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來歷

2022-06-04 20:22:02 字數 2560 閱讀 3121

1樓:匿名使用者

起源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2023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

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舊說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漢字起源的舊說法有五種,即結繩說、八卦說、河圖洛書說、倉頡造字說和圖畫說。

結繩說:《北史·魏本紀》說:北朝魏的先世「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

」記錄了一些原始社會部落,在文字出現之前,以結繩記事的方法,把戰爭、獵獲、會盟、選舉、慶典、聯姻、生育、疾病和災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記錄下來。

過去亦有學者據《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的論說,推斷「文字起源於結繩」。

八卦說: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裡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圖說:《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狩,發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開此說的神祕面紗,不難發現,它真實的核心就是算數,能對照「九宮」演算法。所謂「九宮」,在讖緯家來說,是八卦加上**,合為九(「五」位於**,還可以和五行聯絡起來);在術數家眼中,則其數橫、豎、斜偏、相加得數恆為15。

倉頡造字: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倉頡造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許慎《說文解字·敘》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

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圖畫說:現代學者認為:漢字真正起源於原始圖畫。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劃的圖形,很可能與文字有淵源關係。

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複雜。

王蘊智認為,漢字型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型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型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資訊迄今仍然稀少。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

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漢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渚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

演變漢字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戰國文字:「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秦國文字是漢字發展的主流。六國文字,地域差異大,不反映漢字發展軌跡,是支流。

2樓:牛牛的天空下

漢字源遠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以後漸漸演變成為漢字。

漢字起源於圖畫,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或「圖畫文字」。後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漢字在長期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現代漢字。

漢字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漢字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可以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大階段。在古文字階段,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書、秦隸。

在今文字階段,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隸書和楷書。隸書盛行於漢代。魏晉時期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階段。

楷書盛行於隋唐。隸書、楷書是正式字型。今文字階段即隸楷階段,還出現了輔助書體——草書和行書。

某個漢字的來歷故事,某一個漢字的來歷《故事》

曌音zh o,同 照 是宗秦客在武則天稱帝前一年多選的字,意指日月當空,普照大地。資治通鑑 裡面有記載 永昌元年十一月 689年,這會兒武則天65歲了 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改 天 地 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太后自名 曌 改詔曰制。武則天從小聰明過人,自幼跟隨母親楊氏 明詩習禮 閱史披圖 而思如潮...

漢字的來歷有沒有

文字的使用,是人類文明一大進步。漢字以象形文字為特徵而在人類語林中獨樹一幟,它在文字 語言上的優點,也正在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漢字起源於何時,又是誰創造的,至今並沒有一致的說法。世本 荀子 呂氏春秋 韓非子 等古文獻,都說漢字是在黃帝時代由倉頡 沮誦兩人創造的。許慎 說文解字 試圖作出...

漢字由來的故事是什麼漢字來歷的故事

黃帝下令,作為史官的倉頡負責蒐集整理文字,倉頡根據獵戶們用動物腳印判斷記錄資訊的方法發明了符號文字,被黃帝推廣到各個部族,這就是漢字的來歷。漢字的來歷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蒼頡是皇帝的史官,他長著跟龍一樣的面貌,四隻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特別喜歡觀察身邊和周圍的事物,他也非常愛動腦筋或者是想問題,他每天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