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盡心》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
程子曰:「載事之辭,容有重稱而過其實者,學者當識其義而已;苟執於辭,則時或有害於義,不如無書之愈也·。」
武成,周書篇名,武王伐紂歸而記事之書也。
策,竹簡也。取二三策之言,其餘不可盡信也。
程子曰:「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而已。"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
仁人在天下沒有敵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2樓:一捧小溪流
《盡信書,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是精闢透脫的讀書法,要求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3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相信書本,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提醒人們,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意思是提醒人們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只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樓:清純美圖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嗚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5樓:手機使用者
意思是如果我們完全相信書本上寫的東西,還不如沒有看這本書。就是說我們要對書本上的知識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
6樓:法拉利出類拔萃
讀書應該思考不能全都相信書中內容
7樓:王者為一
讀書和做人不能死板照條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全信,不可不信。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理解
9樓: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意思是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
其中蘊含的道理是任何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都要進行思考和辨別,不能都聽前人的或者別人的觀點。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節》: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釋義: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
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人在天下沒有敵人,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尚書》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四書五經之一,尤其在春秋戰國時代,那可是非常有權威性的,屬於頂尖一級的著作。可是就這樣,孟子都能保持獨立思考,敢於懷疑,這種精神實在難能可貴,也體現出聖賢人物做學問的嚴謹精神和大師風範。
擴充套件資料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事例
1、在天文學界,「地心說」統治了長達一千多年,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長期天文觀測和研究,創立了更為科學的宇宙結構體系——日心說,從此否定了「地心說」。
2、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是不一樣的,17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學說提出了疑問,並親自在比薩斜塔做了實驗,證明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是沒有關係的,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祕密。
3、在地質學界,「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曾經是個定論,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這個錯誤的推論,並大膽提出了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看法,經過十幾年的考察、研究,證實了這一事實,並第一次得到了外國科學家的承認。
4、趙括紙上談兵的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10樓:夏天裡的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是精闢透脫的讀書法,要求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古往今來,人們關於書已不知有過多少禮讚。的確,書是我們人類擁有專利的恩物,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他們崇拜的神聖物件。但是,如果我們完全信書,唯書本是從,輕則使個人成為書呆子,重則形成所謂「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和「唯書」的作 風,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今天,我們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似乎也已經是淺顯而容易明白的啟發了。可是在孟子的時代,這恐怕還是空谷足音吧。其實還用不著推得那麼遠,只需要想想那些「唯書」、「唯上」的時代,孟子這話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引用的。
終於有人說了:「不唯書,不唯上。」
於是我們也都可以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談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時,所舉的例子是《尚書》中《武成》篇的內容,而我們知道,《尚書》作為儒家經典之一,在孔、孟的時代也是有著極其權威性地位的。 因此,孟子這種對於權威著作,對經典保持獨立思考,勇於懷疑的精神,尤其難能可貴,體現出聖賢人物的治學風範。即便是對 於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來說,也是值得學習的。
更何況,我們今天出版業大大發展。日出一書的出版社已不 在少數,書籍汗牛充棟,其負面效應是「無錯不成書」,這已成為一個日益引起人們呼籲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精神就顯得尤其必要。
不然的話,可是要出大問題的了
11樓:最愛幻雪寶兒
《盡信書,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是精闢透脫的讀書法,要求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注音】: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12樓:星宮莓
完全相信書本上的知識不如沒有書。我們對於書本上的知識要敢於質疑,有分辨,有判別。(意對即可)
13樓:六可昕
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肓目地迷信書本。
14樓:鴻雁追夢
讀書時除了明白理解運用書中的道理,也要自己獨立思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5樓:蓜_角
學過!相信書上所講的全部,不知變通則不如不相信書
16樓:營養專業
不能只認死理兒,要學會變通,什麼事兒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額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17樓:影視娛樂要好看
孟子說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的時候,是因為對《尚書》中關於武王伐紂的情形產生了懷疑。
出處: 出自《孟子.盡心下》
釋義: 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8樓:心靈小炎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讀者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盡心》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
程子曰:「載事之辭,容有重稱而過其實者,學者當識其義而已;苟執於辭,則時或有害於義,不如無書之愈也·。」
武成,周書篇名,武王伐紂歸而記事之書也。
策,竹簡也。取二三策之言,其餘不可盡信也。
程子曰:「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而已。"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
仁人在天下沒有敵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19樓:念雨靈
盡信書不如無書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出處: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示例:歷史可信嗎?我們只能說:大體可信。如果說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虛無主義。但~的古訓, 還是有道理的。 ★孫犁《我的史部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出處: 出自《孟子.盡心下》
釋義: 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辨證地去看問題。
淵源: 商朝最後一個「君王」紂王的首都在朝歌(今河南淇縣)
殷商末年,周武王繼位後四年,得知商紂王的商軍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個方國部落軍隊,進至牧野。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
商紂王驚聞周軍來襲,倉促調動少量的防衛兵士和戰俘,開赴牧野迎戰。商軍的兵力和周軍相比懸殊很大,但忠於紂王的將士們都決心擊退來犯之敵,了一場異常激烈的殊死搏鬥。
後來,《尚書.武成》一篇上說:「受(紂王)率其旅如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沒有人願意和我為敵),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向後邊的自己人攻擊),血流漂杵。」
戰國時期的孟子,一次,他閱讀了《尚書.武成》一篇,頗有感慨。他說: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認為,像周武王這樣講仁道的人,討伐商紂王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書》中的這個記載,才說了這段話。
意思是提醒人們,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
20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相信書那還你好!不如救贖呢。
文中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21樓:圭騫騫磨燕
【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如果一味全以書本為準,不如不去看這些書。
【出自】: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
則不如無《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
「嗚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古往今來,人們關於書已不知有過多少禮讚。的確,書是我們人類擁有專利的恩物,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他們崇拜的神聖物件。但是,如果我們完全信書,唯書本是從,輕則使個人成為書呆子,重則形成所謂「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和「唯書」的作
風,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今天,我們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似乎也已經是淺顯而容易明白的啟發了。可是在孟子的時代,這恐怕還是空谷足音吧。其實還用不著推得那麼遠,只需要想想那些「唯書」、「唯上」的時代,孟子這話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引用的。
無情便是有情,有情不如無情。請高人指點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無情便是有情,有情不如無情 樓上的那些太複雜了,我簡單的舉例解釋一下吧 所謂無情便是有情,就如 teenie 說的,兩個人不能在一起,與其拖拖拉拉,不如狠下心來,將關係斷絕。比如我喜歡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她已經有了歸宿,不能和我相守,那麼她拒絕我,不再和我聯絡,便是對我有情,因為她給了我尋找更好的女孩...
這句話出自於哪本書請問這句話出自哪部書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 人間草木 裡面有一篇叫做 夏天 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人間草木 從汪曾褀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樸實,技巧臻於至境,被稱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該書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 人間草木 世間風物 行者無疆 記憶的...
以博覽群書不如精於一也為題目的作文
作為一名學生,因學習而帶來的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覺得有壓力還是好的,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但使我猶豫的是每當別人比我強時,總是讓我有壓力的跟在後面,不斷努力。每當我考的不好時,心裡特別有壓力,總想著下一次考試該怎麼辦,總要為下一次付出努力。進入初中以來,總管覺自己身上的擔子特別重,從以前的兩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