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古人脫髮可怎麼辦

2022-02-15 06:21:24 字數 6271 閱讀 3161

1樓:啊洋

雖然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還是會有專門的場所去打理頭髮的,畢竟也不能夠讓這些東西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2樓:瞎胡扯的大腸

脫髮不是很正常的嗎,現代人都還脫髮呢,古代脫髮就戴帽子哦,現代還有假髮戴戴呢。

3樓:gin且聽風吟

古人脫髮的肯定會去找一些中醫,要一些偏方喝一喝,**一下自己的脫髮。而且有的脫髮是跟營養有關係的,可以多吃一點有營養的東西。

4樓:夏之涼九

據我所知,古代的人很少脫髮,假如說一些皇帝太后脫髮了過後,他們就會讓御醫開一些處方來喝,以便生髮。

5樓:木瑾瀚

我覺得這個脫髮是不可避免的,對於脫髮古人一般都會選擇使用何首烏來清洗自己的頭髮。

6樓:咫尺天涯

放心吧,脫髮不算的!只要不是自己或者被其他人有意破壞損毀的,都不用揹負道德的折磨和譴責!

7樓:職場小銘

頭髮的營養來自於腎和血,頭髮不好,源於腎血虛弱。要從溫腎補血開始調治,補足血氣,從而達到養髮效果。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載了不少生髮養髮的方子。

8樓:禾山

古訓還沒有嚴苛到這種程度吧,它只是告訴人們要愛惜身體,愛惜生命,畢竟是父母所給予的,並不是連脫髮都不允許呀

9樓:迷人斌寶

如果一生都不理頭髮,那頭髮鬍鬚就不知道會長多長了。早在漢朝,便已出現理髮師職業,到宋明時期更是發達,而且理髮師正如現代同行

10樓:小巴兔

我覺得古代的人一般都沒有脫髮這種病吧,就算有我認為也沒有辦法又不是他人為的想要剪掉自己的頭髮的。

11樓:j清如

古代人肯定也會脫髮的,但是古代流行戴帽子,男子脫髮了戴個帽子就可以遮住了。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不剪頭髮,可他們頭髮也不是很長阿。為什麼

12樓:sk歐風

古代人都是留鬍子的 古人一般從成年開始留鬍子,成年的標準在朝是不一樣的,漢朝是16歲,唐朝開始是18歲,後來改為22歲。留鬍子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儒家道義是不該剪的,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一背子不剪頭髮也不剪鬍子,留的拖到地上。所以古人的習俗是,鬍子和頭髮不能沒來由的隨意破壞,但日常修剪和梳理是可以的。

那就可以用剪子之類的了 在古代,男人有留鬍鬚的習慣,鬍鬚長得好,修飾得好,是美男子的一個特徵,故古代常有「美髯公」的稱呼。染鬍鬚如同今天染髮一樣,起著同樣的效果,於是古代男人染鬍鬚的風俗就出現了。 早在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中就有「近來年少輕前輩,好染髭鬚作後生」之句。

可見在唐代就有染鬍鬚藥品,人們就有了染鬍鬚的習慣。 到了明代,有一個名叫陸文量的到北京來,有人把染鬍鬚的方法告訴他,他寫了一首詩作為回答:「染將紛白媚嬌紅,祗畏痴心笑老翁。

五色任生當順受,二毛何況世人同。」採納哦

都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人真的都不剪頭髮嗎?

13樓:常大大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古人是長髮,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是父母給的,不能隨意毀壞。

14樓:策馬揚旗躍橫淵

答案是:剪不剪頭髮不是自己說算的,難受不衛生才是決定因素。所以不是不減而處理方法不同。

15樓:pisces喵

身體髮膚對於古人來說很重要,他們肯定不會輕易去動它,但是也不代表他們從來都不會去剪頭髮,事實上他們也是會修理毛髮的,並且會收藏起來,以示對祖先的尊敬。

16樓:不想當無所謂了

是的,古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和別人都不能輕易傷害,不然就是不孝之人。

17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是的,古代人不剪頭髮,頭髮長了,就把頭髮盤起來,他們的頭髮都是父母給的,即使要剪頭髮也得問父母同不同意。

18樓:手機使用者

是的,古人頭髮都是盤起來的,男的也帶髮髻,不然幹嘛都帶帽子呢。

19樓:小蘭說的那些事

他們頭髮長了也會修剪一下吧,只是修剪一點點,不像現在這樣剪很長。

20樓:司命南宮伊雪

古代人應該剪頭髮,但是不是全剪頭髮,只是用剪刀對自己頭髮稍微做修飾。

21樓:戒吧兄弟

看看那辮子頭不就知道了。

22樓:照見古今

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影視劇或者是名畫中的人物都是長髮飄飄,但是古人也需要修剪頭髮。

因為如果真的長髮及腰了,必須及時修剪的,否則就會被人指責無禮和邋遢。所以古人不剪頭髮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而且古人對於理髮還非常重視,對於這種重要的事情,他們必定會進行挑選一個黃道吉日。而剪下來的頭髮也不像現在這樣丟棄了事,他們非常講究的會收集頭髮然後燒掉,防止他人通過頭髮來幹壞事下詛咒。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古人都不能剪頭髮。雖然他們都是長頭髮但是這也是需要修理,然後好好保養的。這句名言的意思其實應該理解為我們的身體毛髮**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

要知道古代也是有理髮師這個職業的,只是叫法不一樣。理髮師可以叫做待詔,剃頭匠又叫做剃工,美容師被稱為鑷工等等。關於理髮與美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伏羲那個時期,遠古的人們已經有了髮型不披頭散髮的。

 

古時的理髮就是沐發與梳櫛,男女梳櫛,都得用梳子和篦子。那時候貴族有專人為其梳理頭髮。而且古代男女到了成年,要行加冠與及笄之禮,要束髮;對罪犯也要施髡刑,還有僅去須鬢的刑罰,這都需要專門的「櫛工」。

都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難道古人不剪頭髮嗎?

23樓:照見古今

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影視劇或者是名畫中的人物都是長髮飄飄,但是古人也需要修剪頭髮。因為如果真的長髮及腰了,必須及時修剪的,否則就會被人指責無禮和邋遢。所以古人不剪頭髮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而且古人對於理髮還非常重視,對於這種重要的事情,他們必定會進行挑選一個黃道吉日。而剪下來的頭髮也不像現在這樣丟棄了事,他們非常講究的會收集頭髮然後燒掉,防止他人通過頭髮來幹壞事下詛咒。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古人都不能剪頭髮。雖然他們都是長頭髮但是這也是需要修理,然後好好保養的。這句名言的意思其實應該理解為我們的身體毛髮**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

要知道古代也是有理髮師這個職業的,只是叫法不一樣。理髮師可以叫做待詔,剃頭匠又叫做剃工,美容師被稱為鑷工等等。關於理髮與美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伏羲那個時期,遠古的人們已經有了髮型不披頭散髮的。

古時的理髮就是沐發與梳櫛,男女梳櫛,都得用梳子和篦子。那時候貴族有專人為其梳理頭髮。而且古代男女到了成年,要行加冠與及笄之禮,要束髮;對罪犯也要施髡刑,還有僅去須鬢的刑罰,這都需要專門的「櫛工」。

24樓:一壺笑談中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只是一個比喻。並不是說頭髮絲一根兒也不能掉落的。古代的確有理髮師這個職業。

25樓:久久喝酒酒

古人不是不剪頭髮,而是不能想剪頭髮就剪頭髮,古人剪頭髮要看日子,比如搬家、結婚都要挑選好日子一樣,剪髮是大事。

26樓:麝再苒林

剪的,只不過不會像現代人一樣這麼隨意,他們當時剪頭髮都是一種很嚴肅的事情。

27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古人是會剪頭髮的吧,只是在剪頭髮的時候必須要選一個黃道吉日,或者是每月的十五或者是初一。

28樓:常大大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不意味著不剪頭髮,古人對修剪頭髮比較重視,會選一個特定的黃道吉日。

29樓:薰梓晴

其實他們是剪頭髮的,但他們對待的剪頭髮的態度相對比較嚴肅罷了。

30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當然還是要修剪頭髮的,只是剪頭髮是件大事,要挑選好日子,隆重對待。

31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並不是不剪頭髮,而是修理頭髮這件事情要非常的慎重且有儀式感,必須挑日子,不能隨便修剪。

古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那為什麼要剃鬚呢?

32樓:夕陽學士

誰說古人不剃鬚啊,這句話不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不能剃鬚,這句話經常用於長輩對晚輩的教誨,告訴他們,身體是父母給予你的,做什麼都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孝,保重自己的身體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心,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老人經常叮囑出門的孩子,注意身體,注意安全,不求你闖出什麼,但求你身體健康,呵呵。

33樓:須陀洹

古人不剃鬚,在清朝中國男人都留長辨子。

34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是不剃鬚的,十八歲留須嘛!

35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剃鬚嗎?現在人怕麻煩的才剃鬚的。你看看關公的美髯就知道了。

36樓:全天問題

古人都是生了孩子之後不剃鬚的,生孩子之前不剃鬚顯老

37樓:胖子小思

古人留鬍子是在20以後也就是弱冠以後。

38樓:哈璟以雲嵐

那是古代之理念。現代社會,生活快節奏的今天,任由發、須、生長,你不覺得太麻煩、太邋遢了麼?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朝以前的古人真的不理髮嗎?

39樓:職場人乾飯魂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出自《孝經·開宗明義》 ,意思就是說你的身體髮膚,都是父母給予你的,你不能隨意損壞,要好好對待。這是對於父母的孝道。大家都知道,孝道貫穿古今,尤其是在古代孝道更為嚴厲。

古人重孝道,如果是學子被人發現不孝順父母的行為,那麼很大可能你就會被取消考科舉的資格。所以古代子女對父母都很孝順。比如頭髮,古人都是長髮飄飄的形象,不管男女,頭髮一直那麼長。

其實古人並不是不理髮,只不過他們不像現在的我們一樣隨意的想什麼時候理髮就什麼時候理髮,現在的人們對髮型要求很高,頭髮可長可短,還有人以光頭的形象示人。在古代人們理髮都是有要求的,比如頭髮長了或者發尖開叉乾枯需要修理了,也需要找一個就近的黃道吉日,然後在讓專門的理髮師或者自己的家人給修理頭髮,就算是修理頭髮,也僅僅是把開叉的發尖減掉,把額頭部位的碎髮去掉些等,不會像現在的人們一樣大修大減。減掉的頭髮也會好好收起來或者拿去焚燒掉

在漢朝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理髮師這個行業,他們的工作也僅僅是幫人修理開叉的髮尾,順帶幫人修理下鬍鬚,當然也會按客人要求幫人盤發。不過做理髮師這種職業的人並不多,好多理髮師沒有固定的門店,更多的是挑著他的工具走街串巷,有人需要就停下來幫人理髮,沒人需要就走向下一個街道。現在老北京也有這種理髮師,人們也稱他們為剃頭的。

古人對頭髮很重視,一方面是因為這都是父母給予的要對父母孝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個人形象的需要,比如古代女性,髮髻多種多樣,可以佩戴各種簪花等,尤其是在官場或者皇帝后宮中,不同等級的女性所能佩戴的頭部裝飾品也是有要求的。男性雖然頭髮配飾較少,但是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選擇。

40樓:小蘇打學姐

真的。古代人一生都不會剪頭髮,會一直留著頭髮讓它長,這是他們的一種習慣。

41樓:情感**系小企鵝老師

清朝以前的古人,他們確實是很少理髮的,但不代表就一直不理髮,他們是有固有的髮型,比如邊角的地方進行一下修剪,但是整體的髮型以及整體的頭髮長度是不會進行修理呢。

42樓:牧馬人

中國古代的人也是理頭髮的,但是他不會大面積地,把自己的頭髮剪去,只是修飾一下自己的髮飾,他們也是需要整理頭髮的。

43樓:焰心

清朝以前的古人不是不理髮,而是理髮必須得選擇一個黃道吉日,選好了日子才能夠剪髮,剪髮還比較有儀式感

求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後面完整句子

孝經 開宗明義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 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 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出自哪篇古文

這句話出自於中國古代政治倫理著作 儒家十三經之一 孝經 之 開宗明義章 原文如下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 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