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在100公里的高度為卡門線,為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定義。美國認定到達海拔80公里的人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過程中,120公里是空氣阻力開始發生作用的邊界。
空間學上,把天空分為兩個部分研究,也就是「天」和「空」。宇宙空間,亦稱外太空、外層空間,簡稱空間、外空或太空,指的是相對於地球大氣層之外的虛空區域,外太空通常用來和領空(領土)劃分割槽別。 宇宙空間太空和地球大氣層並沒有明確的邊界,因為大氣隨著海拔增加而逐漸變薄。
假設大氣層溫度固定,大氣壓會由海平面的1000毫巴,隨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數化減少至零為止。
天空是地球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代中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
人可以在天空觀測氣象或天文現象,從而得知天氣變化、時間的流逝或自己的方位。日出日落可知一日中的時間,晚上月亮的盈虧可以知道一個月的時間。北斗星可以指示北方。
雲的厚度和形狀可以知道會否下雨。
在天空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的現象,如彩虹、極光和流星雨等。雀鳥會在天空飛翔。 由於石油等化石性燃料使用的增加而產生的懸浮質,特別是那些會在燃燒後釋放二氧化硫的煤等燃料的影響,自2023年以來,除了歐洲,天空的能見度正在逐步降低。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只以大氣層作為考慮的標準的話,天與地之間的距離大約有30公里.約摸三十公里之外就已超出大氣層最外層了,到了浩渺無垠的宇宙中.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
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
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叫做「對流層」.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里,在赤道上空為17公里,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大氣中的水氣幾乎都集中於此,是展示風雲變幻的「大舞臺」:
颳風、下雨、降雪等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對流層內.
對流層上面,直到高於海平面50公里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這一大氣層叫做「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裡基本上沒有水氣,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里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高能粒子的襲擊.
平流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間層」,又稱「散逸層」.中間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熱層」.在這兩層內,經常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天文現象,如極光、流星等.
人類還藉助於熱層,實現短波無線電通訊,使遠隔重洋的人們相互溝通訊息,因為熱層的大氣因受太陽輻射,溫度較高,氣體分子或原子大量電離,複合機率又少,形成電離層,能導電,反射無線電短波.
熱層頂以上是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這裡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3樓:彭飲通梓瑩
9-17公里的高度以內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赤道最高,兩極最低。
4樓:信仰
與大氣層比是30公里
地面離天空有多少千米?
5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世世代代居住在地球上,頭頂是一片藍色的所在,人們稱之為「天」。天,有時湛藍碧透,令人仰慕;有時卻烏雲翻滾,陰森可怖;有時白雪飛舞,有時暴雨如注,有時彩霞如畫,有時電閃雷吼。誰也說不清,天給人類帶來了多少幸福和災難。
當人們仰望似乎高不可測的青天時,不禁會問,天究竟為何物,天有多高?遠古的人們茫然不知,而現代科學卻能夠給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原來,所謂天就是包圍在地球周圍的一些眼看不見、手摸不著的氣體物質——空氣。它包裹著地球,象是地球的一個氣體外殼,科學家稱它為地球大氣,又叫大氣圈。大氣把陽光散射在我們周圍,使我們眼裡充滿了藍色的光明。
如果沒有大氣,人們看到的將不是那令人心醉的藍天,而是黑沉沉的宇宙空間。我們的藍天其實就是大氣圈。至於問天有多高,其實就是問大氣圈有多厚,或者是大氣的上界在那裡?
空氣是氮、氧、氫、二氧化碳等多種氣體物質的混合物。這些氣體物質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積聚在地球周圍形成了大氣圈。大氣圈在不同高度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特性。
科學家根據這種情況,把大氣從地面向上劃分成若干個層次來研究。
有些科學家根據不同高度上空氣溫度的變化,把大氣分成五個層次:第一層,從地面到大約12千米高度稱為對流層。其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下降,空氣對流和亂流盛行。
空氣對流是成雲致雨的主要原因,人們所看到的雲霧雨雪風暴雷電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這是對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一層。第二層,12——50千米,叫平流層。
第三層,50——85千米,叫中間層。第四層,85——500千米,叫熱成層。第五層,500千米以上的大氣,叫外層,這裡空氣極度稀薄,空氣粒子已經很少,由於遠離地面,地球引力已經很小,有些空氣粒子能掙脫地球引力,逸出地球大氣而進入星際空間。
有些科學家根據不同高度上大氣的電離特性,把大氣分為中性層、電離層和磁層三層。500千米以上的大氣叫磁層。
我們已經知道,空氣是受地球引力而聚積在地面以上形成大氣圈的。所以,大氣的質量主要集中在靠近地面的地方,離地面越遠,空氣越稀薄,十幾千米高度以下的空氣質量佔整個大氣質量的五分之四?,而在50千米以下的空氣質量共佔大氣質量的99.
9%.比如,在地面上,1立方米的空間有1025個空氣分子;在100千米高處,1立方米空間中僅有1019個空氣分子,在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度,雖然仍有空氣質點存在,但是已經寥若晨星。據衛星資料分析,在2000--3000千米高度上,空氣質點密度已經接近於星際空間每立方厘米一個氣體質點的密度,因此,這個高度就可以定為大氣的上界。
但是,據宇宙飛船的探測表明,在地球朝向太陽的一側,大氣磁層的高度伸展到相當於10個地球半徑處(即離地心約6萬5千千米);在背離太陽的一側,磁層的高度伸展得更遠(有些學者認為可伸展至幾百個地球半徑甚至一千個地球半徑處)。
那麼,天究竟有多高呢?氣象學上常以極光出現的最大高度1200千米定為大氣上界。極光是出現在70-1200千米高度上的大氣現象。
一般認為其成因是,從太陽噴發出的高能粒子流從兩極進入地球高層大氣時,使空氣分子(原子)受到激發和電離,當被激發的空氣分子(原子)通過輻射回到基態時放射出光子,人們就看到了五彩繽紛的美麗的極光。在1200千米以上,人們已經看不到什麼大氣現象,那裡也就不是人們看到的「天」了。
現在,當有人問你天有多高的時候,你就可以笑著回答天高1200千米了。
在人們日常交談中不時會聽到有人用「不知天高地厚」來形容某人膽大狂妄,不可**。在科學技術相當發展的今天,「天高地厚」這個謎已經解開。人們已知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從地球表面往上看,天穹是無邊無際的,但我們頭頂的「藍天」是有一定高度的。
據報道,前蘇聯曾有3位科學家坐氣球作了一次詳細的觀測。當他們從地面升到8.6公里高空時,天空一直是藍色的;當升到10.
8公里的高空時,天空呈暗藍色;再升到13公里高空時,天空就變成暗紫色了;超過18公里高空時,由於空氣稀薄,光不發生散射,天空已是一片黑暗。所以,名副其實的藍天天高只有10公里。地有多厚?
經過人類長期以來對地球的認識和科學探測,已知地球是一個南北兩極半徑稍短的橢球,赤道半徑稍長,兩者相差21公里,平均半徑是6371公里。其球體內部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殼是由各種不均勻的岩石組成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把1000千米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天空的高度,地面離天空有1000千米
7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的天的話有600多萬千米高,如果只是指大氣層,那麼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臭氧主要濃集在平流層中20-25千米的高空
是一個整體,一般離地高的地方都可以叫天空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層外那是沒法側的.但大氣層大約有65000千米高。從地面到10-12千米以內的這一層空氣,它是大氣層最底下的一層,叫做對流層。
主要的天氣現象,如雲、雨、雪、雹等都發生在這一層裡。 在對流層的上面,直到大約5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平流層。平流層裡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了,那裡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了。
從平流層以上到80千米這一層,有人稱它為中間層,這一層內溫度隨高度降低。 從地面以上大約50千米開始,到大約1000千米高的這一層,叫做電離層。美麗的極光就出現在電離層中
天空離地面多高
9樓:匿名使用者
天空的另一種叫法是大氣層,大氣的最低層與地表的距離大概8公里左右。
天空是地球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代中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人可以在天空觀測氣象或天文現象,從而得知天氣變化、時間的流逝或自己的方位。日出日落可知一日中的時間,晚上月亮的盈虧可以知道一個月的時間。
北斗星可以指示北方。雲的厚度和形狀可以知道會否下雨。
在天空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的現象,如彩虹、極光和流星雨等。雀鳥會在天空飛翔。 由於石油等化石性燃料使用的增加而產生的懸浮質,特別是那些會在燃燒後釋放二氧化硫的煤等燃料的影響,自2023年以來,除了歐洲,天空的能見度正在逐步降低。
10樓:苦中自有樂
如果只以大氣層作為考慮的標準的話,天與地之間的距離大約有30公里。約摸三十公里之外就已超出大氣層最外層了,到了浩渺無垠的宇宙中。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
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
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叫做「對流層」。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里,在赤道上空為17公里,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大氣中的水氣幾乎都集中於此,是展示風雲變幻的「大舞臺」:
颳風、下雨、降雪等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對流層內。
對流層上面,直到高於海平面50公里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這一大氣層叫做「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裡基本上沒有水氣,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里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高能粒子的襲擊。
平流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間層」,又稱「散逸層」。中間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熱層」。在這兩層內,經常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天文現象,如極光、流星等。
人類還藉助於熱層,實現短波無線電通訊,使遠隔重洋的人們相互溝通訊息,因為熱層的大氣因受太陽輻射,溫度較高,氣體分子或原子大量電離,複合機率又少,形成電離層,能導電,反射無線電短波。
熱層頂以上是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這裡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怎麼確定基礎頂面離室外地面,基礎頂面距離室外地面高度怎麼確定?
答 首先要明白在建築上設計圖紙說明中會提出黃海高程x.xx米為 0.000,此 0.000即為室內地坪完程面標高 也稱建築標高 0.000以上為正標高 符號省略 以下為負標高 用 符號 圖紙說明中會交待 如室內外高差負0.45,在底層平面圖上室外會出現小三角拖一尾巴上注著 0.45。這就告訴我們確定...
在籃球場上,籃筐離地面的距離是多少
國際籃聯的主要正式比賽所規定的籃球場是長28米,寬15米,面積就是420平方米了.籃板的尺寸是 橫寬1.80米,豎高1.05米,下沿距地面 2.90米.籃圈 圈條的直徑最小為0.017米 17毫米 最大為0.020米 2 0毫米 牢固地安裝在籃板上,籃圈頂面要成水平,離地板3.05米.籃板的厚度是0...
澳門的土地面積是多少澳門土地面積有多大?
新華網澳門7月12日電 最新統計資料表明,澳門特區陸地總面積已經增加到27 3平方公里,比2002年公佈的數字增長5 8 澳門特區統計暨普查局行政人員介紹說,至2003年底,包括澳門半島 凼仔島和路環島在內的澳門陸地總面積,已經擴大到27 3平方公里。統計暨普查局2002年公佈的澳門特區陸地總面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