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2樓:西月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俗語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另兩個不孝是指什麼?
3樓:都駒溫姝好
十三經注疏《孟子·離婁上》中有釋義。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其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趙岐《孟子注》: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了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4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5樓:西風的旅客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大不孝分別是啥?
6樓:匿名使用者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不孝是哪倆不孝啊?
8樓:饒昕楚經
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9樓:_mr沙鍋
俗話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古代對待傳宗接代有著非常濃厚的情感,畢竟古代注重家族關係以及宗法制,有一個子孫後代延續自己的血脈也是非常關鍵的。無後的話,就會讓父母感覺有種絕後的感覺。
而且古代還非常注重生兒子,生了兒子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有後。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人對另外兩個不孝有疑問,甚至不知道剩下兩個不孝具體指的是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
這句話是在《孟子》裡面出現過。「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是兩個不孝中的一個,翻譯過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父母年老之後不懂事,如果不好好勸說父母,繼續讓父母執迷不悟,讓父母陷入到不好的境地就是不孝。
這個主要是告訴我們,作為子女也讓父母的言行舉止保持正確的狀態,不能一味地順從父母,要糾正父母不正確的行為。
另外一個不孝原文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意思就是說,如果家境貧寒,雙親也已經老了,卻不想著當官,就是不孝。因為古人都認為當官是最好的職業,當官是有穩定的俸祿的,而且無數人蔘加科舉考試就是為了能當上官。
古人想要當朝廷的**也是有一種執著的感覺。
當然,這些俗語是適用於古代的。這不孝有三的觀念,在現代已經越來越淡薄了。
10樓:雞湧勝
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性格時,我們首先要看的是他對父母的態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這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
但事實是什麼呢?先秦時期,認為的不孝有三可能是:生不敬孝,一不孝也;死不禮葬,二不孝也;無後絕祀,三不孝也!。
也就是說,父母在世時不尊敬父母,這是不孝。父母去世的時候,不給父母準備葬禮,這是二不孝,要知道,古人視死如生的,第三是無後絕祀,沒有後代,祭祀停了這也是不孝,還是最大的不孝。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而到了孟子時代,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反思,對於這種情況,孟子的儒家思想認為這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不孝。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意是家庭已經貧窮,父母越來越老,但孩子們仍然沒有進步。不去謀取一官半職獲得俸祿來供養父母,這也是不孝順啊。父母雙親年老以後,就會把期望放在下一代身上,承歡膝下,享受天倫之樂是晚年最幸福的事,相反,老年孤苦,家族後繼無人,內心的辛酸可想而知了。
現代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孝道意味著花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即使家庭經濟衰退。畢竟在現在這個社會,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在父母眼中,只要兒女陪在自己身邊,可能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11樓:老張教育新思享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很少人做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後來東漢末年趙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對此句解釋為:"於禮有不孝者三,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很明顯,趙岐明確了"三不孝"的具體所指,並將"無後" 解釋為"沒有後代"。
常規說法: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這句話就是說,見到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俗話說得好「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即便是為人父母的人,也有時候會做錯事情,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及時去指出父母不對的地方,這樣才能使他們「懸崖勒馬」,不至於錯到底。在父母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做兒女的及時提醒父母,便是不孝。
這句話就是說,見到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俗話說得好「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即便是為人父母的人,也有時候會做錯事情,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及時去指出父母不對的地方,這樣才能使他們「懸崖勒馬」,不至於錯到底。在父母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做兒女的及時提醒父母,便是不孝。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家境貧窮、父母年老,做兒女的還不知道去賺錢養活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有道是「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辛苦讓我們健康茁壯地長大,等他們沒有能力再賺錢養家的時候,做兒女於情於理都應該以自己的力量去贍養老人,將家裡照顧好,這才是為人兒女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不孝。
簡單地說,第一種不孝順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第二種不孝順是指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第三種不孝順是指不娶妻生子,斷絕了祖宗的香火。而在這三種情況中,沒有後代是最嚴重的不孝順。
另一種說法:
在咱們中國古代,三、六、九、十二,這些數字都代表著虛指,也就是說"很多"的意思。這個不孝有三當中的"三"是一個虛指,並不是說有三種事情,或者是說有三件事情,這是不對的。
不孝有三,意思是說不孝的事情有很多。這句話最早是孟子提的,但是後來逐漸也有很多人沒理解。不孝有三的"三",他理解了,但是後一句不知道,以為這個無後為大,就是說沒有生養子孫後代,沒有延續香火,這是不對的。
有很多事情都會體現這一點,比如說父母在這站著,你咕嘰往這一坐,這就是一點;再比如端上飯菜來,父母沒吃,你在這開吃,這也是沒有長幼次序的表現。
所以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才是它的真正意思,並不是說沒有生育後代。當然了也不是一共有三件不孝的大事,這都是錯誤的理解。
隨著社會發展,傳宗接代這種東西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嚴苛,但是前兩種的說法,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傳承下去的,現在有很多人打著「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的旗號不贍養老人,農村的留守老人也越來越多。做事都是要講良心的,在父母生下我們的時候,他們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也正處於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但他們還是把我們養大了。
12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就是不孝順父母,第二就是家中生活很拮据,但是自己不努力
14樓:
另外兩個不孝是說父母年紀大了不懂事,小輩要勸說父母。
15樓:摯愛走原地徘徊
就是不忠不義,古代人對禮儀忠孝是很看重的。
16樓:風中凌亂
不孝順父母,因為在古代不孝順父母就是死罪。
17樓:孤久
我覺得最大的就是不孝順,不孝順才大逆不道
18樓:
就是不忠不義,不孝順父母在古代不孝順就是犯罪
19樓:
古代傳宗接代不孝順父母是大過呢
20樓:
在古代不孝順父母得人就是犯了死罪。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啊?
21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22樓:
我認為「三」在這裡是個量詞。沒有具體的表現吧~~大意應該是說不孝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一個是無後而已。應該是孟子說的這句話吧~
23樓:雨顏了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24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俗話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為什麼
孟子 離婁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趙岐補充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指的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出自孟子,全句是這樣的,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 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這是列入我國古代法律的條款。如果有上面三種不孝的行為,是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的。具體的意思就是,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父母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