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指「人」作為社會中的獨立個體,為了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此外,故古人提出了「仁」的觀念,也就ᦌ/p>
2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
「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
「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
「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解讀 何謂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
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
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
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仁義禮智信是是什麼意思
4樓:u愛浪的浪子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5樓:元寶中
1、仁:以人為本,平易近人,是對德行的要求。
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2、義:人生的責任和奉獻,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3、禮:「明禮」即講文明,「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惡、不僅知人,而且要自知。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5、信:誠信為本,是一項重要的社會道德規範。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6樓:夢裡心落
【意思】
1、仁:以人為本,平易近人,是對德行的要求。
2、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指人生的責任和奉獻,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3、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明禮」即講文明,「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
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惡、不僅知人,而且要自知。
5、信:誠信為本,是一項重要的社會道德規範,在做人、持家、興業、治世等方面均有所要求。
【發展史】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7樓:緩緩風景
仁:悲天憫人的生活態度,對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
義:遵循正義的生活道路。
禮:維持整個儒家社會的基本信條,是維繫社會的規則,相當於程式法。
智:能夠在明辨是非基礎上趨利避害的判斷力。
信:對承諾的遵行和高度尊重。
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拓展資料「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和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參考資料
8樓:他的心裡你來猜
儒家「五常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9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
智.信被稱五常,它是指導人們舉止行為的常理,不可以違背和搞亂。解說:
仁義理智信是封建社會中人們的行為規範,簡稱「五常。對人寬厚愛心,是仁;為人正派,愛憎分明,是義;待人彬彬有禮,行為端莊,是禮;處事果斷周密,是智;做人誠實穩重講信譽,是信。按照這」五常「去做,就可以成為正人君子;反之,則可能成為遭人唾罵的壞人。
由此看來,「五常」雖是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規範,但至今仍有積極的意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五潮即仁義禮智信他們具體內容是什麼
仁 主要指仁愛。不僅是最基本的 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義 義成為一種人生觀 價值觀,如 義不容辭 義無反顧 見義勇為 大義凜然 大義滅親 義正辭嚴 等 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 義演 義賣 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的根本是什麼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的根本是仁和義,就是仁義道德。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 仁 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 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其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 仁 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 悌 忠 恕 禮 知 勇 恭 寬 信 敏 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
仁義禮智信下一句德忠什麼孝什麼
下句是 溫良恭儉讓 溫和。溫,謂顏色和也。也就是指對人的態度溫和。在生活中對人的態度,常常是瞭解一個人品格的標誌。魯迅在 記念劉和珍君 一文中,特別讚揚了劉和珍的溫和態度,反覆五次寫到 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可見,魯迅先生是把微笑和藹的態度,作為一個人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