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為何放棄了紙鈔,選擇使用銅錢和白銀呢

2022-03-29 08:39:06 字數 5430 閱讀 3454

1樓:楊楊寫文

1、古今對於鈔票的不同概念

我們談到錢的時候,總會第一時間想到鈔票,由於使用慣了紙鈔,所以我們很自然認為鈔票=紙鈔。

可在古代,鈔票卻代表著銀票和寶鈔兩種貨幣的合稱。

兩種貨幣都是紙鈔,有何區別呢?

按照官方的說法:銀票即是實銀,錢鈔即是制錢。

雖然都是紙鈔,但是銀票意味著以銀子為兌換物印製的紙鈔,而寶鈔則是以銅錢為兌換物印製的紙錢。

【銅錢】

以銅錢為貨幣,在戰國時期便開始流行,直到清朝結束,歷時2000多年。

而紙鈔的歷史就短了許多,從宋朝的交子算起,也不過幾百年的歷史,中間還從正德到咸豐三年又有三百到四百年的廢除期。

2、為何廢除幾百年的紙鈔,清王朝又要重新開始印刷

咱們都知道,紙鈔和金屬貨幣相比,有三大優點:

一、易攜帶;

二、製造成本低;

三、大面額方便商人進行交易。

正因為這種種的特點,紙鈔這東西,真的太便利了。便利到哪怕宣稱永不使用紙鈔的清朝,也破例短暫放開了紙鈔印刷,這就真香了!

【清朝寶鈔銅版】

至於清朝為何要重新開放紙鈔印刷,跟咸豐年間發生的幾件大事有關,比如當年與太平天國交戰和黃河決提,導致國家財政困難,便想出了印鈔這麼一種法子。

3、為何明清要廢棄紙鈔,改用銅錢和銀子

明清兩朝,對於紙鈔似乎都不怎麼喜歡,甚至清朝都只開放了不到十年,這又是何原因呢?

明清兩朝廢除紙幣,使用銅錢和銀子的原因,其實挺相似的。

當時的西方,經過大航海運動,正處於殖民擴張階段,特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這些國家,在非洲和美洲獲取了大量的**和**。

【東印度公司殖民船】

明朝到清朝乾隆年間,我國對外**優勢其實挺明顯的,在茶葉和瓷器、絲綢方面,我國可以從歐洲換取大量的金銀,這也就使得當時我國的**儲備非常豐厚。

當**和銅錢兩種金屬的儲量達到一定值後,因為它們穩定的市值,它們在貨幣方面,就使用得非常頻繁。

反觀同期的紙鈔,卻接二連三爆發出危機。比如:

一、缺乏節制的印刷,導致紙幣發生了通貨膨脹;

以大明寶鈔舉例,平常時候一貫寶鈔等於銅錢一千文或**一兩,可到宣德七年(2023年),寶鈔一貫只值銅錢5文,這貶值的額度與其無節制的印刷,有著巨大的關係。

二、古代紙鈔印刷難度不高,導致造假盛行,當市場上紙鈔真假難辨時,大家都不願意使用紙鈔了。

【銀子】

正因為明清**受到科技的限制,不能製造出足夠有技術含量的防偽標誌,使得紙質鈔票的推行遇到了種種阻礙,也最終使得他們停止了推行紙鈔。

2樓:專業資深吳老師

並不是,明清時期雖然使用銅錢和**的人數比較多,但是還是有很多百姓在使用紙鈔。

3樓:長生道友

因為那時候沒有經濟學家,一開始亂印鈔,不需要成本,也不節制,搞得物價**,紙鈔嚴重貶值,社會混亂,而銅錢和**那是有限物質,作為貨幣比較穩定

4樓:樑永悅

1、明清時期由於對外**的因素,紙鈔的市場價值很不穩定2、印刷技術不發達,市面上紙鈔難辨真偽。所以人們不願用紙鈔

清朝一兩銀子能買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

紅樓夢中.小姐們每月的月錢是二兩..

她們吃穿住用都不用花錢..

二兩就用在零花吧..

然後.劉姥姥說的.

20兩.夠莊稼人用一年..

6樓:匿名使用者

知道的都不在了,估計沒人知道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一兩銀子相當於如今多少錢?莊戶人家一年需要多少銀兩?

7樓:乙小甲

1、以現在家庭5000元為月收入的話,一年是60000元,那麼清朝中晚期人家一年需要280-400兩銀子。

2、清朝中晚期(康熙雍正屬於中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只是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

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

擴充套件資料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

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活躍,外國**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

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並且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今人所寫較多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武俠**作品如《射鵰》等書中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

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不足,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於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8樓: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

一兩**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

兌換關係

銅錢,**和**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2023年前後的1:8**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約可兌換8~11兩**。

再有:「道光初年,一兩**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

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銀的**(人民幣)如下:

**:4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約值200元

9樓:匿名使用者

至少也得500塊以上吧,一兩銀子不少了,

晚清,銀元和**的區別

10樓:匿名使用者

銀元和**流傳時期、使用階段、品種及流通形式都有所不同。

1、盛行流傳中國時期不同。

**起於漢代盛行於明清,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在明萬曆年間才開始流入中國。

2、銀元和**的使用階段不同。

晚清時期,清朝**已自己鑄造銀元,同時外國銀元在中國流行,銀元是中國清末所流通的本位貨幣,**在清朝屬於自由鑄造,從清朝初年的主要流通貨幣逐漸退出市場,但到清末仍然通行。但即將進入廢兩改元的貨幣制度當中。

3、品種及流通形式不同

**因成色、重量各地不同,不僅種類名稱複雜,平砝大小不一,約重50兩,多用於大額支付。其形式像船,兩端稍捲起,向上高翹。各地流通形式不完全相同,有長愈、方愈等。

道光初年,一兩**換錢一吊,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可換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

銀元**發行品種較少,基本未流通到市場,銀元標準重量是26.6克左右,經過流通磨擦,也不會低於25克,天津造幣總廠製造光緒元寶銀元一套,幣面計重為: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共三等幣值,這是光緒年間清朝****製造發行的僅有的一套銀元。

11樓:烏爾裡希

2100萬銀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2100萬銀元=1470萬兩**。 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而後來中外條約中規定的中國賠款都是「若干兩**」。計算的名稱和單位為何發生變化?

原來,這和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的對外**的不同狀態有著密切關係。 鴉片戰爭之前,在中外(主要是中英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每年從國外獲得大量**利潤。英國當時防止貨幣外流,禁止本國銀幣出口流通,所以中國賺取的外貿利潤並非英鎊,而是英國商人從世界**中獲得的西班牙本洋。

這種銀元原產於墨西哥。墨西哥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產地,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就開始鑄造銀幣,它的幣面花紋有西班牙帶王肖像。這種銀元被稱為西班牙本洋,在廣東一帶被稱為「佛頭」,它具有成色統

一、規格整齊、便於計算攜帶等優點,在世界殖民地間廣泛流通,英國商人在與中國正常**中也大量使用這種銀元。由於在中外**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這種銀元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廣東地區。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給英國2100萬銀元,就是指這種西班牙本洋。

這實際上反映了儘管中國當時閉關鎖國,但並非沒有中外**,而且中國從中獲得大量外匯的歷史現象。 也有人認為《南京條約》中的銀元是指另外一種墨西哥貨幣——墨西哥鷹洋,簡稱「鷹洋」,這是錯誤的。2023年墨西哥宣佈獨立後,停止鑄造西班牙本洋,後來開始鑄造本國貨幣,幣面花紋有該國國徽的圖形,故俗稱為「鷹洋」。

但是據可靠記載,鷹洋是在1854~2023年(咸豐四年至六年)間流入中國的,不可能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作為中國對外賠款的貨幣。 那麼《南京條約》後的對外賠款為何改為以銀兩為支付單位呢?因為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喪失了中外**的優勢地位,中國的**大量外流,只好用中國傳統的銀錠來支付數目巨大的賠款了。

** 清朝**與銅錢的比價在19世紀初是**一兩兌銅錢1000文左右,至鴉片戰爭前夕,則為**一兩兌銅錢1650文。 參考資料: http:

//www.pep.com.

cn/200406/ca413338.htm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用來做什麼的,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用來幹什麼

天壇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 祈谷和祈雨的場所。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公元 1420 年 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佈局 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佔地面積約 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 皇穹宇,北有祈年殿 皇乾殿,由一...

朝鮮和日本離得這麼近,為何明清皇室喜歡納朝鮮女為妃,卻沒有日本妃子

去朝鮮比較容易,去日本要過海,當時航海技術不是很發達,中日兩個國家來往也不多。因為朝鮮的日常生活和中國的差不多,而且朝鮮的女子也是和中國的人差不多,因此這樣的話,就比較好接受。很簡單啊,日本一直孤懸海外,而朝鮮很早就成為中原王朝的附庸國。因為當時的航海技術不夠發達,想要去日本的話是很難的事情。韓國和...

在唐朝和明清兩朝,科舉制度都有怎樣的發展?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

唐朝時科舉得到很大發展,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範化。尤其看重進士科,確立了進士科在科舉制度中的主導地位。唐朝的科舉考試是較為公開公平的考試,使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明清兩朝實行八股取士,嚴格限定考試的格式 八股文 和範圍 四書五經 並規定應考者不能有個人見解。因此許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