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功德這個概念有什麼想法

2022-09-19 04:41:48 字數 6894 閱讀 1437

1樓:匿名使用者

功德,福報。這是兩個概念。福報屬於屬於世間法,因果輪迴,在六道之中,福報大享福,福報弱則受苦。

普通人的善言善行,佈施持戒忍辱等等都會得人天福報。如《永嘉禪師證道歌》中寫到:住相佈施人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墮。就是這個意思。功德,則屬於出世間法,是修行者的成就。

所以達摩祖師說梁武帝建廟安僧弘法等等行為實無功德。因為梁武帝還沒有明白修行的真正目的,一切都是世間法的善舉,屬於六道輪迴人天福報的範圍。所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

見性為功,平等為德。開悟了,明白了生命生死的本性,知道了修行的真正目標了,言行舉止不離自性,這樣就是時時刻刻都在做功德了。所以歷史上記載的濟顛和尚,寒山拾得兩位大師,雖然舉止瘋癲,容顏鄙陋,實際上確是時刻在功德之中。

2樓:

淨空法師---他還沒有把做的事情忘掉,念念不忘他做這麼多好事,這著相。著相是福德,離相是功德,叫三輪體空,那是功德。這個要知道,不住於相修一切善法,不求果報,什麼果報都不求。

有求果報的心、有著相,是人天佛法,為什麼?出不了三界,你所造的業只是善業而已,你沒有造惡業,善業,你的果報在人天。

淨空法師---福德跟功德是有差別的,功德是要自己修。我們舉個簡單例子,持戒有功,你持戒有功夫,得定就是德。所以功是修因,德是證果,你得定了,這才叫功德。

1 普賢十大願王裡講「隨喜功德」,這一條非常非常重要。所以,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瞭功德的意思,這個不可以含糊。功德是什麼?自己修的戒、修的定、修的慧。

2 許多世人把」功德「兩個字看為「好事」,我多做點好事就是功德,甚至於在寺廟裡把一點c財丟進 「功德箱」,以為那是功德,錯了!別說你捐這一點錢沒功德,在過去梁武帝在任的時候造了四百八十座道場,度眾幾十萬人,達摩祖師說他並無功德。為什麼?

他修的是福德。

3 福德跟功德是有差別的,功德是要自己修。我們舉個簡單例子,持戒有功,你持戒有功夫,得定就是德。所以功是修因,德是證果,你得定了,這才叫功德。

4 如果你的戒律持得很好、很嚴,但是你沒有得定,你持戒是福,這不是功——你持戒沒有功夫,你只能得福報;你得定,因戒得定,這個戒才算功德。

3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德」跟得到的「得」意思完全相同,福德就是你得到這個福報,功德就是你得到所修的這些功,這個德跟得到是一個意思。但是功跟福不一樣,福德是講五欲六塵,對外的,這是屬於福德。

問:請問老法師什麼是功德與福德的區別?

淨空法師答:好,這個問得好。「德」跟得到的「得」意思完全相同,福德就是你得到這個福報,功德就是你得到所修的這些功,這個德跟得到是一個意思。

但是功跟福不一樣,福德是講五欲六塵,對外的,這是屬於福德。所以福德,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我有房子可以送給人住,我有吃的、穿的可以送給人,佈施給人,供養給人,福德可以跟大家共享。功德不行,功德是自己內在的,內在的功夫,這個我沒有辦法給你。

如果這個東西要有辦法給我們,我們就不要修行了,釋迦牟尼佛把他修行的功德給我們,我們不統統都得到了嗎?所以功德不行,功德古人講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誰都不能幫助誰。

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的,你看阿難自以為釋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兄,最疼愛他的,以為自己不要修行:你們要修苦行,你們不修苦行你們得不到,我大概到時候我的大哥就給我了。在楞嚴會上還遭摩登伽女之難,這才曉得不行,關係再好的,也沒有辦法給你,所以功德是要自己修。

最容易體會的,譬如說持戒有功,持戒是你自己事情,戒律持得很好,你得到的是什麼?得到的是定,因戒生定。這個定在佛法的術語叫三昧,你得三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得清淨心。

所以,持戒這個功不能給別人,得三昧、得清淨心,這是我得到的,也沒辦法給別人。修定有功,開智慧是德,你看佛家常講,「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智慧從**來的?

智慧是從戒定來的,你不持戒、不修定,你不會有智慧。聽得再多,看得再多,這在佛法叫世智辯聰,那不是真智慧,那個還是不能夠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要真智慧。所以,功德與戒定慧相應,福德沒有。

他問的都是與這有關係的。

4樓:你本來是佛

很多有名的人,他在人間做了那麼多的大事情,隨 著幾個朝代的變遷,可能也就沒有了。梁武帝在人間造 了那麼多的寺院廟宇,當時他自認為自己的功德很大,但達摩祖師認為他並無功德。現在他的廟在** 啊?

很多廟都已經破損了,沒有了,還有一些是後來的 朝代重新造的,隨著時間的過去,什麼都沒有了。所以, 只要你有求,你過去做的功德就都轉化成了福德,是留不住的。

5樓:matthew武

公德就是道德的問題,沒有公德心就是這個人品有問題。

文章中所寫的樸實民風和雷鋒精神。讓人感動學習之後,你對功德這個概念有什麼想法?

6樓:來自青龍山華麗的椴樹

嗯,首先的話就是說作為一個人民來說是應該有這樣的一個精神。樂於助人幫助人民等待。

人格是什麼?

7樓:116貝貝愛

人格又稱個性,是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興趣、愛好、能力、氣質、性格等)的總和。一個人的人格表現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 包括個人的認知能力的特徵、行為動機的特徵、情緒反應的特徵、人際關係協調的程度、態度和信仰的體系、道德價值的特徵等。

一般說來, 人格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人的人格是他過去的整個生活歷程的反映。人格的形成也和人的生物遺傳因素有關, 因為人與人的個別差異從嬰兒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有所表現。

作為區別人與人的不同特徵的人格, 正是在這種先天生物學差異的基礎上, 在某種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下, 通過不斷的社會性內化過程而逐漸形成起來的。

8樓:丶彼大糖

一個人的性格 原則 為人處事的態度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人格包括兩部分,一個是性格,而另外一個是氣質。性格是人穩定個性的心理特徵,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上。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上的 特點,比如說,同樣是勞動,可是氣質不同的人表現就不同:

有的人動作快 ,但質量不高,這可能是膽汁質的人;有的人很細緻,但動作緩慢,可能是黏液質的人。氣質和性格這樣構成了人格。

什麼叫克己復禮?

10樓:

克己復禮

讀音:ke ji fu li

解釋;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

出處:《顏氏家訓.歸心》:「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

這是孔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造句(1)教書的老先生給他起了箇中文名字"薄復禮",意思是遵循中國聖人的道德標準,不自私自利,以克己復禮為榮。

(2)仁者愛人,為仁由己。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3)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他一直是一個奉公守法、克己復禮的人。

(5)孔子的和諧觀完全是為了「克己復禮」。

11樓:行者星光

。「禮」同「理」。天理也。按照天理去做是仁。佛儒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將無法解釋傳統文化之聖賢哲學。因為恢復禮教是仁。解釋不通。

12樓:

約束自己,嚴格要求。

13樓:匿名使用者

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

14樓:刀子很快

最經典答案

1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代的禮,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從周朝建立開始施行的,就是符合周朝建立時期生產力的生產關係。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數百年後的春秋時期,幾百年前的落後生產關係,已經開始阻礙了生產力的進步,所以人民內部開始希望變革。

而孔子在看到生產關係改革所帶來的亂象後,就希望大家能剋制進步與發展的想法,讓所有國家,繼續依照周朝建立時期的生產關係來執行,不要改變。

佛經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所有代表著什麼,這個虛妄又意味著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說了半天,好像你明白了,差的遠,別自以為是!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偈子只說了一半,叫做斷章取義,**會獲得圓解?後面二句: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如來,才是見第一義諦。相是虛相,而實相不離虛相;佛告訴你,虛假中有著真實的存在。

諸相非相,即是諸法空相,是空相也是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想要契入此空性見,光理論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做一番,實修實證參究工夫,明心見性,才有此許著落,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說的就是這個。

17樓:漸醒靈魂

你好,你理解的是錯誤的,這個世界極少數人,真正理解佛法的是不看佛經的,你這一世靈魂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人,是進入實修。「凡所有相,皆為虛幻」,這裡的相,應該是指通常人肉眼看到的物質「相」,因為物質在整個宇宙的比例是很小的,又是頻率低的,處在宇宙邊緣,不是主流,壽命也短,這樣稱為「皆為虛幻」,很合理的嘛。

18樓:引經據典正法

淨業在**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起居、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在這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都不著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

就像菩薩一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非常精進努力在做,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淨業,這個與淨土完全相應。為什麼我們做不到,這麼難?難在**?

這個要知道,難在我們把現前的現象都當真,就難在這裡。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容易放下。六百卷《大般若》講什麼?

就講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還有什麼好執著的?還有什麼好分別的?它真有,你分別執著還可以說得過去,沒有!

實際上就像我們電視螢幕上的現象一樣,這整個宇宙現象實際上就是這樣,確實不可得。特別是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諸法實相、真相,真相是什麼?剎那生滅,比電視熒光幕上的速度快多了,不能比。

每個念就是一個畫面,念念相續,每個畫面都是獨立的,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它是相續相,相續相是相同的,那不是相續相。所以佛才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沒有一個例外。

實報莊嚴土也是從心想生,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實報土也不存在。最後存在的、永恆不變的,常寂光,真如自性,它是永恆存在的,這是真的。除這個之外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自然現象也還是假的。

佛這句話就講到位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教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分別執著錯了。一有分別心,心就不清淨了;一有執著心,被染汙了,這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我們現在學過《還源觀》、學過《華嚴》,學過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今天講無諸相我們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是念念不住。對《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明白了。一切法包括我的身體,無所有。

這個相怎麼存在?原來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產生的,也就是這個相在一秒鐘裡頭產生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是真的?

怎麼會是有?確實是無!像我們看電影,這個電影膠捲給我們啟示,這個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二十四張,換句話說,它在銀幕上佔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佔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你想它不是假的。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的這個現象,跟這個電影底片一樣,一秒鐘多少次?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

這個東西在銀幕上一秒鐘二十四次,現在我們的環境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它怎麼會是真的?怎麼會是有?「無諸相」三個字把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宇宙之間一切萬法的真相說出來了。

你所聽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觸到的,你所想的,全都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所以佛把這個境界比喻作夢幻泡影,比喻得好!真的是夢幻泡影。

所以佛經上常講「即在當下」,當下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當下。

有,要知道有是什麼意思;無,無是什麼意思。有就是那個一念,一念有。第二念呢?

第二念不是第一念,第一念沒有了,第二念生起來了。第三念不是第二念。念念是單一的。

我們感覺到這些現象,是這些單一的相似相續相的一個幻相,相似相續的幻相,我們誤會了,把它當真。《心經》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個五蘊是什麼?就是當下那一念,那一念不可得。

這一念,彌勒菩薩講得很好,這一念有形,形皆有識。彌勒菩薩用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講得很清楚,這真叫宇宙萬有的真相。

你把這句話要是真的體會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對於經上講的無諸相、無所有,你統統明瞭了。這是諸法實相。

下面還是引用《金剛經》,「《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如來是什麼?如來是自性。你什麼時候見到諸相非相,恭喜你,你見性了;見性又叫做成佛,你成佛了。

《金剛經》上講如來都是講性,講佛是從相上講的,講如來全是講自性,這兩個名詞有兩個名詞的意思。凡所有相,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連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的,這個我們在學習經教裡報告很多次了。諸佛如來的實報土叫一真法界,它有相,那相也不是真的。

那相是什麼顯的?是無始無明習氣顯的相,無始無明習氣斷了,相就沒有了,皆是虛妄。沒有了之後現什麼?

常寂光現前,常寂光裡頭什麼都沒有。

前面報告很多次,現在科學裡面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常寂光裡頭這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皆是虛妄也可以形容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這些虛妄東西,所以它是真的。真裡頭沒有妄,妄裡頭有真,真裡頭沒有妄。

這個道理要去把它參透,對我們的修學會有很大幫助,對我們求生淨土那幫助就更大。我們把該放下的全放下,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決定生淨土,不再搞拉雜東西了,就真正能夠做到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像普賢、文殊一樣就得大自在了。

對不真實的廣告內容你有什麼想法,你對廣告上的錯別字有什麼看法

1.虛假廣告具有誤來導性 源欺騙性 侵害了他人的bai合法權益,是一du種侵權行為,必須承擔zhi侵權民事 dao責任。但關於民事責任的方式 則應依據實際情況而定,依據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的大小,廣告內容的欺騙性 誤導性的程度 侵權後果 損害的大小綜合而定。2.虛假廣告的經營者,釋出者明知是虛假的廣告,...

請問這個女孩對我有想法嗎?白色字型是她綠色是我

你好,可以看出這女孩對你是有想法的 經常玩一起我覺得是暗示你吧!可以追,一種是吊著你,備胎。如果不經常見面的話後面的多點 性格活潑開朗的很會聊天開玩笑,簡簡單單的聊天內容看不出來,但是人家願意附和你說明還是有聊下去了的可能的。請問這個女孩對我有想法嗎?白色字型是她 綠色是我 50 喜歡就大膽的去追,...

大家對吃虧有什麼看法,對「吃虧」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就此寫一篇議論文

這是人在生氣時候的自然反應 不能說不好,但是要讓自己做的更好 吃虧是福,但是,有損人格或者尊嚴的事情是不能軟弱的因為有第一次還會有第二次 但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不要去在乎 都是一些無聊人用的小把戲 這種一般人的正常反應。但你反過來,換個角度來想這個事情。把這個事情的原委自己過一遍,有些是能理解的。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