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試問當今普天之下能真正做到有幾人?如果圓滿做到了就不用修行了。成佛啦!你的現象是正常的,依佛法修行你會慢慢進步就是了。修行是需要耐心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 用唸佛 壓下所有念頭和想法
貪嗔痴分別指的是什麼?
3樓:
淨空法師開示:貪嗔痴慢疑
1 「貪」是在順境出現。
2 「嗔」是在逆境發作
3 「痴」則在不苦不樂時出現,引發人們胡思亂想,甚至想入非非。
4 「慢」是傲慢,瞧不起人、自以為是,這是大煩惱。
5 智慧開了,才能斷「貪嗔痴慢」。
6 「貪嗔痴慢」這個煩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與生俱來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積的。
7 如果你沒有「貪嗔痴慢」,你不會到人間來。
8 你要是沒有「貪嗔痴慢」,你不可能在六道輪迴,你早就出三界了。
9 菩薩修六度,度什麼?就是度三毒煩惱的。
10 佈施度慳貪;忍辱度嗔恚;般若度愚痴;傲慢也是嗔恚裡面所攝的,所以煩惱歸納起來稱之為「三毒」。
11 今天的社會環境,濁惡到極處,這是眾生自私自利、貪嗔痴慢而變現出來的。
12 凡夫天天搞貪嗔痴,這是修三惡道,很勤苦地在修,這是生死根本!
13 慳貪心所造之業,招來餓鬼道的苦報。
14 嗔恚心所造的業,感受地獄的苦報。
15 愚痴的心所造的罪業,招來畜生道的苦報。
16 放下貪嗔痴,三惡道就沒有了。
17 迷惑顛倒的人才會有貪嗔痴慢的習氣。
18 世間人貪圖享受,享受一定會增長貪嗔痴慢。
19 世間人的享受,有喜怒哀樂、七情五欲、貪嗔痴慢,這個享受不正常!
20 從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喜悅,裡面沒有貪嗔痴慢,沒有七情五欲,這才叫正常的享受。
21 我們對一切境界不起七情五欲,保持心的清淨平等,對境界一切了了分明,該做的,我們盡心盡力去做,做得圓圓滿滿,這個心就是清淨心。
22 心清淨,與淨土相應,才能夠生淨土。
23 貪嗔痴慢重的人,一切時、一切處,橫結惡緣。
24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裡面起分別、起執著、起貪嗔痴慢,就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就造業。
25 天災人禍,是從貪嗔痴慢中來。
26 「貪心」感水災;「嗔恚」感火災;「愚痴」感風災;「傲慢」感**。
27 貪嗔痴是罪根。
28 貪嗔痴的反面是戒定慧。
29 於一切境緣中,轉貪嗔痴為戒定慧。
30 戒定慧本有,貪嗔痴本無;本有的決定可以現前,本無的決定可以放下。
31 古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32 貪嗔痴慢這個念頭起來,不怕!為什麼?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它怎麼會不起來呢?當然會起來的。
33 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面,起了貪嗔痴慢,要立刻警覺到我們的佛性又迷了。
34 如何能常常保持覺而不迷,這是真正修行、真正的功夫。
35 貪嗔痴慢一起來,你就立刻提起佛號,用佛號代替它,你能這樣唸佛,這就叫功夫得力。
36 無貪、無嗔、無痴,是三善根。
37 具足三善根,必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38 用自己的意念,調整自己的身心,把貪嗔痴三毒化解。
39 斷貪嗔痴慢,免疫能力就會增強。
40 覺悟的人,心中決定沒有貪嗔痴慢。
41 覺悟的人,心一定是清淨的、平等的、慈悲的。
42 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要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清淨心;見色聞聲不要起妄想,不要起貪嗔痴慢的念頭。
43 這個修,實實在在不容易,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不容易怎麼辦?你就老實唸佛,這就是個妙辦法!
44 我們接觸外面境界,不動念則已,動念馬上轉過來念阿彌陀佛就好。阿彌陀佛也是一念,用這一念止住一切妄念!
45 具體一點地說,修行修什麼?首先把你的慾望舍掉。貪嗔痴慢,要把這個舍掉。
46 千萬不要以為慾望不能捨,別人都在追求,我們怎麼能捨掉?
47 佛為什麼叫我們舍盡這一切慾望?有道理。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搞生死輪迴,就是慾望在作祟,沒有慾望就沒有輪迴了。
48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一點都沾不得,沾了就是生死輪迴!
4樓:柔靖軒
貪嗔痴已經到執著上了!
佛在《金剛經》中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心即真心!
我們凡夫則是:生貪嗔痴心,住色生心,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有所住而生其心!
此心即是貪嗔痴!
真心無相,而生一切相!
貪嗔痴!即執著於真心中,不得圓滿的真心,即全面的真心!
說白了,執著於片面的,侷限性的相!
根本原因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真心真面目,只緣迷在此心中!
此迷即無明,而生貪嗔痴!
此迷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如何不迷?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最簡單的方法即唸佛!
一句佛號:阿彌陀佛
行住坐臥,不令間斷!
唸佛,唸佛,念念佛,每個心念都是佛!
如果有個心念不是佛,則必定是迷惑,是貪嗔痴!
5樓:海印放光
通俗地講:
貪:貪心。貪吃、貪睡、貪色、貪財、貪名、貪利。就是對自己喜好的事物有無窮無盡的追求。
嗔:惱怒心。對不順著自己的人或事物惱怒、怨恨痴:不明理,內心昏暗無智慧。從大的方面來講,主要是指不明佛理。
6樓:桐彬量
貪:貪錢,貪名,貪利,貪色,貪樂。
嗔:仇恨,不滿意,嫉妒,抱怨,怨恨。
痴:著迷,盲目跟隨,執著,一根筋。
7樓:
嫉妒和慾望本沒有錯,只是心裡的回答,反覆辯論明白道理即可。但佛講「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你如果反覆思考並影響自己,就是背離了佛道。
按自己的心底的聲音去做,戒貪嗔痴,懂得緣起緣滅,懂得有了努力再加上緣才有成功,若懂了這些就會外離相,內不亂,自然會勝不驕敗不餒。
8樓:願畫如來
貪婪 嗔發怒 憤恨 痴愚痴 做事沒有道理胡來 貪嗔痴代表障礙眾生智慧的主要原因 稱為三毒 再全面一些是指貪嗔痴慢疑 這也只是主要的一部分 細說起來還有許多!不僅人類有三毒 其他一切有情眾生都有
主要是因為 對於宇宙實相的迷惑無知 而產生啦對於自我的錯誤認識 在佛教叫做我相或我執 也就是以為有一個真實獨立的自我 因此才會為啦這個所謂的私我去追求去守護去爭鬥!
9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解釋;貪就是貪慾,嗔就是忌妒.嗔狠,痴就是遲疑或者說愚蠢.愚痴。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0樓:匿名使用者
【 地獄道受刑-來不及起念-除外 五道眾生先起貪 因得失問題起嗔 嗔心發狂而不顧後果-行痴事】
11樓:匿名使用者
貪,跟慾望有關者
嗔,敵對敵視情緒
痴,執著虛妄現象
12樓:築夢阿姨
人痛苦的根源—貪嗔痴
13樓:暗夜之尊
貪戀 ;惱怒;痴迷頑固
14樓:青衫一道人
不戒和尚十問佛釋迦牟尼
一問:爾是紅塵父母造,為何要人父母拋?不向人間立太平,卻說極樂死人報?
二問:生老病死苦煎熬,眾生有情樂更高,有情有義福壽到,四大皆空怎麼好?
三問:六道轉輪冤冤報,冤冤相報何時了?地獄不空先成佛,有何臉面自誇高?
四問:狼要吃羊虎食羔,何不虎狼改吃草?牛羊都行菩薩道,個個牛羊成佛了?
五問:有魔殺人欺善曹,爾不殺生抱頭嚎,如此怎有菩薩道?西天魔焰萬丈高!
六問:男歡女愛犯戒條,父母生你地獄報?烏鴉反哺羊跪乳,看你不比畜生好!
七問:家國六親爾都拋,留你全家去挨刀,弄個佛法害世人,敢說不是現世報?
八問:爾哄佛徒唸佛號,念夠就可來報到,反覆一韻有功勞,公雞就是佛祖考?
九問:佛法無量救眾生,如來全知又全能,何以淨飯國滅盡?釋迦一族屍不存?
十問:自誇佛法至善宗,彷彿周身紅彤彤,何以不見佛徒行?失性癲到個個凶?
15樓:baby楊
佛教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佛法是教人幸福快樂的!是可以有求的,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也就是內求,什麼是內求呢?
了凡四訓就是教導我們怎樣如理如法的求!
一——立命之學
命運雖然是有定數,但也是自己前世所造!既然是自己所造,今生就可以通過修行來改變命運
二改過之法
改正自己毛病習氣,不好的毛病習氣就想漏眼的水桶一樣!積累再大的功德也漏掉!修的福報不能積累!
改過雖然很難,但是有勇猛心,恥心,堅定信心!就一定能做到!加上請鬼神的監督,佛菩薩的加持!
三積善之方
告訴我們什麼是善,怎樣修善才是圓滿的!善有真有假,有半有滿,有曲有端!有近有遠!……
《太上感應篇》開斷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四、謙德之效
滿招損謙受益
這些都是如理如法的求!了凡先生改過修善,發願行善3000以求功名!
這3000善事用十年完成,雲谷禪師為他開示!因為還有自己利益在其中,還有夾雜!後來經過雲谷禪師的教誨而領悟後,發願行3000善事!又發願行10000善事!
達到以無我利他的心去行善事善舉!
完成圓滿無私的大善,我覺得就是菩薩行!
所以佛教我們求,是向內心求!不是攀緣外境!只要我們心存善念,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所變現!
佛號是什麼?該怎麼念??
16樓:因緣法
狹義的佛號,指已證佛果的佛陀名號,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藥師佛、南無釋迦牟尼佛,等等。南無是恭敬、皈依之意,佛號一般將兩字也包括進去。
廣義的佛號,包括各大菩薩名號,如: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等等。
唸佛號,就按上面的名號去念,「南無」二字要有。
淨慧法師談唸佛:
唸佛是六字洪名(指「南無阿彌陀佛」)……佛經上都是「南無」二字,四字不得度,須帶有「南無」二個字。念多少聲四字都是在腦中一閃而過。在末法時代後五百世時,四字洪名才得度。
現時,四字洪名只是結個法緣而已。沒有「南無」這二個字,入不到我們的八識田裡,被第七意識擋住了,四字洪名在腦子裡不入心,所以打坐唸佛一定要念六字,出現什麼幻覺也不要怕,不要想也不要追逐一些不真實的東西。現在,有種已經活著往生極樂而留形於世的人,可以念四字洪名。
你是嗎?
如何不住於相? 10
17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很抱歉剛看到這個問題。我不說什麼妙明真心,只說如何正確思維。
所謂不住於相,不是不知不見不覺,而是正確知見覺察,但是又需要懂得如實如理分析和運作,不能簡單和固執,所以叫不住。不住,從字面就可看出是不停止、不中斷、不消失的意思。因為一切緣起的現象,都是無常無我的,所以必然是不住,而且是無所住,因為無住,所以必然無所得,無所得故而放下妄執。
修行的目的其實就是發現並理解一切事物的無所執著性。
無所執著,或者說不分別,是指不以自我的理念去認識人或事,不以自私的慾望去接待人和事,不以固有的定論去決定人和事,不以簡單的條例去分別人和事。其出發點就是從無我、無常的角度去處理世間一切事務。無所執著的正確表述應該是無妄執,也就是捨棄錯誤的執著,妄是妄想、錯誤思維的意思。
所以,捨棄錯誤的執著並不是讓你不去思維,也不是讓你不做分別分辨,正確的分別其實就是正確的分辨認知。
把一切混為一團不分真偽對錯善惡,或者以為好的永遠是好壞的永遠是壞,這才是不分別或者妄分別,與正思維是不同的。
對人、對事,都需要從超越自我、超越表面的角度去智慧思維。寬容,不代表無限制無標準原則,分別,不代表無平等無友愛。對於一般缺乏一定理智的人,過於近則會影響自我的正常生活,過於遠則產生疏離怨恨,因此需要懂得自己把握交往的界限,融其於大眾之間,不遠不近,所謂一視同仁、不分高下遠近親疏而已,這樣的距離才能造就正常的人際關係,是為平等之意,但凡有過度的遠和近表現,都是來自自我的私念執取,是一種錯誤思維,需要隨時覺察。
同時這樣的錯誤把握距離也易使他人產生自我的貪嗔執念,導致其未來造作錯誤的行為。
也許我們會接著說世間可不可以有愛情有結婚等等來自這些關係的處理問題,其實本質上也是一樣,需要把自私的愛上升為對他人的一種責任,比如夫妻、父母、子女等,其實開始的關係都來自於愛,而超越於愛。當你發現有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時,也就自然重新劃分出新的距離,同時也無需捨棄原來那些正常距離為前提的關係,只是在更多的生活行為中產生親緣力的遠近方便而已,也就是形成愛人家人。父母子女等關係也是此類。
所以,自己注意觀察,自己注意修行,自己注意舍取,不生厭惡心,不生貪愛心。「應事不即不離之法」還是可以的,但「存心有意無意之境」則有時是會給人帶來錯誤感受,須放下這個有意無意之心,而待以恆常之心。
什麼是真正的無分別心,什麼是無分別心
無分別心,簡單說就是平等的心。詳解如下 無分別心 離情念分別的心識,有二種 一 無漏的無分別心 又叫 無分別智,即 正體會真如的智慧。二 有漏的無分別心 如 定心第六識,或第八識及眼等之五識,稱於境的自相,現量的心。分別,有三種,即 隨念,計度,自性。無分別,已無隨念 計度二種,但並非無自性。什麼是...
為什麼有的人自己做不到總是要求別人做
因為約束自己很難,但對別人提意見很容易,所以自然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表現,在家長對孩子時最常見。比如家長工作和學習時,都無法做到100 注意力集中,卻往往要求孩子不能走神。您好,有的人自己做不到總是要求別人做,我覺得這點尤其體現在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上,其實也可以理解,正因為自己沒做到,所以把希望寄託在...
男人答應你的事情做不到,然後還說你虛榮心,這種男人能要麼
不能要,答應你bai的事情 du 只是 權宜之計zhi,做不到 他不止dao言而專無信,還沒有把你放在心屬上,說你虛榮 說明他很狡猾,自己能力不夠,卻把責任歸咎到你,最後沒有擔當,不肯承認做不到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而說你的要求高,這種男人要麼沒有上進心,要麼只想佔便宜不想付出 首先你們有沒有互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