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天早上開啟電視,看到cctv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在講述《秦始皇》
王教授是我的老鄉,講述邏輯很清晰,觀點很分明,結論也是深思熟慮的慎重和考究。
但是王教授是人文教授,不是工科和理科出身的,無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技術和物質基礎。在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寫中國科技通史的只有一個李約瑟夫人,可遺憾地是連我都沒時間去拜讀她的大作。毫無疑問,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人的因素第一的,王立群先生講的比較透徹和完備了,結論也令人信服。
但是不是我們思維定勢上過分地強調人的因素了,忽略了更重要的歷史細節的呢?
讓我們注意著這樣一個事實,秦統一六國時處於典型的冷兵器時代,秦始皇滅掉一個國家後,防止反覆就把繳獲的鐵製兵器甚至老百姓做飯的鐵鍋沒收,鑄成大鼎,稱為神器。冶鐵鑄造兵器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人以外關鍵物質因素,這種倚重鋼鐵戰略意義歷史現象在文革大練鋼鐵時短暫地重現中國歷史。地圖,你發現秦國的地理位置剛好和現今的中國煤炭資源和鐵礦資源區是重合的。
所以,我就大膽地下個結論:秦能夠最終統一六國,秦始皇英明和他及文臣武將的武功固然重要,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地利因素----自然資源條件,秦國的位置是主要的煤鐵資源集中區。這種地利優勢在秦國的幾個國君的經營下,憑藉特殊地利優勢,使得冷兵器時代秦國的軍事優勢得到了積累和加強。
甚至在決定中國歷史的程序中,這些地理自然物質條件甚至高於秦始皇及其家族管理國家軍隊水平的重要性,這和中國天人合一的人文觀邏輯完全一致。
這種觀點,對中國傳統史書的視角,僅從人力的角度去看重大歷史事件不同,而且更加有警示意義。
傳統的中國史書是文史的專業人士寫的,科學素養比較少一些,所以寫出的東西不強調這些基於本土地理的客觀物質條件。只強調人的心機和打鬥,忽略了區域地理資源的角力這個客觀的東西。
目前中國的電力主要還是來自煤炭,
煤炭的主要產出省份還是山西附近,
所以就自然條件而言,當今中國和秦時代的中國並無不同,
秦當時能夠順利用武力統一六國,有賴於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煤鐵資源造就的冷兵器。
山西煤炭資源的戰略地位,可以從秦時代一直延伸到現在,
我們今人還有什麼資格去漠視能源的戰略地位呢,
任意開採和出口煤炭,簡直就是在割肉,
自毀長城,自斷靜脈!
如今中國電力是國家壟斷經營,發電/輸電/賣電分離的管理體系,更是類似六國分治,使得中國這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利用中,出現流程上的浪費更是驚人和無法忽視的,很值得大家仔細分析一下,如果把煤炭資源用到最佳,促進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得秦漢以來戰略資源優勢不至於快速喪失,或者在徹底喪失前找到替代資源。。。。。。。。。。。。。
2樓:匿名使用者
綜合國力的強大。建議樓主看一下這部影片《大秦帝國》,裡面有一段講秦孝公招山東士子入秦,後識商鞅共同變法那一段。商鞅對秦孝公講了秦國強大走的是根本強大之路,從民到國,民富方能國富,民強方能國強。
綜合國力在幾代明君後已經超出其他各國。普及法制,依法治國,法律作為國家運作的根本規律。但是後世再難做到。
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國,再難找到法治,都是人治!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實行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第二秦國位於關中平原,地理位置優越,農業產糧發達,人口充足,易守難攻。第三秦國國君歷代的勵精圖治,以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第四秦國善於吸取人才,人才濟濟,名將十分多
4樓:a8殘留笑顏
經濟方面:
第一,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
第二,統一度量衡;
第三,統一貨幣;
第四,統一車軌、馳道。
5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 政治 民心 實力
秦國統一六國有哪些歷史條件
6樓:不曾明瞭
①統一的社會基礎已經存在: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各民族之間、各地域之間聯絡加強.春秋戰國以來連年的兼併戰爭以及民族遷移、民族交流,大大加強了華夏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絡,各民族語言、風俗、經濟、文化逐漸趨於融合.
以華夏族為中心的鞏固的民族共同體基本形成.這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②各族人民強烈渴望統一:公元前475年,我國曆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互相兼併,長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結束割據戰爭,實現統一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願望
③強大的秦國具備了統一的條件:商鞅入秦,助秦孝公變法,使秦國後來居上,國力躍居七雄之首.長平之戰後,趙國被消滅40萬軍隊,秦國更加強大,各國無力與強秦抗衡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作業幫裡都有的
客觀原因:春秋戰國長期戰爭,人民渴望統一,長期兼併戰爭實現區域性統一
主觀原因:秦國經過變法,實力強大,
秦始皇採取正確的方針:遠交近攻
秦始皇統一六國條件是什麼?
秦朝統一的條件
8樓:執行風揚
從客觀上看,中國在當時具備了統一的基本條件:
結束割據局面,完成國家統一,既是春秋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當時普通民眾的普遍願望;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以中原為核心的各地之間的聯絡已經大大加強,這是統一的經濟基礎;通過長期的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各主要諸侯國也已基本上採用了**集權制度,這為統一提供了政治基礎;經數百年的衝突與融合,以華夏族為核心的各民族間的聯絡已大為加強,一個民族共同體已初步形成,這也為統一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礎。
從主觀上看,當時已形成了能承擔統一大業的核心國家:秦。它經商鞅改革後,建立了較鞏固的**集權的封建國家,又興建了都江堰等重要的水利工程,且在戰國初期處於爭戰的邊緣,至此時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軍隊擁有了強大的戰鬥力;並通過遠交近攻的策略,分化了東方六國;秦王嬴政本人也具有雄才大略,有志於一統天下。
9樓:愛學習的萌兒
①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人民們都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生活
②秦王招募各國人才委以重任聽取建議積極策劃一大計③秦國經過了商鞅的變法實力超過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重要條件望採納,謝謝
秦始皇如何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是如何統一六國的?
統一全國,始稱皇帝,造就千年霸業。加緊統一的步伐 秦王政殺了荊軻,當下就命令大將王翦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著兵馬抵抗,是秦軍對手,馬上給秦軍打得稀里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政又派兵追擊,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罷休。燕王喜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求和。秦王政又向尉繚討主意。尉繚...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從四個方面來講
公元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的統一,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國曆史的必然產物。春秋戰國之際,我國是 割據的局面下進入封建社會的。各個統治集團利用割據奪取政權,在內部進行改革,這對封建制取代奴隸制,是一個有利的途徑。但是,隨著封建生產力的發展,農民與統治集團矛盾日益...
春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國經歷了多少代國君分別誰
秦國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國,至滅亡時,王三十三代秦非子 前891年 前858年 在位34年秦侯 前857年 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 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 前822年 在位23年秦莊公 前821年 前778年 在位44年秦襄公 前777年 前766年 在位12年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