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民居住我國廣西的廣大地區對不對

2022-03-30 21:14:10 字數 5829 閱讀 3142

1樓:漫步的大青樹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雲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雲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芒寬彝族傣族鄉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灣甸鎮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慄樹彝族傣族鄉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幸福彝族拉祜族傣族鄉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糯灑彝族傣族鄉

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

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平村彝族傣族鄉

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龍潭彝族傣族鄉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高大傣族彝族鄉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勐龍傣族鄉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新莊傈僳族傣族鄉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船房傈僳族傣族鄉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石龍壩彝族傣族鄉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灣碧傈僳族傣族鄉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萬馬傣族鄉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永興傣族鄉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東坡傣族鄉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新安傣族鄉

2樓:民生為本

應該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3樓:**豬

廣西的廣大地區住著壯族人

4樓:

傣族在廣西的廣大地區對嗎

傣族居住地區

5樓:

傣族居住地區有:

西雙版納等地,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瀾滄芒景,芒那。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ไทย,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常沐浴、婦女愛洗髮,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6樓:縱橫豎屏

中國傣族按分佈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繃、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巨集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繃」,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ไทย,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常沐浴、婦女愛洗髮,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佔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傣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主流觀點以及諸多說法。

1,遷徙說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種說法為「南下說」,該說法認為傣族源於川北陝南地區、阿爾泰山地區等中國北方或更遠的地方,在其他民族的驅逐下不斷南下。

在遷徙的過程中,傣族一度停留在了雲南,並建立起了南詔王國,在忽必烈平大理以後,傣族被迫繼續南遷至雲南南部及東南亞一帶,該觀點由於研究的深入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放棄。其他還有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群島、兩廣雲貴地區等說法。

隨著對傣族民族文獻研究的深入,遷徙說得到了越來越多證據的支撐,如《本勐傣泐西雙邦》、《西賀勐龍》、《巴沙坦》等,這些文獻顯示傣族居住區的土著主要為拉瓦人、克木人、孟人、孔人等,傣族為後來遷徙進入的。

一些學者從語言學角度出發,提出了傣族先民曾與壯族先民在同一個地域生活的觀點,認為傣族是從廣西地區遷出的,但鄭曉雲認為由於不同族源的民族使用同一語言的原因有很多,這一研究方法並不能說明傣族的起源 [。

2,土著說。

該觀點認為傣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紅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的弧形地帶,其形成是經濟文化發展的自然結果,並非遷徙的結果。但就傣族是何種土著居民演化而來則有不同說法,如黃惠焜認為傣族先民為古越人,陳呂範則認為傣族是由撣人演化而來。

其中以源於古越人影響最大,該說法認為漢文史籍中的「滇越」、「撣國」、「越裳」、「蓬國」等為傣族先民所建立的國家,但也有學者對該觀點提出了質疑,如:何平認為「滇越」、「撣國」、「越裳」、「蓬國」等與傣族先民沒有關係;鄭曉雲認為百越並不是一個民族,自然也沒有民族的沿襲性  。

7樓:手機使用者

傣族,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我國傣族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

我國傣族人口約150萬,絕大多數的傣族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習俗/禮儀

傣族人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晒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晒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等佛家聖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傣族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內容與活動都和當地漢族一樣。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桌子,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稱為「去拉曼」,意思為保護神,每年要祭拜兩次,栽秧前祭拜是為了祈求豐收,秋收後祭拜是為了感恩。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唸完祭詞後,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

在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傣族每年農曆三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婚俗 「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雞拿到市場上**,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裡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

「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著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後,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

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

服飾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裝飾代表著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

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身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統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巨集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統裙短上衣,色彩豔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著長褲,束一繡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統裙;新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著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各種傣族婦女服飾均能顯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婦女均愛留長髮,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頂尖頂大斗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緻。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

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製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傣族地區潮溼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的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

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菸草、石灰,終日不斷。

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醃蛋、幹黃鱔等。

節慶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

追問:太多了啊,在說,我只要聚居地區和風土人情和民族風俗,像那個婚慶什麼我都不要的

回答:聚居地區: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

風土人情:

傣族人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晒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晒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等佛家聖物。

民族風俗: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傣族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內容與活動都和當地漢族一樣。

傣族人民為什麼要過潑水節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時為什麼要相互潑水

傣族潑水節又名 浴佛節 傣語稱為 比邁 意為新年 西雙版納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 尚罕 和 尚鍵 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 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 德昂 布朗 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 泰國 緬甸 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 即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