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一】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2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註釋】
①如夢令:詞牌名。
②雨疏風驟(zhòu):雨點稀疏,風聲急驟。
③濃睡:沉睡。
④殘酒:殘餘得酒意。
⑤捲簾人:這裡指侍女。
⑥綠肥紅瘦:綠葉多而紅花少。
【譯文】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品評】
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詞。清晨女詩人從沉睡中醒來,還帶著一些酒意,隱約記得夜間曾聽見急風夾雜著雨點敲打窗戶,不由得擔心正在盛開的海棠花。趕緊問正在捲簾得侍女,侍女回答:
海棠還和昨天一樣。女詩人顯然不滿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說:「知道嗎?
經過一夜風雨,現在應該是綠葉多紅花少啊。短短地一問一答,把女詩人對落花的痛惜、對春天的留戀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最後一句,詩人不說葉多花少,而說「綠肥紅瘦」,非常傳神。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兩首著名的《如夢令》詞。它們給讀者描繪出了一位活潑可愛、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現出了她那純美的內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譽為「兩顆罕見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風驟》乃其中之一。
原詞如下: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據文獻記載,此詞一出,便立即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同時代人胡仔就很讚賞它,尤其是當中的「綠肥紅瘦」一句,說「此語甚奇」。②稍後的陳鬱對此句更是備加推崇,說「天下稱之」。
③此後,歷代的文人、讀者對該詞也都一直讚賞不絕。對於其中的「捲簾人」,自古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它指的是「侍女」,鮮有二義。
雖然最先主此說的人如今已難考證,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說便已盛行。萬曆四十年(2023年)刻印的《詩餘畫譜》中,有一張依該詞詞意而作的繪畫。畫中即已明確地將捲簾人畫成了一個侍女。
④近幾年出版的各種有關李清照詩詞賞析的論著,也幾乎都持這種「侍女」說,極少例外。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這首詞的主題,是通過女主人公與其侍女之間「凝鍊的對話,曲折地抒寫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認為,將「捲簾人」肯定為「侍女」,似乎有點不妥。
首先,少年時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稱,其高超的藝術修養是不容懷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就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因此,用「綠肥紅瘦」這樣極富獨創性的詞語,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覺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說,則該詞必然會被理解為一首「惜花」之作。可「綠肥紅瘦」一句,雖然「語甚奇」,「天下稱之」,但細細想來,實際上確是「造語雖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跡依然可見。讀後該詞,人們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綠肥紅瘦」的奇特,而非花殘葉茂的傷感。
因此,從一般作者的創作心理來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會用此等語句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4樓:匿名使用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5樓:
《如夢令》李清照。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2.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分別是什麼啊???
6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表達的情感不同:
前者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後者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一、原文: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二、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雖然沒有滿足,可天已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划進了荷花深處。這處荷藕,那處荷藕,不知迴歸路。
只得盡力地劃,不想,驚起了在這裡棲息的水鳥。
昨夜雨狂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三、作者簡介: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2023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樓:心明心誠
《如夢令》李清照1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卻錯誤地划進了蓮花塘的深處。怎樣劃出去,怎樣劃出去,搶著劃呀,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
《如夢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點疏少風勢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覺卻也消不了殘留的醉意。試著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回答說,海棠花依舊鮮嫩。 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葉兒茂盛花兒凋零。
8樓:壹方靜守
一、第一首
1)原文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2)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卻錯誤地划進了蓮花塘的深處。怎樣劃出去,怎樣劃出去,搶著劃呀,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
二、第二首
1)原文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譯文
昨夜雨點疏少風勢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覺卻也消不了殘留的醉意。試著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回答說,海棠花依舊鮮嫩。 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葉兒茂盛花兒凋零。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世界**今天報導?但
10樓:雨霖鈴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的《如夢令》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詞人對花朵凋零的惋惜與對春天逝去的無奈。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
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
「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
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
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12樓:詩書家國
李清照《如夢令》,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
13樓:紫涵小仙
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並且《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
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一、作品原文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二、註釋
其一常記: 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裡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誤入:不小心進入。
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驚:驚動。
一灘:滿灘。
其二疏:指稀疏。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三、譯文
其一時常記起遊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爭著劃呀,爭著劃呀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其二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四、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裡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
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五、文學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的形體美。
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
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
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後來的結果如何呢?
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後來又怎麼會寫出這篇作品呢?
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後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如夢令 李清照,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李清照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 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
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凝視窗外,往事回湧在心頭 依者亭子,和女伴們談笑著,飲酒著,好不快活。太陽西沉,太陽西沉,天邊雲彩澄黃一片。光芒沒有了正午的炎熱感,撒在身上,有一種柔和的暖洋洋的感覺。醉醺醺地劃者艇兒回家。不知是興頭未盡,還是酒意未薄,恍恍惚惚,竟迷了回家的路。隨意地划著,不知不覺,漂進了荷花深處。暮色已盡,荷花池...
李清照的《如夢令》的意思,李清照的《如夢令》的意思是什麼?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 宋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 興盡 歸家,又 誤入 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 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