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軟皮帶的魚學名叫什麼,這種魚叫什麼學名

2021-09-29 02:25:04 字數 4874 閱讀 1337

1樓:匿名使用者

四川宣漢的   軟皮帶   魚類  學名

鈍頭鮠科     amblycipitidae     【魚央】屬    liobagrus     魚類

下圖為       白緣【魚央】liobagrus marginatus   ,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生活於多石流水溪河,底棲,以水生昆蟲幼蟲為食。個體小。徒手捕捉,易被胸鰭刺刺傷。背緣拱形,自吻端向後上斜,背鰭至脂鰭起點較平緩,向後逐漸下斜,腹面在腹鰭以前略平直。

頭部向吻端逐漸縱扁,背面有一縱溝,兩側鼓起。吻端鈍圓,眼小,背位,眼緣模糊。口大,端位,橫裂。須4對,均甚發達。腮孔大,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

2樓:匿名使用者

黃顙(sang)魚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屬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俗稱:戈牙 咯魚 咯咯噎 黃臘丁,央絲。

英文名:yellow cartfish 。

體長,腹平,體後部稍側扁。頭大且平扁,吻圓鈍,口大,下位,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須4對,大多數種上頜須特別長。

無鱗。背鰭和胸鰭均具發達的硬刺,刺活動時能發聲。胸鰭短小。

體青黃色,大多數種具不規則的褐色斑紋;各鰭灰黑帶黃色。

多在湖泊靜水或江河緩流中營底棲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敗物和淤泥的淺灘處。白天潛伏於水體底層,夜間浮游至水上層覓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此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

黃顙魚是一種典型的廣食性魚類,幼魚主要食浮游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成魚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黃顙魚2齡達性成熟。每年5-7月,雄魚遊至沿岸地帶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處(水深8-40釐米),利用胸鰭刺在泥底上斷斷續續地轉動,掘成一個小小的泥坑,即為產卵的魚巢。

雄魚築巢後即留在巢裡,等候雌魚到來,在巢裡進行產卵受精。產卵活動多在氣候由晴朗轉變陰雨的夜間進行。雌魚產過卵後即離巢覓食,只有雄魚在巢附近守護髮育中的卵和仔魚,直到仔魚能離巢自由遊動時為止(大約7-8天)。

黃顙魚分佈廣,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水域均有分佈。它個體雖較小,但產量大。肉質細嫩,無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質含量為16.

1%,脂肪為0.7%,是我國常見的食用魚類。黃顙魚的種類頗多,常見種還有長鬚黃顙魚(p.

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黃顙魚(p.vachellii ,英文名:

darkbarbel catfish)、光澤黃顙魚(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

黃顙魚類的背鰭刺和胸鰭刺均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類中毒性較強的魚類之一。被刺後立即發生強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傷、出血、區域性腫脹、並引起發燒,患處劇痛半小時至1小時始止。

黃顙魚作為藥用常取其全魚。其肉性味甘、平,有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腫、喉痺腫痛等症。

養殖技術 養殖池塘以每口3-5畝、水深1.5-2.0米為宜,換水條件良好,並配套增氧機。放養前幹塘每畝施放150公斤生石灰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培肥後才能放苗。

主養每畝投放5-8釐米規格的魚苗1000尾,合理搭配一些鰱、鱅、鯇、鯽。飼料可投喂冰鮮小雜魚,魚苗期把小雜魚絞成魚糜,隨著長大可剁成肉塊投喂,每天2-3餐,日喂量是魚體重的5-10%,投餌的方法在池塘的下風處設投餌點,用20目左右的網片圍出5-10平方米左右的面積,網片高出水面、離塘底50釐米,飼料投放在其中,飼料浮起在網內時不致散開,黃顙魚會從水下上來攝食。高溫季節要注意防止水質變壞,適當更換新水,控制水色透明度20-30釐米;每10-15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畝15公斤兌水全塘全塘潑灑;同時注意開動增氧機,保持水中溶氧。

養殖一週年產量200-300公斤。

黃顙魚也可以搭養,每畝投放200尾左右魚種,不增加投餌量,利用其清除塘中的小魚蝦、水生昆蟲,也獲得一定的產量。 [編輯本段]混養技術   黃顙魚屬底棲雜食性魚類,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經濟價值極高,是極具市場潛力的養殖品種。黃顙魚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慢於鯉科魚類,但對該品種本身而言生長較快,當年繁殖的魚苗當年能達到商品規格,且群體產量較高。

因目前人工繁殖技術尚不成熟,大規模人工養殖有一定困難,因此開展混養已勢在必行。魚池中混養黃顙魚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可以攝食池中低值小雜魚蝦、魚類殘餌、有機碎屑、浮游動物等,提高魚池淨產量。

二是黃顙魚攝食水體中錨頭鰠等寄生蟲,可以減少魚病的發生。三是在不影響主養品種產量的基礎上,每畝增養黃顙魚5公斤~20公斤,畝增效益在100元以上。現將混養技術介紹如下:

一、成魚池混養

成魚池混養黃顙魚,對池塘主養的魚類沒有嚴格的要求。養殖四大家魚的魚池和主養吃食性魚類(如鯉鯽魚、羅非魚、淡水白鯧)等魚池均可混養黃顙魚。魚池面積20畝~30畝,水深2米~2.

5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畝放黃顙魚40尾~50尾,規格3釐米/尾~4釐米/尾,可畝增收黃顙魚5公斤~8公斤。

二、親魚池混養

親魚池混養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親魚池的水體空間,提高親魚池利用率,而且黃顙魚可以攝食親魚池中的一些與親魚爭食耗氧的小型野魚類。親魚人工繁殖結束後,每畝放養黃顙40尾~60尾,規格2釐米/尾~3釐米/尾,可畝增收黃顙魚6公斤~10公斤。

三、成蟹池混養

蟹池混養黃顙魚,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餌料生物資源。一般蟹池面積30畝~50畝,水草覆蓋率在50%左右,蟹种放養後,畝放養黃顙魚30尾~50尾,規格3釐米/尾~5釐米/尾,可畝增黃顙魚5公斤~10公斤。

四、河溝混養

河溝中低值野雜魚類較多,混養黃顙魚可節省人工餌料。一般畝放黃顙魚40尾~60尾,規格2釐米/尾~4釐米/尾,可畝增黃顙魚6公斤~12公斤。

五、大水面混養

大水面混養黃顙魚,群體產量高,既不影響主養品種的產量,也不需另外投餌。一般畝放黃顙魚40尾~60尾,規格3釐米/尾~4釐米/尾,可畝增黃顙魚8公斤~15公斤。

無論採用何種混養方式,在養殖管理中須注意如下事項:

一、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氧。黃顙魚對池水溶氧要求較高,故混養時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生長季節要適時加註新水,高溫季節要勤換水,如保持微流水則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和放養規格。根據水體餌料生物量,科學合理確定混養比例和放養規格,一般水體以混養30尾~60尾為宜,放養規格為3釐米/尾~4釐米/尾。若密度過大,規格過小,年底達不到上市規格。

三、魚池混養黃顙魚後不再適宜混養其它肉食性魚類,淡水沼蝦、淡水螯蝦的養殖池中不宜混養黃顙魚。

四、養殖過程中,如發現黃顙魚規格過小,說明魚池中天然餌料生物量不足,可適當補放小雜魚蝦、家魚夏花或投喂人工配製的專用黃顙魚餌料。投喂人工餌料時,應先喂主養品種(投入淺水區),後喂黃顙魚(投入深水區)。黃顙魚有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投餌應以夜間為主。

五、蟹池中混養黃顙魚,因河蟹、黃顙魚在生態上處於相同的水層位置,容易引起兩者生態位置競爭。因此,蟹池中必須保持充足的天然餌料生物,否則影響黃顙魚飼養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畝投放螺螄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懷卵的鯽魚、抱卵的青蝦,讓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黃顙魚自由攝食。

這種魚叫什麼學名 100

3樓:匿名使用者

如圖    ,   應為

藍子魚科    siganidae    藍子魚屬     siganus    魚類

下圖為   點藍子魚   siganus guttatus , 也稱  點斑藍子魚、星藍子魚,

俗名臭肚、象魚

體長約為體高的2倍,尾鰭稍凹入幾乎呈截形。魚體背部褐色,腹部呈淡棕色。頭部、體側、尾柄上散佈許多金黃色斑點,斑點的大小較斑間距大。

其幼魚的體側斑點常互相連結成縱長斑。在背鰭基部下方具一黃色鞍狀斑,在吻部和鰓蓋間有數條藍色不連續縱帶。背鰭硬棘13枚、軟條10枚;臀鰭硬棘7枚、軟條9枚。

體長可達42釐米。另外各鰭鰭棘上有毒腺,被刺到會引起劇痛,須小心。

屬於暖水性淺海魚類,主要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區,主要以藻類為食。肉質鮮美的良好食用魚,適合煮薑絲清湯或鹽燒。

4樓:匿名使用者

金錢魚,學名scatophagus argus,英文名spotted scat,商品名為金鼓魚。金錢魚科,成魚體長約30釐米,原產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的江河入海口的鹹淡水交融水域,我國南方江河的入海口也常見,湛江地區養殖繁多。

金鼓魚體扁呈圓盤形。體長大約20至30釐米。體桔紅色。

體表滿布數十個黑色圓斑,似金錢狀。背部高聳隆起,口小。鱗片細小。

魚體黃褐色,散佈許多黑圓斑,腹部銀白。還有一種體型一樣但體表顏色為銀色的,一般都稱銀鼓魚(為另一種,後文有介紹)。金鼓魚尾鰭寬大,鰭條挺括。

為廣鹽性雜食魚類,主要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5樓:佳寶晟

這種也是臭肚,只不過比較少見到。學名:泥猛魚等……

6樓:匿名使用者

泥洛溪魚,學名叫雞尾魚。

7樓:孽海花

不是羅非魚就是大眼魚

請問這是什麼魚?學名叫啥?

8樓:匿名使用者

如圖     具體做法不知    ,  羽鰓鮐   

學名鯖科      scombridae         金帶花鯖屬 (羽鰓鮐屬 )    rastrelliger     魚類

下圖為     羽鰓鮐    rastrelliger kanagurta (金帶花鯖),  俗名   白麵、鐵甲

體呈紡錘型,橫切面橢圓形,頭長等魚體高,上下和各具細牙一列,但上頷牙常退化。兩背鰭相距遠,在第二背鰭和臀鰭後方有5枚離鰭。尾鰭深分叉,在尾柄基部每側各有2條小隆起嵴。

魚體背部呈青綠色,沿著背鰭基底有1列黑點,胸鰭後亦有一黑點,體側約有6條黃色縱帶,腹面銀白色。胸部的鱗片較大,形成一小胸甲,背鰭硬棘8至11枚;背鰭軟條12枚;臀鰭硬棘0枚;臀鰭軟條12枚,體長可達35釐米。

魚肉厚刺少,家庭多以紅燒、糖醋、熏製、味道尚好。除鮮食外多醃製成鹹魚**。另外,羽鰓鮐和鮐魚一樣,含組胺較多,又易變質。

因此,在購銷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鮮,質次的魚絕對不能銷售和食用,以防過敏中毒。

這種魚學名叫什麼,這種魚學名是什麼?

泥鰍 學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 三 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 口小 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

這魚學名叫什麼,請問這魚的學名叫什麼

應該是白條 白條魚,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1855 鯉科 屬的一種魚類。中文別稱 條 鰷 子 白鰷 白鱎 內藍刀魚 遊刁子 青容鱗子 尖嘴子 浮鰱 餐條 餐子 川條子。臺灣別稱 白鰷 餐條 苦槽仔 海鰱仔 奇力仔。俗名 白翎子 雌 紅翎子 雄 苦槽仔 海...

這是什麼魚?學名叫什麼鮁魚的學名叫什麼魚

圖3 所示 可能是 白甲魚 不一定對 馬口魚 少鱗鱖 學名 鯉科 cyprinidae 白甲魚屬 突吻魚屬 onychostoma 魚類 下轄約22種,我國產15種 體較高,頭短闊,吻圓鈍。口頗寬,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成負無須。側線鱗46 49。背鰭硬刺具鋸齒。棲息於水流較急 底質多礫石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