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呵呵,陸機陸士衡的《文賦》,只是陸機文集其中的一篇文章。建議買本《陸士衡文集校注(上下)》仔細找找。
目錄卷一 賦一 文賦(並序) 感時賦 豪時賦(並序) 瓜賦 思親賦 卷二 賦二 遂志賦(並序) 懷士賦(並序) 行思賦 思歸賦(並序) 愍思賦(並序) 應嘉賦(並序) 卷三 賦三 幽人賦 列仙賦 凌霄賦 述思賦 嘆逝賦(並序) 大暮賦(並序) 感丘賦 卷四 賦四 浮雲賦 白雲賦 鼓吹賦 漏刻賦 羽扇賦 鱉賦(並序) 桑賦(並序) 卷五 詩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 皇太子賜讌詩 春詠 遨遊出西城 赴洛詩 東宮作詩 又赴洛道中二首 ……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補遺 附錄
2樓:山西農大信院大學生記者團
這句是唐代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闡述繪畫功能的
3樓:福堂獨木梯
此句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
4樓:生活與藝術一臥遊
西晉陸機一語道破了文與畫的區別:宣明事物的道理,最有功效的是文字語言,儲存形象,最好的辦法是繪畫。凡文藝創作都要塑造形象,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是由語言刻畫的,讀者通過想象呈現於腦際。
繪畫的特點在於它的可視形象,讀者直接能從畫面上看到所描畫的一切。
5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一件事物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語言(沒有比語言更好的了);表述事物的形體的,最好的辦法是畫畫(沒有比畫畫更好的了)
希望樓主滿意
宣物莫大於言 存形莫善於畫說明作者從藝術的什麼功能來認識藝術
"宜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說明了作者是從藝術的什麼功能來認識藝術
6樓:莫彷徨
"宜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說明了作者是從藝術的表現功能來認識藝術。
"宜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的意思:形容一件事物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語言(沒有比語言更好的了);表述事物的形體的,最好的辦法是畫畫(沒有比畫畫更好的了)
繪畫與文學 闡述一下你對兩者的看法,最好有名人 古人的觀點 原創 謝謝
7樓:陳再雨露姬
中國古代,尢其是唐宋以後的文人墨客,認為詩,書,畫結合在一起的東西是最愜意的,比如鄭板橋,唐伯虎那樣的自加題詞的畫,鄭板橋的是竹子,唐伯虎的是仕女,能達到詩,書,畫三絕確實不簡單,比如鄭板橋的,他的詩還有的歪,還歪得恰到好處。
以終南山為列,談談王維山水詩歌的藝術特徵
8樓:匿名使用者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談王維的詩歌創作
肖旭王維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時期就有才名,以天寶初年為界,王維的思想、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熱衷政治、奮發有為的人,有比較進步的政治傾向;後期的主要生活是嘯傲山林和吃齋俸佛.天寶以後安史之亂前,他的生活熱情還沒有完全消失,對大自然還是有濃厚的興趣,還能寫出許多優美的詩來.
安史之亂後的五年,他心灰意冷,再也寫不出什麼好詩來了.王維既缺乏李白的叛逆精神,也缺乏杜甫的憂民的品格,又缺乏陶淵明那種崇高的生活理想,最後為了遠禍全身,選擇了隱逸的道路.他有田園,有俸祿,過著悠哉的享樂生活.
他的詩歌刨作也隨著思想的變化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多寫政治詩邊塞詩,後期多作山水田園詩.通常看來,人們總是把王維看成田園山水詩人,實際上從上述講到作品來看,王維的成就決不僅限於山水田園詩,他的邊塞詩有三十多首,而被稱作邊塞詩人的王昌齡還不過有二十幾首邊塞詩,應說王維是盛唐時期全面詩歌刨作的典型.
王維詩歌的思想內容,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類,政治感遇詩.王維早年寫了一些政治詩,在詩中他抨擊權貴,不滿現實,揭露了在繁榮的外衣掩蓋下日趨腐化的政治,有一定的社會政治意義.如《寓言》其一,諷刺貴族子弟的軒貴,不過是出身顯貴,沒有什麼功德可言.
並且抨擊了他們「鬥雞平樂館,射雉上林園」的聲色犬馬的腐朽享樂生活.《偶然作》其五,則將「鬥雞者」,「**買歌笑,用錢不復數」的驕奢生活,與儒生「讀書三十年,腰下無尺組」的情況加以對比,表現出懷才不遇的情緒,和李白的詩有相同之處.李白在《古風》詩中揭露「鬥雞小兒」、「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
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抨擊那些喧赫一時的人物「君不能狸膏金鉅鬥學雞,坐令鼻息吹虹霓.」並且也與自己的「白手為儒身背青」進行了對比,只不過王維缺乏李白那種叛逆精神,所以詩寫的一般化,顯得溫柔敦厚,缺乏力量.
第二類,邊塞詩.這一類詩描寫了戰場的緊張氣氛和戰鬥場面,讚揚了愛國將士的英雄殺敵氣概,刻畫了邊塞的景物.有些雖寫軍中之事,但也概括表現了封建社會寒門知識分子的一般命運,寄託著一種普遍的怨憤與不平.
他的《少年行》寫「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意思是誰不知道邊塞的艱苦,但是縱然死了,愛國的俠氣是會流芳百世的.在《少年行》其三中,他還讚揚了少年英雄「一身能擎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的毫無畏懼的情態.
王維筆下的這些少年英雄充滿著為國犧牲的豪情壯志,又有克敵制勝的武藝,與建安時期曹植筆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的少年英雄相似.在這些少年英雄身上,寄託了作者的愛國思想和豪壯的英雄氣概,表現了盛唐的精神.
除了這些表現積極向上的邊塞詩外,王維還有些政治性很強的邊塞詩,像著名的《隴頭吟》、《老將行》,都是寫宮中賞罰不明,為潦倒的老將鳴不平.《老將行》與《少年行》應聯絡起來談,今日雄風猶存的老將,何曾沒有英姿勃勃誓死如歸的少年那股勁頭?而今天這智勇雙全的少年,安知明天成了不被人遺忘的老將?
對比之中,社會的黑暗與不平被作者揭示的十分深刻.另外,王維善於描繪邊塞景物與風光.如《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是久為傳誦的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稱之為:「此等境界可為千古壯已.
」王維精通**,長於繪畫,詩創上更顯示出了全面的詩歌才能.在藝術上的多方面造詣,使他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代表人物,他在盛唐之初就早已成名,反映著整個詩壇欣欣向榮的普遍發展,也正是在這普遍發展的基調上才出現了李白、杜甫這樣更為突出的詩人,正因為王維全面反映了盛唐時期生機盎然的氣氛,我們才說他是盛唐時僅次於李、杜的作家.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詩評》說:
「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於人才得王摩詰.
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合聖教.」對王維評價雖有過矣,但仍可見王維在盛唐詩壇上的地位.
王維的詩歌成就除表現政治、邊塞詩之外,在山水田園詩上他也是開一代風氣的人物.他的山水詩代表作是《山居秋瞑》、《鳥鳴澗》;田園詩代表作是《新晴野望》.他的山水詩能揭示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也能表現山水的雄偉氣魄,如《終南山》、《漢江臨眺》.
田園詩則反映了農村的幽閒情緒,他《輞川集》的—些小詩如《鹿柴》、《竹裡館》等,都刻畫了—種空寂的境界,與作者佛家消極思想有關.
王維的詩富有詩情畫意.早在唐天寶年間,殷瑤《河嶽英靈集》即有「在泉為珠瑋,著壁成繪」的讚譽.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從此,「詩中有畫」,便成了王維詩的定評.
詩與畫作為藝術形式,它們的本質特徵是不同的.西晉時陸機說:「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第307頁).
他一語道出了詩與畫的根本區別,「宣物」與「存形」.雖然詩畫本質不同,但詩與畫之間卻有相通之處.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德斯最早指出:
「畫是一種無聲的詩,詩是一種有聲的畫」(《拉奧孔》第216頁),古希臘著名詩人賀拉斯也說過:「詩歌就象圖畫」
(《詩學·詩藝》第156頁).詩與畫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辯證關係,在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得到較好的處理.這一基本特徵:
首先體現在對立統一上——詩、畫之美.
中國古代繪畫講究點線面、虛實等關係的處理,也注意從遠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構圖,這些技巧在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應用得十分成功.「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兩句詩有點:日;有線:
江與潮;又有面:天、地、湖.詩句應用多變的視角,把點線面糅合在一起.
「日落江湖白」是由仰視到俯視,「潮來天地青」是由平視向仰視和俯視滑動.這樣看去,景物層次分明,既漸漸近來,又層層推開;太陽是遠景,江湖是中景,白色是中近景,潮是中遠景,地是近景,天是近景,中景、遠景兼而有之.這些橫線條使整個畫面顯得寬廣、深遠.
沒有落日這個點,就看不見線條狀的江和潮,也看不清天地這些面及面上之色,沒有江這條線和湖這塊面,泛光之白就無從著落,同樣,沒有潮這條線,天地這塊面也不會因為空間被潮佔有而暗淡下來呈現青色.對立的點線面結合得如此妥帖,讀之宛如觀賞一幅巨大的山水畫橫卷,讓人領悟到雄渾壯闊之美.「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