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瑪雅
明代大移民究竟有無其事?移民的範圍都有哪些省份?是什麼原因造成山西人口稠密而 山東、河南等省人口稀少?
移民從什麼年代開始,又到什麼年代結束?是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的?明 代大移民在歷史上的作用何在?
近讀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槐樹尋根》(鄭守來、黃澤嶺主編)一書,方找到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
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天性。本書洋洋灑灑40多萬字,博採史籍、方誌、碑刻、譜牒、傳說等,就國人傳頌的洪洞遷民,作了最嚴謹的考證和最詳盡的敘述。
明朝在洪洞大槐樹處遷民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移民。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佈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初的統治者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
一、六家之口留
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據證,從明初至永樂十五年的五十年間,疏散山西府五十一縣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甘……遍及大半個神州。而山西洪洞廣濟寺的大槐樹處,則是民眾辦理遷徙手續的地方。
傳說,官府曾採用了欺騙的形式:官府預先張貼告示說,除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所有地方的人都遷。結果,當成千上萬的民眾聚在大槐樹下的時候,官兵四面合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遷移。
當他們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時,一邊走,一邊回首,最後看到的就只有遠處的這棵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鴰窩了。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山西移民惜別故鄉的一個標誌。
如今,古大槐樹處遷民後裔已遍及海內外。千百萬人民懷鄉思土,尋根問祖,古大槐樹處已成為人們祭祖勝地。洪洞縣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舉辦的「尋根祭祖節」,吸引了十多萬前來祭祀和觀光旅遊的海內外華人。
將大槐樹遷民這段歷史比較完整地加以收集、整理並出版,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本書的出版,對於**我國曆史文化淵源,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對祖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2樓:小帆的丟丟
和孫悟空的典故有關吧~~
為什麼同姓,就說五百年前是一家?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500年前祖國人民一個姓一家.
為什麼人們說「五百年前是一家」?
4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大移民究竟有無其事?移民的範圍都有哪些省份?是什麼原因造成山西人口稠密而 山東.
河南等省人口稀少?移民從什麼年代開始.又到什麼年代結束?
是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的?明 代大移民在歷史上的作用何在?近讀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槐樹尋根》(鄭守來.
黃澤嶺主編)一書.方找到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
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
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天性.本書洋洋灑灑40多萬字.
博採史籍.方誌.碑刻.
譜牒.傳說等.就國人傳頌的洪洞遷民.
作了最嚴謹的考證和最詳盡的敘述.明朝在洪洞大槐樹處遷民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
範圍最廣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移民.元末戰亂之後.
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
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佈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
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
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
明初的統治者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
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據證.從明初至永樂十五年的五十年間.
疏散山西府五十一縣之民.遣送北京.河北.
河南.山東.安徽.
江蘇.湖北.陝甘--遍及大半個神州.
而山西洪洞廣濟寺的大槐樹處.則是民眾辦理遷徙手續的地方.傳說.
官府曾採用了欺騙的形式:官府預先張貼告示說.除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
所有地方的人都遷.結果.當成千上萬的民眾聚在大槐樹下的時候.
官兵四面合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遷移.當他們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時.
一邊走.一邊回首.最後看到的就只有遠處的這棵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鴰窩了.
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山西移民惜別故鄉的一個標誌.
如今.古大槐樹處遷民後裔已遍及海內外.千百萬人民懷鄉思土.
尋根問祖.古大槐樹處已成為人們祭祖勝地.洪洞縣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舉辦的[尋根祭祖節".
吸引了十多萬前來祭祀和觀光旅遊的海內外華人.將大槐樹遷民這段歷史比較完整地加以收集.整理並出版.
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本書的出版.對於**我國曆史文化淵源.
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對祖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元末明初中國人口就五六千萬,明末清初中國人口一個億,到清末民初人口有四個億,到現在的14個億,元末到現在六百年左右,從5000萬到14個億,28個人是一個祖宗,所以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微笑]
為什麼說,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什麼典故嗎?
6樓:腦洞快歷史
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句婦孺皆知的俗語,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處。
7樓:上官天鴻
為什麼說五百年前是一家」
明代大移民究竟有無其事?移民的範圍都有哪些省份?是什麼原因造成山西人口稠密而 山東、河南等省人口稀少?
移民從什麼年代開始,又到什麼年代結束?是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的?明 代大移民在歷史上的作用何在?
近讀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槐樹尋根》(鄭守來、黃澤嶺主編)一書,方找到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
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天性。本書洋洋灑灑40多萬字,博採史籍、方誌、碑刻、譜牒、傳說等,就國人傳頌的洪洞遷民,作了最嚴謹的考證和最詳盡的敘述。
明朝在洪洞大槐樹處遷民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移民。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佈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初的統治者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
一、六家之口留
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據證,從明初至永樂十五年的五十年間,疏散山西府五十一縣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甘……遍及大半個神州。而山西洪洞廣濟寺的大槐樹處,則是民眾辦理遷徙手續的地方。
傳說,官府曾採用了欺騙的形式:官府預先張貼告示說,除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所有地方的人都遷。結果,當成千上萬的民眾聚在大槐樹下的時候,官兵四面合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遷移。
當他們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時,一邊走,一邊回首,最後看到的就只有遠處的這棵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鴰窩了。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山西移民惜別故鄉的一個標誌。
如今,古大槐樹處遷民後裔已遍及海內外。千百萬人民懷鄉思土,尋根問祖,古大槐樹處已成為人們祭祖勝地。洪洞縣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舉辦的「尋根祭祖節」,吸引了十多萬前來祭祀和觀光旅遊的海內外華人。
將大槐樹遷民這段歷史比較完整地加以收集、整理並出版,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本書的出版,對於**我國曆史文化淵源,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對祖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8樓:一千年以後
這個說法上個世紀出就有了,再往前推500年大約是明朝初年。明初剛剛經歷了戰亂和災荒,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人口急劇減少,為了維護明王朝的統治,恢復生產,明廷決定從山西往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移民。比較有名的是山西洪洞縣北的大槐樹。。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京津冀魯豫及江淮地區廣為傳唱,婦乳皆知。
在洪洞縣的古大槐樹處,無論冰雪寒冬,還是盛夏酷暑,都有絡繹不絕的遠方遊子,前來尋根祭祖,有的虔誠拜祭,有的留詩提詞,有的捐款捐物。惜別之際,如同他們的祖先一樣盤桓再三,頻頻回首,不忍離去。久而久之,在洪洞縣古大槐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尋根文化。
一株蒼老的古槐,成了華夏千萬兒女的血脈之源,始發之根
9樓:超級木小伊
解釋:上祖本是同一宗族。指同姓相稱,拉攀關係。
出處:元·鄭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記》楔子:「可不道一般樹上有兩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百年前是一家"是句婦孺皆知的俗語,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處。有關專家在正在舉行的"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上指出,這句話源自六百多年前的"洪洞大槐樹移民"。
據考證,從明初到清末民初,時間為500多年。那時,大槐樹後裔已遍及全國。人們初次見面互問老家,會說:
"啊!原來是洪洞老鄉。"若再問"老鄉貴姓",若回答為同姓,問者就會說:
"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漸,同姓之間"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句俗語也就這樣一直延續至今。
為什麼有五百年前是一家這一說
10樓:我有書半卷
新華社太原4月5日電(記者葉健 劉歡)"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句婦孺皆知的俗語,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處。有關專家在正在舉行的"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上指出,這句話源自六百多年前的"洪洞大槐樹移民"。
史料記載,元末明初,戰亂頻繁,災害頻發,全國許多地方十室九空。而山西因東有太行山作屏障,社會穩定,呈現出另外一番富庶的景象。明洪武十四年(2023年),全國人口不足六千萬,當時,河南人口為189.1萬,河北人口為189.3萬,而山西卻達403.4萬人,比冀豫兩省的總和還要多。
為發展農耕,充實國力,鞏固政權,從明洪武三年(2023年)至永樂年十五年(2023年),明**在山西洪洞縣城以北的廣濟寺旁,在"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代大槐樹下,設局駐員,告示洪洞及周邊萬民於此,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川資",遣赴各地。洪洞大槐樹下有據可查的移民活動,歷明朝三帝共50年,較大規模的移民達18次,外遷省份遍及北京、河北、安徽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涉及漢、滿、回、蒙四大民族,800余姓氏,遷民總數達100餘萬。
大槐樹移民是中國古代範圍最廣、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移民,被稱為"世界移民之最"。如今,古槐後裔已遍佈海內外。據山西洪洞縣委副書記孫延林介紹,世界古槐後裔數以億計,約每十個華人之中就有一個古槐子孫。
有關專家表示,洪洞大槐樹移民不僅對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恢復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還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句俗語的出現、流傳,就是此次大移民的一個"副產品"。
據考證,從明初到清末民初,時間為500多年。那時,大槐樹後裔已遍及全國。人們初次見面互問老家,會說:
"啊!原來是洪洞老鄉。"若再問"老鄉貴姓",若回答為同姓,問者就會說:
"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漸,同姓之間"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句俗語也就這樣一直延續至今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五百年前是一家 這種說法並不具有切實的依據。因此五百年前是一家只是一種表示友好的方式而已,未必準確。1 五百年前是一家 這句話的出處 其實,五百年前是一家 這句話,早在我國700多年前的元代,就已經出現在書面上了。元曲家鄭廷玉在劇本 布袋和尚忍字雜劇 中,留下了 五百年前是一家 這句話。2 其中 五...
為什麼佛經常說「五百年」,佛說五個五百年是哪部佛經裡的?請教
在當時的印度對於時間觀念並不是很精確的講究,例如 初日分 中日分 後日分等等分別指早中晚。佛教發源於印度,繼承了其時間觀。加諸又佛教認為生世無常,都是因緣的暫時存在。因此 五百年 可以理解為可以預見的未來,而不是非常遙遠的未來。事實上,佛教較常用的都是概括性的詞,而少精確性的詞,例如 如恆河沙 虛空...
一千三百一十四年是什麼朝代,一千四百年前是什麼朝代
元1271建元 1368建明 元朝 1271 1368年 我是歷史學專業的,我確定是這個答案。1314年是元朝。不信你可以查查 現代漢語詞典 我國曆代紀元表。1206 1368年是元朝 1127 1279年才是南宋 1368 1644年是明朝。元朝 1271 1368年 一千四百年前是什麼朝代?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