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陶淵明的故事,陶淵明的故事 5個小故事

2022-03-13 04:44:18 字數 5354 閱讀 5175

1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

」沒見長啊!」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麼,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麼高的呢?」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為何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那是磨成這樣的.」少年隨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搖搖頭.

陶淵明說:」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成為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學生再也不去求什麼妙法了.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2樓:櫻之紅袖

《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

」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

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先生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它作為(自己的)號了。

(先生性格)閒適沉靜且少言寡語,不羨慕榮華利祿。愛好讀書,不過分在字句的研究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便高興得忘了吃飯。(他)天性特別愛好喝酒,但因家貧而不能常得酒喝。

親戚朋友知道他有這種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便回家,竟不會(假裝)捨不得。簡陋的居室裡空蕩蕩的,不能遮蔽寒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瓢裡經常是空空如也,(可是)先生都泰然處之,安然自若的樣子。

經常寫文章為樂,(從文中)略微顯示了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的東西放在心上,憑這些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時候的百姓吧?

3樓:美女朱顏主播

你這個是不是抄《田螺姑娘》上面的,我有一本《田螺姑娘》,上面有一個陶淵明授學和這個一模一樣啊!

4樓:霸氣and飛揚

歷史在陶淵明看來,是一個墮落的 過程。由於人們的過度的物質慾望,引起無窮的競爭,產生了種種虛偽、矯飾、殘忍的行為,使社會陷入黑暗。 然而上古之世,悠邈難求,世外桃源,也無處可尋。

陶淵明只能把淳樸的鄉村生活, 作為他的社會理想的比較現實然而十分有限的寄託,隱居山間,寄情山水

陶淵明的故事 5個小故事

5樓:酸檸檬嘿

1,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他。

2,無絃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絃,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採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4,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5,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淵明若先於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你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6樓:快樂花荏

東晉大司馬的陶侃的孫子陶逸家。

關於陶淵明的簡介和小故事(15個左右)

陶淵明的小故事有哪些?

7樓:多肉

陶淵明辭官還鄉——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二十九歲時,因其親人衰老、家境貧困的緣故,他出仕做祭酒。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陶侃像沒過幾天就辭職不幹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辭不就」,自此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

七年之後,陶淵明又出任桓玄鎮軍的參軍。母親去世後,他辭官奔喪,守制兩年。

有一次,他對朋友說:「我想過恬淡的生活,現在我出去做官,是為了隱居積攢一些衣食之資,不知可以嗎?」當權者聽說後,馬上派他去做了彭澤縣令。

縣裡撥給他的幾畝公田,他全部用來種植了釀酒用的秫谷,說:「能讓我每天有酒喝就足夠了!」妻子不同意,於是他便拿出一半的土地種植粳稻米,另外一半則種植秫谷。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之後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裡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該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陶淵明聽後,嘆了口氣說:

「我豈能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就辭去了彭澤縣令這個官職,返回故里。

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過官,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陶淵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於沒落的官宦家庭。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是當時很有權勢的政治人物。

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也做過安城太守。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之女,尤其是其外祖父孟嘉對陶淵明的影響很大。

陶淵明八歲喪父,其生活更貧困,與母親和妹妹相依為命。雖然生活很貧苦,但因家庭教育優良,他從小就在母親的指導下讀了大量的書,包括《老子》、《莊子》、「六經」,以及文、史、神話、**等等。

在《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曾把自己描繪為「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從讀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但是他讀書並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與古人心靈冥合。

求關於陶淵明的三個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的陶淵明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郵來檢查公務。督郵劉雲**貪婪,向轄縣索要賄賂,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

縣吏說:「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

「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俸祿,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

此後,他一面讀書,一面躬耕隴畝。

出處:《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釋義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陶淵明與菊花: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可以說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緣。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最有名的像他的《飲酒》詩裡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菊花對於陶淵明,是一種人格的化身。

詩人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絡在一起,以致後人將菊花視為君子之節、逸士之操的象徵。

陋室銘:「陶淵明獨愛菊。」

桃花源記: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紛的環境裡,中年以後他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深刻的瞭解,對人民的願望有切身的體會,於是構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

陶淵明虛構這個故事表現了對田園美好社會的嚮往。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

因此在這篇文章裡,他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中。要尋找它就只能飄然高舉,《桃花源詩》最後說的「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就是這個意思。不過這也僅僅是意願而已,誰辦得到呢?

由此看來,劉子驥之後而無人「問津」,似乎也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9樓:宇棕不痛

陶淵明與菊花: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可以說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緣。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最有名的像他的《飲酒》詩裡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芳菊開林曜,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菊花對於陶淵明,是一種人格的化身。

詩人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絡在一起,以致後人將菊花視為君子之節、逸士之操的象徵。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由於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願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汙,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

」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桃花源記:

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有寄託的。他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乘的環境裡,中年以後他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瞭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了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

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這篇文章裡,他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中。要尋找它就只能飄然高舉,《桃花源詩》最後說的「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這也僅僅是意願而已,誰辦得到呢?由此看來,劉子驥之後而無人「問津」,似乎也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米酒的歷史故事,陶淵明的故事 5個小故事

歷史由來 人工釀酒是陶器的製造。否則,便無從釀起。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孔叢子 有言 堯舜千鍾。這說明在堯時,酒已流行於社會。千鍾 二字,則標誌著這是初級的果酒。史記 記載,儀狄造 旨酒 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後,經商周,歷...

陶淵明的簡介,陶淵明生平簡介

陶淵明 365 427 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 今九江市 人。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 江二州刺史 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 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

陶淵明的簡介,陶淵明生平簡介

陶淵明 352或365年 427年 1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 靖節 2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 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參軍 鎮軍參軍 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3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