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實力強勁,手中兵權比劉邦還大,他為何不自立為王

2022-02-06 22:48:49 字數 5757 閱讀 4344

1樓:職場達人陶陶

韓信作為劉邦能登上王位的最得力的將士,他得到了劉邦的信任,手中握有十萬大軍卻不造反,主要是因為韓信特別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在之前韓信一直沒有實現自己帶兵打仗的願望,因為許多君主都不信任韓信,只會讓他當一個軍中的小兵。而劉邦不僅給他軍權,還把他封為齊王,所以讓韓信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韓信是不會背叛劉邦的。

韓信是一個十分有謀略的人,三國中很多人背叛主公的下場韓信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沒必要在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的時候去冒風險賭上自己的下半生和兒女的性命。但是他忽略了功高震主這件事情。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劉邦不再需要他了,殘忍的呂后和政客們害死了韓信。

我想韓信在臨死被殺前肯定也後悔過吧。韓信把人心想的太簡單了。他的一生也是非常悲涼,除了在戰場上意氣風發的時候,其他時期韓信都在時刻被人監視著,被當做棋子一樣用完就成了棄子。

毫無疑問,韓信為劉邦的大業打下了基礎,劉邦確實不該殘忍的對待這位大將。

韓信之所以沒有給劉邦造反還因為韓信在軍中並沒有很多有謀略的人幫助,只憑韓信一個人帶兵是不能成事的。而且韓信知道,即使自己造反成功了,日後也免不了被別人兼併瓜分,所以費這事幹什麼呢,做好自己的工作,權力也有了,金錢,兵力都有了,實在沒必要覬覦別的東西。只可惜韓信最後還是成了劉邦刀下亡魂,悲涼。

2樓:夢曉霜天

韓信心中十分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他想效忠劉邦,不願意自立為王。

3樓:我的傷你不懂

可能是因為韓信覺得沒有自立為王的必要,所以才沒有自立為王。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他對劉邦是非常忠心的,所以才沒有自立為王

5樓:小毛歷史解說

因為韓信感念劉邦的恩情,所以一直忠於劉邦,只想做一名謀士。

楚漢之爭時韓信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不自立為王?

6樓:允兒

公元前196年,「興漢三傑」之一的韓信,被劉邦、呂后以謀反的罪名誅殺於宮中,臨死之時,韓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其實,早在幾年前,韓信就已經被奪了兵權,從原先的齊王,被貶為淮陰侯,並且遷到長安,處於嚴密的監視之下。

當楚漢之爭臨近結束的時候,韓信還是手握幾十萬大軍,控制著北方廣大領土的大將,他的態度,對整個天下形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而那時韓信領兵在外,根本不受劉邦的控制,卻乖乖地協助劉邦擊敗項羽,成就了漢家四百年的基業。

史書上對此的解釋是,韓信當初只不過是一介布衣,無權無勢,當官當不了、賺錢賺不成,投靠項羽又不受重視,是劉邦讓他封王拜相、光宗耀祖的,所以韓信感戴劉邦的知遇之恩,覺得劉邦待他不薄,自己沒有理由背叛劉邦。

並且,他只不過想做個「假齊王」(**齊王),而劉邦卻封他做了名正言順的齊王,韓信也就心甘情願地為劉邦效力、誅滅項羽了。

但是,回過頭去再讀記述韓信生平的《史記?淮陰侯列傳》,就不能不對這樣的解釋產生懷疑。

韓信何許人也?那是秦末漢初的風雲人物,謀略、智力都是超群的,怎麼可能犯這樣的錯誤,真的相信劉邦會一輩子待自己不薄呢?

何況,「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他也不是不懂,在鍾離昧自刎的場景中,《史記》裡還出現過這句話。

更重要的是,當時還有兩個非常著名的辯士,向韓信反覆陳說利害,韓信不可能不加以考慮。

第一個辯士是項羽派去的武涉。

武涉勸韓信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楚漢相爭最緊要的關頭,韓信已經是獨立於劉項之外的第三方勢力,他幫助劉邦,項羽就要滅亡,他幫助項羽,劉邦就要遭殃,這個道理,他不會不懂。

更何況,武涉說的很明白,「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劉邦滅了項羽,下一個就輪到你了!韓信對此的回答是,漢王對自己「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多少還是值得懷疑的,畢竟,武涉已經詳細地對韓信說過,劉邦這個人,「然得脫,輒倍(背)約」,是相信不得的。

不過,可能因為項羽當初對韓信十分冷淡,韓信對他派去的人沒有好感,所以一下就拒絕了武涉。

之後,范陽辨士蒯通出場了。他對韓信陳說厲害,並且最後向韓信說明他的處境,「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

你韓信的功勞已經沒什麼可以賞賜的了,你韓信的威望,已經蓋過了高祖劉邦,天下之大,誰能容得了你韓信做一個臣子呢?

為今之計,除了自立為王,只有死路一條。

可韓信猶豫不決,對蒯通說「先生且休矣,吾將念矣」,要好好想想。

注意,這兒韓信並沒有立刻批評蒯通,也沒有說劉邦待自己有多好,而只是說要考慮考慮,這分明是在仔細玩味武涉和蒯通兩個人的話。

事實上,韓信壓根兒就不相信劉邦會保他一輩子,他也沒打算一輩子聽劉邦的話。

早在韓信平定齊地之前,劉邦派了酈食其去勸說齊王,雙方談好了條件,齊王歸降劉邦。

此時的韓信,卻採納了蒯通的建議,不理睬酈食其和齊王的條約,揮軍直進,佔領了整個齊國。

這件事的後果,就是齊王認為酈食其在誆騙他,下令把酈食其烹殺了。

再之後,韓信平定了齊地,手握重兵,這時候楚漢之爭正在最緊要的關頭,劉邦正需要韓信的軍隊來夾擊項羽。

可是,當劉邦的使者到達的時候,韓信並沒有答應劉邦夾擊項羽,而是,和劉邦談條件,要做「假齊王」。

試想,韓信如果真的認為劉邦待自己不薄,自己要知恩圖報,他又怎麼會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反而要挾劉邦談條件要封賞呢?

所以,可以肯定,以韓信的聰明、謀略,絕對不會相信劉邦會一輩子善待自己,自然也不會把劉邦待自己的恩遇置於現實利益之上。

韓信之所以沒有背漢自立,並且與劉邦協同作戰,在垓下殲滅了項羽最後的有生力量,還是因為根深蒂固的舊觀念作祟,韓信壓根兒不相信劉邦會真的對諸侯王下手。

所以,他覺得自己做了齊王,就功德圓滿了,奉劉邦為天下的共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為在當時,天下封建割據的局面,由來已久,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侵伐,只是共同遵奉一個共主而已。

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天下,畢竟年歲尚短,天下之人,都以為封建割據是常態,統一不過是一種暫態。

至於韓信,他當然也難以例外,他絕不相信,劉邦會有那種削平四海、歸於一統的想法,就算有也不可能實現。

所以,他也覺得沒有必要造成事實上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只要保有自己齊王的名號和封地就足夠了。

當然,韓信還是想的太簡單,畢竟時代在變,況且劉邦、呂后一班人的政治手腕和政治才能,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以致於楚漢戰爭剛結束,劉邦就用計收奪韓信兵權,等於廢除了他這個有名無實的諸侯王。

如果當年韓信果斷擁兵自立,是否打得過劉邦?

7樓:橘瓜

我認為有可能哦,畢竟韓信的實力也是很強的,只是因為他忠心耿耿,所以劉邦才能安然無恙,否則也很難說誰輸誰贏。

8樓:

韓信與項羽兩戰一勝一敗。韓信與項羽單獨作戰是失敗的,後來加上彭越才打敗的項羽,正面作戰中韓信是打不過項羽的。

9樓:橘瓜談文化

我認為打不過,雖然韓信自己也是很有軍事頭腦和實力的,但是劉邦的勢力還是很廣的,韓信如果背信棄義,是走不順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也是不一定的,雖然韓信也擁有兵權,但是勢力是比不過劉邦的,而且身邊的大將是沒有劉邦多的,勝算是很小的。

11樓:**人曉

不是韓信不想自立 是他沒用 劉邦吃了敗仗 只有三個人騙說是漢王特使混進韓信軍營 就這樣 韓信也被逼著繳了虎符 你說他有沒用? 要是我直接抓了這三人說是冒充的當場殺掉 就只剩下齊楚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還是有可能的,因為韓信能力出眾,但是他對劉邦很忠心,始終信任他。

13樓:槍手de忻

韓信軍事上的天才,政治局點蠢才,即使自立最後的結局也是自己內部被分化

14樓:

打不過的,韓信政治能力低,和項羽一樣。軍事上一時的強大,政治太弱了終究會是孤家寡人戰鬥

15樓:老子降青牛

能個鬼,你都不知道韓信軍帳中有多少劉邦的親信,要是能自立早自立為王了,你要知道韓信兩次在軍帳中被劉邦收了兵權,這麼輕易奪去兵權,這意味著什麼?還自立?這個問題當時候韓信肯定早就想過,還需你們來假設,真的是閒著蛋痛!

16樓:flyking萍

我覺得應該是不可以的,雖然韓信軍事能力出眾,但是劉邦身邊的大將更多。

17樓:

如果沒有韓信的劉邦肯定會被項羽滅了,因為劉邦帶兵打仗根本不行,最後是項羽和韓信爭奪天下。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還是打不過的,之所以劉邦在那個時候選擇廢掉韓信,是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了,在這之前,韓信是沒有能力打過劉邦的。

19樓:再見陳小雨

必須打不過,韓信是將,劉邦是帥,這就是區別,只不過韓信如果反,劉邦就會不輕鬆,但結果是不會變的

20樓:更該使用者

打不過,韓信手下的將領都是劉邦的人

21樓:硯洪

當時的戰爭是以劉邦為代表的封建制度與項羽為代表的分封制的戰爭,韓信必須站隊自立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沒有政治制度做支援,耍麼投劉邦要麼投項羽,投劉邦當時是正確的可以最短時間打敗項羽

22樓:

韓信精通於戰術,自身又有強大的兵力,甚至勝過劉邦,如果擁兵自立,分分鐘打敗劉邦。

23樓:高漸離

單純從打戰來講,劉邦必敗無疑,但韓信跟項羽一樣,只適合當將軍,贏得了天下但守不住天下,哪怕韓信贏了,最後還是會一直戰爭,天下絕對不會安寧

24樓:木目守

個人認為還是打不過的,因為劉邦的勢力還是很大的,而且韓信忠心耿耿,絕不會做出這種事。

25樓:匿名使用者

關健是韓信沒有王者的意識,帶兵打仗自古名將中韓信最起碼也是前五位的!

26樓:傷懷故楚

二師兄,戰爭打的不是人多,打的是後勤,這就是科技為何凸顯重要的原因,

韓信為什麼不自立為王,反過來劉邦還要殺他

27樓:藍藍藍

一、韓信不自立為王有以下幾個原因:

1、他沒有那個能力

雖然他有三十萬大軍,但是軍隊中高階將領沒有一個是能跟著他造反的,都是劉邦的親信。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些高階將領的反對,如果把這些人都給殺掉了,軍隊肯定會混亂,韓信如果沒辦法控制住局面肯定也造反不了。

如果韓信殺伐果斷,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了這些人,然後強力的控制住了局面,那軍隊肯定也會因為內戰元氣大傷。

2、沒有糧草和後勤兵源

韓信造反了,劉邦肯定不會給他提供糧草和後勤兵源,他做為一個叛將,齊國境內的守將和**肯定不敢和他站在一起,所以也就不會給他提供糧食和新兵。

士兵們如果沒有糧食,沒有軍餉,肯定不會繼續支援韓信,別說打仗,連自保都是一個難題。

3、沒有人才輔助

劉邦之所以能建立漢朝,是因為有張良在出謀劃策,有蕭何在管理政治上和後勤上的東西,還有韓信這麼一個會打仗的將領。

但是韓信如果自立為王,他沒有張良這樣的謀士,也沒有蕭何這樣的政治人才,所以一旦打起仗,軍隊的後勤補給,後方管理的穩定,都會成為韓信的軟肋。

二、劉邦殺韓信原因

韓信被殺,禍起於自請封王。在平定三齊之後,韓信與劉孝正被楚軍圍困在滎陽的危急關頭,竟上書劉邦,自請**齊王。

後來,韓信對劉邦沒有主動封其為王而深表不滿,藉故不肯發兵,致使劉邦在固陵一役吃了敗仗。對此,劉邦極為惱火,只是迫於當時形勢,不便立即誅之。以後隨著局勢的穩定,韓信也就成了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