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觀測和記錄太陽黑子時發現黑子的位置有變化,便得出太陽在自轉的結論。
太陽是個大氣體球,它不可能像地球一樣整個自轉,所以太陽表面不同緯度的地方,旋轉速度的都不一樣。赤道區速度最大,轉一圈需要25天。隨著緯度的增高,旋轉速度也越來越慢。
到了緯度80度的地方,轉一圈要35天。
研究發現,太陽內部不同層次的自轉週期也不一樣。太陽不僅在自轉,而且還率領著整個太陽系,以每秒鐘250千米的速度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急速飛轉。我們把這種運動稱為「太陽的公轉運動」。
太陽在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的同時,還以每秒鐘20千米的速度向著武仙座方向大踏步地飛奔。
由於太陽系的所有成員都跟隨太陽運動,每個成員都帶有太陽的運動速度,因此每個成員都感覺不到自己在運動中與太陽相同的那一部分,而只能感覺到自己與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早在2023年,英國天文愛好者卡林頓通過對太陽黑子幾年的系統觀測發現,它們總是在太陽的東部邊沿開始出現,接著就在太陽圓面上逐漸向西移,最後在西部邊沿消失了。這個事實就證明太陽也在自轉。
太陽從東向西地轉,所以它上面的黑子也就跟著從東向西移動。由於黑子在日面上的緯度不同,得出來的太陽自轉週期也不盡相同。太陽除了自轉運動外,現在還正朝著織女星方向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前進。
它還有另外一種運動,就是不停地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圈子,速度是每秒鐘300千米,比地球繞它轉圈子的速度快10倍。
太陽自轉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太陽赤道部分的自轉速度最快,自轉週期最短,約25日;緯度40°處,約27日;緯度75。處,約33日。
日面緯度17°處的太陽自轉週期是25.38日,稱作太陽自轉的恆星週期,也稱作太陽自轉的平均週期。
如果我們連續許多天觀測同一群太陽黑子,就會很容易地發現它每天都在太陽面上移動一點,位置一天比一天更偏西,轉到了西面邊緣之後就隱沒不見了。如果這群黑子的壽命相當長,那麼,經過10多天之後,它就會「按期」從日面東邊緣出現。除了由黑子位置變化來確定太陽自轉週期之外,用光譜方法也可以。
太陽自轉時,它的東邊緣老是朝著我們來,距離在不斷減小,光波波長稍有減小,反映在它光譜裡的是光譜譜線都向紫的方向移動,即所謂的「紫移」;西邊緣在離我們而去,這部分太陽光譜線「紅移」。
黑子很少出現在太陽赤道附近和日面緯度40°以上的地方,更不要說更高的緯度了,光譜法就成為科學家測定太陽自轉的良好助手。光譜法得出的太陽自轉週期是赤道部分約26日,極區約37日。這比從黑子位置移動得出來的太陽自轉週期要長一些。
科學家解釋認為是黑子有磁場,並通過磁力線與內部聯結在一起,內部自轉得比表面快些,黑子週期就短些,而光譜得到的結果只代表太陽表面的情況。這類問題的研究可以說現在只是開始,其中的奧妙和真相都還有待研究。
科學家研究太陽自轉之初,電腦模擬的效果。
太陽是什麼?
2樓:易書科技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成員。它的引力將系中的其他成員拴在軌道上,並支配其運動。太陽的質量超過其他成員質量的總和。實際上,其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
不過,太陽僅是一顆大小一般的恆星。假如它離地球像多數恆星那樣的遠,那它看起來就不會比它鄰近的恆星更大和更亮。可是,它是最最靠近我們和唯一可觀察其表面細節的恆星,也是科學家得到恆星行為的主要**之一了。
太陽幾乎提供了在我們的行星上生命所需的所有的熱和光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事實上,太陽幾乎提供了太陽系全部的能量。它的引力支配著行星和其他天體的運動。
從它表面射到各行星上的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為後者所吸收。但其中也有小小的例外,這就是:從別的恆星來的弱光,各行星內放射物的蛻變,木星發的長波電磁輻射和來自遙遠外空的無線電波和x射線。
3樓:暴風雕
太陽是銀河系中幾十億顆恆星中普普通通的一顆,屬於恆星中中等偏下的一顆黃矮星,但與行星相比,他還是巨大的。太陽含有太陽系中所有物質的99%還要多,它的直徑為1400000千米,是地球的一百多倍。
太陽是一個旋轉的高密度炙熱氣球體。氫氣佔氣體的3/4它每秒通過「燃燒」約400萬噸氫氣來產生核心15000000°c表層5500°c的熱量。具體過程是氫原子聚在一起,形成氫氣併產生的能量,從核心穿過輻射區,到達對流區,氣體被不斷加熱,形成沸騰的氣泡,上升到太陽的表面,然後氣體下落再重新加熱,周而復始。
太陽的核心壓力高達地球表面壓力的2000億倍,而外層的光球層中成千上萬的針狀體不斷躍升到10000千米高的色球層中。
4樓:曦月格格
太陽是一個普通恆星,溫度6000℃,能發光發熱,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5樓:紙上談價
簡單的說,太陽是一顆巨大的恆星。太陽上的氣體大多是氫氣和氦氣。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發電廠」,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顆星星。
現代的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靠觀察太陽來判斷太陽內部發生的事情。 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 太陽是我們能量的**。
太陽之謎是什麼?
太陽的運動軌跡是什麼?
6樓:易書科技
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樣的情況一年只有兩天。問一個人早上太陽從哪兒升起,他或者她通常會回答:從東方升起。
同樣他或者她通常也會說:晚上太陽從西方落下。事實上,一年中只有兩天,太陽是從正東方升起,從正西方落下,即春分和秋分。
從春分到秋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到太陽從東偏北的地方升起,從西偏北的地方落下。在夏至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太陽從東偏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北最大的方向落下。從秋分到春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到太陽從東偏南的地方升起,從西偏南的地方落下。
在冬至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太陽向南偏離得最遠。生活在南半球的人看到的情形與我們正好相反。
太陽在黃道上運動一週的過程就是我們經歷一年的過程。正如一年中太陽的升降方向不斷變化一樣,每天同一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年中也不斷變化。夏至日,當太陽從東偏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北最大的方向落下,太陽在天空中走過了一年中最長、最高的軌道,因此夏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相反,在冬至日,當太陽從東偏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南最大的方向落下,太陽在天空中走過了一年中最短、最低的軌道,因此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陽走過了長短,高低適中的軌道,因此這兩天晝、夜一樣長。
春分和秋分是由單詞「equinox」翻譯過來的。「equinox」來自拉丁語,意思是「相等的夜晚」。現在的意思與此略有不同,它也用來指一年中晝夜相等的那兩天。
夏至和冬至是由單詞「solstice」翻譯過來的。「solstice」來自拉丁語,字面意思是「太陽停止不動」。這需要解釋一下,每個人都知道太陽不可能在天空停止不動,這裡的「solstice」是指這樣一個現象:
每年從冬至到夏至,太陽一天內在天空中的軌跡越來越長,越來越高,到夏至時,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長、最高,即太陽往北的運動趨勢停止了。與此類似,每年從夏至到冬至,太陽一天內在天空中的軌跡越來越短,越來越低,到冬至時,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短、最低,即太陽往南的運動趨勢停止了。
許多文明都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軌跡密切相關。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在新石器時代豎立的史前巨石柱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今天,這些史前巨石柱仍然十分準確的標誌出太陽在分點和至點升起及落下的方向。
2023年前,有個本土的美洲人定居點科胡基亞,在密西西比河岸靠近今天聖路易斯的地方。今天科學家在那裡的地面上發現這兒曾有一圈木樁。直到今天,霍皮人(美國亞利桑那州東南部印第安村莊居民)和安第斯山脈的土著人仍用平頂山和山峰記錄下太陽升起及落下的方向。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實際和精神上的原因都有。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即反應了天曆,又告知人們何時耕種,何時收割以及何時舉行重大的宗教儀式。
太陽的軌跡在天空中的變化是由於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造成的。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始終與軌道面保持傾斜。在夏至日的北半球,傾斜軸偏向太陽,因此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高。
6個月後,在北半球,傾斜軸偏離太陽,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低。而在春分和秋分日,傾斜軸即不偏向太陽又不偏離太陽,所以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高低適中。以地球為標準,太陽比地球大得多。
我們見到的太陽,直徑有139萬千米,如果把太陽比做一個金魚缸,則需要100萬顆地球大小的大理石才能填滿。
太陽的化學成分十分簡單。太陽包含了宇宙中所存在的大部分元素,但太陽主要是由最簡單的元素氫組成。實際上,氫和氦組成了太陽質量的99.9%,其他的氧、碳、氮、鐵等元素只佔0.1%。
我們見到的太陽的表面實際並不是一個面。在我們看來,太陽似乎有一個固體的表面,並且有一個可測的邊界。真實情況是:
太陽是一個由氣體組成的球體,沒有固體的表面。我們看到的邊界,只是由於在那兒,太陽氣體的密度下降到使光透明的程度。在這個密度之上,太陽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看不到太陽內部。
雖然我們現在瞭解到這些,但天文學家仍然把這一不透明的邊界當做太陽的「表面」,稱作光球層。顧名思義,在光球層內,太陽放出的光子可以最終到達我們的眼睛。
太陽中心看起來要比邊緣亮。這一現象稱作暗暈,是由於我們看的太陽中心比邊緣更厚,並且溫度也更高。
太陽的顏色可以告訴我們它的表面溫度。如果我們把一根鐵絲伸進火爐裡,燒幾分鐘後拿出來,會發現它發出暗紅色的光。此時測量它的輻射溫度,大約2760℃。
如果我們把它放進火爐多幾分鐘,再拿出來,發現它發出亮黃色的光。此時測量它的輻射溫度,大約6090℃。此時鐵絲的顏色與太陽十分接近,太陽表面的溫度也大約是6090℃。
與此類似,其他恆星的顏色也暗示出各自的表面溫度。如紅星溫度較低,藍、白星溫度極高。
太陽表面是有斑點的。望遠鏡觀測的影象顯示,太陽的斑點好像鑲入水泥地上的鵝卵石一樣。這是因為我們看到許多氣體單元的頂部,這些亮的區域與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小相仿,是熱氣流噴射上升的區域。
而暗區域是冷氣流下沉的區域。因為表面斑點的現象與米湯相似,我們又稱其為粒狀亮斑。
太陽的斑點聚成一團。通過研究太陽表面的大尺度運動,我們得出:斑點聚成巨大的、粗糙的多邊形區域。
物質常從區域中心湧出,向各個方向流動,在邊緣又沉落。該區域常延綿到32200千米,我們又把它叫做超大斑點。
太陽是什麼形狀的,太陽是什麼形狀?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熾熱的理想球體氣團,由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而成,因自轉呈輕微扁平狀。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99.87 都集中在太陽。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 小行星 流星 彗星 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執行 公轉 太陽的直徑 大約1392020公里。人們...
太陽是什麼形狀,太陽是什麼形狀的
用肉眼看是球形,真正的太陽也是近似球體的形狀,所以說是球形也不為過。太陽是什麼形狀的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熾熱的理想球體氣團,由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而成,因自轉呈輕微扁平狀。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99.87 都集中在太陽。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 小行星 流星 彗星 外海王...
太陽上的東西是什麼,太陽是什麼物體呢 太陽是什麼物體
我們知道物體的狀態分為氣態,固態,液態,這是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習的知識,然而實際上在物質世界中物質的狀態有很多種,氣態 固態 液態根本不可能涵蓋所有物質的狀態,即便在地球環境中,這三種也無法涵蓋所有的物質,比如火這種物質,高溫的火基本上都屬於等離子態。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個有著極高溫度的球體,它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