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左右著我們的消費觀

2022-03-21 02:13:50 字數 841 閱讀 2165

1樓:汲凡白

昨天,一朋友找我聊天。問我有沒有用喜馬拉雅fm聽過音訊,並且說出了突然這麼問的緣由。很小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上面找到了一個很經典的音訊,而且非常感興趣,但是要收費。

網上雖然可以搜到,但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凌亂無序。所以,就一直糾結要不要去買。

最後,她好似想通了一般,做了一下對比論證:平時遊樂在外面吃一頓飯花幾百都無所謂,現在不到一百的音訊課都捨不得買,是不是很沒出息。

可能在我們內心,潛意識對所需要花費的專案進行了一次評估,暗暗計量到底我現在花費這些錢去做這件事值不值,會不會後悔。有人會為了體驗好音質,買上千的耳機,也是一種各取所需罷了。其實我覺得,消費觀並不是那麼高深的東西,無非是「有意義」、「合理」。

如我一般年齡,大概都處於自我增值時期,我們需要的是從智慧、內涵到外表都把自己武裝好,這種消費不叫浪費,而是對自己未來的投資。比如深造、旅行、優質社交活動,以及參加這些運動需要匹配你身份的服飾,這些都需要大筆金錢,但沒有這些投入,你的交際圈、你的視野會很難上一個臺階,你可以找到優秀的人生伴侶的機遇也會小很多。

並不是在鼓勵肆意消費,畢竟我也沒什麼錢。當然,如果你的錢是自己賺來的,隨意你揮霍了,畢竟賺錢容不容易我們自己心中有數。我可以花費大幾百去買一個經典軟體,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我很多操作時間,事半功倍;但不會拿甚至不到一百的錢去買無用的裝飾。

其實,最有意義的消費應該是「錢應該花在刀刃上」。

在幹什麼,那些 飄在風中的**時時刻刻左右著我們的情緒。豈止是手機改變了我?

2樓:晴天便好

在幹什麼?那些飄在風中的**時時刻刻左一左我們的情緒,豈止讓手機改變,現在誰都沒辦法改變,因為大家都已經喜歡上了。

青少年的消費觀

2006年09月14日 09 37 最近發表的一項調查發現,香港近七成青少年過去一年出現入不敷支情況,當中四 會以借貸解決,主要是向親友求助。我們認為,香港青少年普遍先使未來錢,養成過度消費甚至享樂奢靡陋習,問題比不善理財更為嚴重。因為這種陋習會腐蝕青少年的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瓦解他們的生活鬥志,並容...

你見過哪些奇怪的消費觀?

我覺得最奇怪的消費觀應該就是我媽媽每次去超市只要看到那裡有非常多的人買這樣東西,不管這樣東西有用沒用,她都會跟他們一起搶。然後買回家放在那不用。碰到商場打折,或者領優惠券,一定會消費,不管買的東西自己能不能用得著,總覺得自己佔了便宜。自己的工資是3000,留下500自己用,300泡麵,200用來交話...

如何理性消費遠離「校園貸」,以健康的消費觀抵制校園貸的作文

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消費,不要盲目攀比,遠離校園貸。首先要自身瞭解校園貸的危害,輕易地接觸校園貸可能導致父母都要和你一起遭殃 其次,不要在同學或者朋友之間有攀比心理,也不要有跟風心理,尤其是這種心理會導致你麻木的購物 最後,理性購物,覺得自己需要什麼買什麼,不需要什麼就不用去買,尤其是一些化妝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