失,給人們的生活,農業生產帶來帶來很大的便利。

27樓:匿名使用者

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歷史

28樓:哥火日立

有四號,就有一二三號,這就說明我們失敗了很多次,這也說明一個真理: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獲得了經驗,我們才會更加的堅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結果就是四號成功著陸了

29樓:冷眼觀娛樂圈

成功著陸說明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以前只是夢想的事情,我們現在可以變為現實了。以前只是遙想嫦娥當年的飛天之夢,我們是不是可以到蟾宮裡一敘?

我們現在可以做到了,做到的不僅僅是航天人的成就,更多的是實現了國人的夢想,一個由來已久的飛天夢。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可以領先於世界,我們的航空格局變得更寬更廣更好!

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我們的民族可以更加美好!

30樓:毛爺爺我男神

我覺得這是我們中國航天曆史的一個重要的飛躍啊,因

為在我們航天的歷史上一直都在研究這如何登月,試了那麼多次終於成功了,是非常值得我們慶祝和開心的,作為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我覺得,我們中國真的是一個科技大國了,雖然相隔的時間比較久,但是,這件事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我相信這件事一定會很好的載入史冊,作為我們一直以來的自豪時間。這也預示著我們科技的發展先進的航天技術在國際中越來越靠前,越來越值得我們自豪,值得我們開心,

31樓:小小時光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估計可以揭開月球上更多的祕密,可能在未來可以實現更多的人類對於太空的想象。

32樓:範二老菇涼

我覺得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可以說是我國航天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了,可是說一項歷史性的程序。首先就是說這是第一次登陸了月球背面,與欲求正面千里平原相比,月球背面遍佈著大量的高山以及撞擊環等,可以說是很難找到一塊平等的土地來使用。。所以這次嫦娥四號的登陸就比平時要困難很多。

這就說明了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技術更加精細化。

還有就是它的實際意義也是很大的。他來到月球肯定會死要到處看一看走一走的,對月球進行更深層次的測量。通過與其他國家共同合作的高新技術,向全球徵集了生產的科學載荷。

這一切都是為了聆聽遙遠宇宙的聲音,然後研究月球底下的各種資源。而且我們國家一直秉承著開放的理念,我們進行的各種測量資料都是供全球使用的,所以對於整個地球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33樓:新左右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在我國的航天史上最大的意義便是讓中國航天終於達成一件足以稱之為「人類首次」兼「世界範圍內先驅者」般的成就與業績。中國航天終於也成為了一次全人類宇航探索的先行者,這便是此次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的最大意義所在。

我國航天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義具體

34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我國宇航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一幕幕航天大戲令人期待。

長征五號「王者歸來」

2023年7月,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帶著實踐十八號衛星墜入大洋。

經過休整,王者歸來。在我國計劃實施的長征五號遙三任務中,它將託舉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再次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出征。

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肩負著未來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任。如果此次任務成功,我國將於2023年發射長征五號b火箭,開展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並將空間站核心艙送入太空。還將用長征五號火箭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前往月球取樣。

嫦娥四號的奇幻之旅

繼202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玉兔月球車登陸月球后,嫦娥家族又一位成員——嫦娥四號將開啟探月之旅。它的旅程更為奇幻,將落到神祕的月球背面。

這次任務被英國《自然》雜誌選為本年度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之一。

由於任務地點受月球遮擋,我國將在6月向地月拉格朗日2點發射一顆中繼衛星,為嫦娥四號搭建測控通訊、資料傳輸鏈路。

年底,嫦娥四號將搭乘長征三號乙火箭升空,最終登陸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成為世界首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它將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內部結構、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等探測,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測工程系統。

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初長成」

2023年11月,我國採用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全球組網首發星送入軌道,奏響了北斗走向世界的序曲。

2023年,我國將用長征三號乙火箭與遠征上面級配合,通過9次任務發射十餘顆北斗衛星,建立由18顆衛星組成的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周邊國家提供服務。

到2023年,我國將實現35顆北斗三號衛星在軌,完成北斗系統全球組網。

此外,2023年我國還將發射2顆北斗二號衛星,與即將「退休」的衛星進行「**」。

「高分」兄弟接連出徵

自2023年高分一號衛星升空以來,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天基系統已發射4顆衛星。它們通過推掃或凝視方式,採用光學或紅外、雷達觀測手段,獲取了海量高分資料,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高分五號、六號兄弟倆將接連出徵。

4月,高分五號衛星將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火箭發射。這是一顆環境專用衛星,也是高分家族中搭載載荷最多、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其搭載的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等6臺載荷,可對大氣氣溶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種環境要素進行觀測。

同樣計劃於內年發射的高分六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將與高分一號組網執行。與高分一號相比,它增加了多個譜段,可以對地面農作物進行識別。它還將在國內首次採用對月定標技術,可解決對地定標受天氣影響的問題,提高成像效率。

張衡一號能從太空「看」**

2月,我國**立體觀測體系天基觀測平臺的首顆衛星張衡一號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使我國實現從太空裡「看」**。

該衛星以發明世界首臺地動儀的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的名字命名,是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它能獲取全球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觀測資料,對我國及其周邊區域開展電離層動態實時監測和**前兆跟蹤,彌補地面觀測的不足。

未來一年,我國不僅要發射的航天器五花八門,所用運載工具也多種多樣。除了由長征系列火箭組成的「國家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快舟十一號火箭也將首飛,一次將伽馬射線暴探測微小衛星等6顆衛星送上太空。在商業航天市場初顯鋒芒的快舟一號火箭,也將在一週內連續實施4次發射,在嘗試遙感星座快速構建的同時,驗證自身的快速發射能力。

此外,我國首家民營火箭公司「零壹空間」,也計劃在2023年上半年實施其x系列火箭的首飛。

中國航天日是哪天啊,中國航天日是幾月幾號,中國航天日是哪一天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10月8日是那個公司的航天日,這是不同了,要注意區別。中國航天日是幾月幾號,中國航天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4月24日為 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基本資訊 中國航天日,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計劃設立的一個紀念日。2016年3月8日,批覆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

中國航天之父讀後感,中國航天之父讀後感100字

讀 錢學森 有感 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 錢學森 他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錢學森於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裡。少年的錢學森喜歡自然科學 繪畫,成績優異,於20歲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934年畢業,赴美國留學。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學院航天系,僅用一年就獲得碩...

中國航天工程發展的有關報道,中國航天工程最新發展的有關報道

現在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已經開始研製,按照計劃是在2008年實現發射。屆時,神舟七號將重點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 太空行走 技術。原訂2007年發射,但由於部件的技術問題被推遲了半年,計劃2008年發射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新 我叫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