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柳蜈
最早出自孟子。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意思是:要想取得最高統治權、獲得整個天下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獲得民眾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獲得民眾有辦法,那就是獲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眾;要想獲得民心有辦法,民眾所需要的,就給予他們,反對的不要給予。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主張君王執政應以民為本,民心所向即為天下趨勢。這在先秦時代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思想。
「得民心者得天下」據三國時的司馬懿所說,其臨死前對司馬師和司馬昭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諸侯;得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唐代魏徵也提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要知道什麼叫「水能載舟,亦能溢舟」,(就是說水能將小船浮起來,也能讓小船沉入海底)所以,這個「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相當於是水,而你要想的天下,就要讓你的「船」浮起來,也就要靠水,也就是民心。當你獲得了人民的心,那就等於你得到天下了。
民心等於天下
2樓:曾是劣人
這是由《孟子》中「得天下有道,得其民「轉化而來《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主張君王應以民為本,民心所向即為天下趨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最早是誰說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最先出自何人之口?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得民心 這兩句話之間 哪句更有道理些?
4樓:品今**
前後都有一定的關係,前者講的是一個歷程,印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者呢是前者的一個客觀反映,總結在一起呢就是想得天下的人,必須得到人民的支援。
關於「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歷史故事
究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還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5樓:風音
能說他得天下的,那麼他必定得民心,說他得民心的,卻不一定得天下!
6樓:我的_貝貝
不得民心怎麼得天下?得天下未必得民心,要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朝代更替了
7樓:恭疏華
能得天下的人,必然的民心。得民心的人必然得天下。所以是先得民心,再得天下。
8樓:錢曄生快
得民心者的天下 歷史上大部分是這樣
9樓:麟大爺
自古以來就是得民心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歌詞
10樓:匿名使用者
作詞:樑國華
作曲:徐沛東
演唱:劉歡
歌詞:數英雄 論成敗
古今誰能說明白
千秋功罪任憑說
海雲天風獨往來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
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
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輕生死 重興衰
百年一夢多感慨
九州方圓在民心
斬斷情絲不縈懷
誰不想國家昌盛民安樂
也難料恨水東逝歸大海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11樓:
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
千秋功罪任評說,海雨天風獨往來。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
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
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輕生死,重興衰。百年一夢多感慨。
九州方圓在民心,斬斷青絲不縈懷。
誰不想國家昌盛民安樂,
也難料恨水東逝歸大海。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深得民心的反義詞是什麼,深得民心近義詞
深得民心 拼音 sh n d m n x n 解釋 得到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專 出處 晉書 祖逖屬傳 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歌曰 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其得人心如此。近義詞 深入人心 口碑載道 深得人心 口碑載道 家喻戶曉 交口稱譽 眾口稱善 年高德劭 頌...
蘭陵王得天女者得天下的謝謝,蘭陵王得天女者得天下 txt的 謝謝
簡介 國破山河,烽煙不斷,命數已盡,鶼鰈之情是否還能永結同心情緣?九重宮闕,長恨如歌,半生繁華,琉璃珠簾之後還隱藏著多少殺機?來自神隱部落的神巫後代 天女楊雪舞,命中註定遇見了亂世中金戈鐵血的魅影戰神 蘭陵王,一位中國歷史上最神祕的蒙面戰將。他一生戎馬,為家國鞠躬盡瘁,卻終解不開與天女深深纏繞的情緣...
「古時候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為什麼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 原因 1 資源豐富抄 物產 糧食都很豐富,人口也多,而且是平原,交通很便利,軍隊的進退都很方便,而且黃河流經河南,是個天然的屏障,而且這裡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之一,又是中國的 地帶。2 重要的兵源地。古代冷兵器時代人數就是戰鬥力,誰能夠迅速聚集大量的作戰人員誰就是王。中原的地理地貌,是廣闊的華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