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魯國的史官發現,多數國家大事發生在什麼季節

2022-05-06 03:31:47 字數 5501 閱讀 4035

1樓:的人

秋天常常是引起人們憂愁的季節,「愁」字就是人們「心」上的「秋」嘛!有人這樣解釋,秋天草木凋零,生機勃勃的世界即將進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狀態,與一個人年老體弱、風燭殘年相似,觸景生情,人們因而傷感。唐朝詩人劉禹錫寫道「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宋朝詩人辛棄疾有詩「而令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絕命詩也寫道「秋風秋雨愁煞人」,說的都是這種現象。現代醫學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誘導人們入眠,還使人消沉抑鬱。褪黑激素會抑制人體中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後者的生理濃度相對降低。

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等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它們相對減少後,人們就會情緒低落,多愁善感。松果腺體分泌褪黑激素的生理過程受陽光調節,陽光照射可減少松果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量。秋涼之後,常常天氣陰沉,陽光少而且弱,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們因而產生傷感情緒。

2樓:小543434873呢

秋季自古就有 多事之秋 的說法呢 。

古代的死刑在什麼季節執行?

3樓:匿名使用者

秋後,就是大概農曆的10月,農忙結束了大家沒什麼事情了可以看看砍頭了,既是一種大眾教育,預防犯罪,警示作用,也是不妨礙農業生產。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徵肅殺。

5樓:匿名使用者

有句話是。秋後午時問斬。

6樓:匿名使用者

秋季。不是常說秋後問斬的啊。。。希望可以採納

中國古代歷史有哪些大事件

7樓:阿沾

1、三晉伐齊之戰

三晉伐齊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初期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前後耗時2年,以三晉勝利而告終。是役齊康公被聯軍所俘虜,與三晉之君一起朝見周天子。

齊康公並請求封三晉為諸侯。次年,九鼎聲響,三晉成為了諸侯。

2、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積極對外活動,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秦滅六國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集權國家,即秦朝。

4、秦攻匈奴之戰

秦攻匈奴之戰又稱北擊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蒙恬的大軍攻佔了河南地(今內蒙古境內位於黃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區)、佔據陽山(內蒙古烏加河以北),設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孟家灣)。

並將秦、燕、趙三國原築的長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使之成為了中原漢民族二千年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要塞。

5、秦末農民戰爭

秦末農民戰爭又稱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大陸對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的稱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築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徵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

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

 各地紛紛響應,其中屬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

中國古文學流派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文學體裁是如何變化的?分別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各民族文學中最早出現的體裁是詩歌,以後**、戲劇文學才逐漸發展起來。

常見的有詩歌、**、散文、劇本、劇**、寓言、通訊等。

1、詩歌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

2、**

**,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是一種寫作方法。

3、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4、劇本

劇本主要分為文學劇本與攝影劇本。文學劇本是比較突出文學性的劇本,攝影感偏低,包含話劇劇本(或稱戲劇劇本)、**劇本(或稱劇**)、小品劇本、相聲劇本等。

攝影劇本是比較突出拍攝感的劇本,文學藝術性可高可低(根據影片題材、市場、投資金等綜合情況決定),包含分景劇本、分鏡劇本(分鏡指令碼或電影劇本)、臺本等。

5、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9樓:流殤紫染

一、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

《春秋》記錄了春秋時期12個國君,242年的歷史大事綱要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春秋》一書中總共記載12位國君的歷史。《春秋》,又稱《麟經》(《麟史》)。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了孔子的修訂。

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11樓:玉卿天下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春秋》原本秦代以後已經失傳,現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三傳中拼湊的。

《春秋》又是魯國史書的專名。各國史書有專名的,如晉國史書叫《乘》,楚國史書叫《檮杌》(見《孟子·離婁下》)。魯國史書專名《春秋》,所以《左傳·昭公二年》敘述晉平公派遣韓宣子(起)出使魯國,看到《易》《象》和《魯春秋》。

不過韓起所看到的《魯春秋》,一定是從周公姬旦敘起,才能說:「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而現存的《春秋》,才從魯隱公敘起。

隱公父親惠公以上的魯國曆史原始記載已經完全亡佚。《楚語上》也說:「教之《春秋》」,就是說,對太子,用史書教授他。

《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齊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宋、齊諸國都有史書,墨子曾讀過。

古代文學體裁有哪些?

12樓:碎骨擁抱

散文,記敘文,傳記,疏,表,書,議**等等

13樓:喵喵喵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類別。它分為散文、**、詩歌、戲劇四大類。

1、散文

散文是泛指那些側重於直接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注重於主觀抒寫的不講究駢偶押韻的文體。

按傳統的說法,散文是與韻文、駢文相區別的散體文章,也可以這樣說,除了詩、詞、曲、賦以外,一切無韻無律的文章,諸如人物傳記、回憶錄、遊記、寓言、神話及記事抒情一類文章,均可列入散文範疇。這是廣義的散文。

狹義的散文,專指用凝練、優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根據內容和表達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抒情、議論三類。敘事散文借敘述事件和描寫人物來表達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嘆山川人物,來激起讀者的愛憎;議論散文以指點人、事的是非曲直來表明作者的觀點、立場和態度。

2、**

**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徵,從而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根據篇幅的長短,**分為長篇、短篇、中篇和微型**(或稱「小**」);按照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言情**、歷史**、科幻**、武俠**、譴責**、心理**等;按照體例格式,則可分為書信體**、日記**、章回體**、系列**等。情節、人物和環境是**的三個要素。

中國**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和「五四」現代**的發展過程。

3、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是藉助文學、**、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

在西方指話劇。

按結構及容量劃分,有多幕劇、獨幕劇、連續劇等; 按題材分,有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戲曲、話劇、歌劇、舞劇、啞劇等; 按反映的衝突性質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劇、喜劇、正劇等。

4、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按形式分為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按**分為民歌和文人作品。

五、古代文學體裁集錦

1、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離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

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成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了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成為"文賦"。

2、駢文

這種文體,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時期,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於句式,堆砌辭藻,往往影響內容的表達,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就漸漸衰退。

每個朝代都有史官嗎古代的史官是怎麼蒐集資料記錄歷史的?

是的,但從唐朝開始就形同虛設了,從唐朝 唐太宗 開始就不停地改歷史。有,他們都給歷代皇帝紀傳,記載皇帝的史詩 是的。比如說寫 史記 的司馬遷 國曆代均設定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

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務誰的

古時史官的服務物件主要針對是統治階層,歷來的統治階層記錄歷史,希望從一個朝代的鼎盛到滅亡得到啟示,所謂以史為鑑,自己先在的統治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希望自己的統治長久。史官的職責是什麼 史官的主要職責是記錄和編撰歷史。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

古代的史官就沒有修改歷史嗎,古代沒有攝像頭記錄人的一言一行,史官是通過什麼方式記錄歷史的?

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瞭解到古代歷史,以及古代發生的大小事,就是因為古代中,有那麼一個職務 史官。每個朝代對於史官的稱呼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基本分為兩種 記錄者和編篡者。在史官剛剛出現時,是不分種類的,在後來時間的發展中,基本分為兩種 一個是起居注史官,另一個是史館史官。從稱謂中我們不難看出,前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