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的事例,「言必信,行必果」的感受。

2022-11-26 14:40:59 字數 4052 閱讀 9187

1樓:

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為真。

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說;「你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說:

「對小孩子怎麼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了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 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

曾子言傳身以身作則教,為後世傳頌。

「言必信,行必果」的感受。

2樓:匿名使用者

言而有信,做事一定會努力做好!

3樓:

有沒有聽說過: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所謂孔孟思想,其實,他們2位老人家,說的是一個意思。

4樓:

人要有信用,不然何以立足於世?

「言必信 行必果」 急急急~~~好的再加分!!

5樓:匿名使用者

「言必信,行必果」這句名言出自《論語。子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話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絕不能半途而廢。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做人就得這樣。

古今中外有多少這樣的事例啊!我讀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小珊迪》。英國作家迪安.斯坦雷在愛丁堡時,一個小男孩請他買火柴。

因為沒有零錢,小男孩去換。晚上,小男孩的弟弟給了作者四便士,並告訴他,哥哥珊迪被馬車壓斷了雙腿,特意要他來還零錢的。作者去他家看望,珊迪向作者道歉以後離開了人世。

作者說: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不受感動呢?是的,小珊迪的品質讓我感動,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誠實往往使人感動,不誠實則會受到懲罰。我看過看過一個故事:《一定要洗七遍》。

講的是一箇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學習之餘,在一家餐館洗盤子。老闆告訴他,一定要洗七遍,這是規矩。他開始洗七遍,後來少洗了兩遍。

果然,這比別人效率高多了。他因此得到了老闆誇獎,工錢也比別人多了些。

一次抽查中,老闆用專用試紙測出盤子清潔程度不夠並問他何故,他說:「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樣保持了盤子清潔嗎?」老闆說:

「你不誠實,請你離開。」過了些時日,他來到該社群另一家餐館應聘,被拒之門外,連續去幾家,都沒人要他,理由也一樣:「不誠實。

」再後來學校也要他轉校,因其「名聲」影響了生源。他後悔極了。

這個故事昭示了一個樸實道理:不誠信,到頭來只能是自己受損失。所謂不講誠信,也並非全是坑害人,很可能就是做事時打些折扣,人家往往就能察覺,就如少洗兩遍盤子一樣。

但你能得小便宜於一時,卻很難維持長久。

看到這些,我聯想到了自己。我自己做得也不好,媽媽經常笑我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是因為我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今天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正這個缺點,做一個對自己也誠信的人。

「言必信,行必果」是人類的美德,它能帶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因此收穫很多很多……讓我們都成為「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美好!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的真切含義?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註釋】

①硜硜(kēng):淺薄固執的樣子。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狹小的人。鬥,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鬥、筲喻度量的狹小。

【譯文】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士?」孔子說:「做事有羞恥之心,出使外國能很好地完成國君的使命。這樣的人可以稱得上 是士了。」

子貢說:「敢問次一等的。」孔子說:「宗族稱讚他孝順父母,鄉親們稱讚他尊敬兄長。」

子貢說:「敢問再次一等的。」孔子說:「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啊!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子貢又說:「現在執政的那些人怎麼樣?」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怎麼能算得上呢?」

硜硜然小人哉,即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啊.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關於士的標準,孔子把它分為三個層次(文中最後一種「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內的),按這三種看來,「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屬最後一個檔次的,這種人之所以還能稱之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為「斗筲之人」的器量狹小胸無大志,他們也有執著的信念,但是與前兩種「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稱孝,鄉黨稱弟」對比,他們的信念是相對較為薄弱較為模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執著的是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個胡里胡塗的偏執狂。他們聽命於上面的指令或道聽途說不加澄晰,不會明辨是非,只是淺薄固執的尋求「任務」、命令、、的達成,用現在的話來說,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大義、什麼是是非。在這一點上,孟子說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孟子《離婁章句下》

7樓:

這句話目前被很多標題黨的文章引用,意思說名句好多都有下一句,要看全,比如言必信行必果其實是小人的做事風格。

這種不求甚解混淆視聽的行為真的很令人唾棄!這句話出自子貢問孔子如何為士的一番討論中,如前面網友所答,是孔子列出了三層標準,言必信行必果雖然是最低標準,但也還行(抑亦可以為次矣)。

所以在網路時代,碰到別人灌輸的知識點,建議大家要研究清楚,以免從本來正確的價值觀進入一個誤區。

請問:人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火心要空,

8樓:太陽島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好多人都聽過,可是,又有誰,真正的做到了呢?幾乎沒有吧!憑

9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

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

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準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係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藥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

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

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

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

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讚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讚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選幾個吧!

關於誠信的例子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麼意思,「言必信,行必果」是什麼含義?出自那裡

信 守信用 果 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辦到,不拖拉。承諾的話,要兌現!做任何事要有個結果,不要做到一半就放棄!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 言必信,行必果 是什麼含義?出自那裡 言必信,行必果。信 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恪守信用。果 光明正大,不色饒不目...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好多人都聽過,可是,又有誰,真正的做到了呢?幾乎沒有吧!憑

第一段話應該總領全文,而不是扣心自問,總領全文的效果在文學表達中會更好。如 孔子有一位 字字路。他曾說過 言必信,行必果。對於這句千古流傳的名言警句,我的感慨頗多。言必信,行必果。聽來簡練明瞭,其實不然。它蘊藏的含義無窮無盡,是許多賢人受益終生。至於它的意思,無外乎,就是說話必須要講誠信,而做事必須...

言必信,行必果和言必行,行必果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來。言必信,行必果 說了就一定守自 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出bai處 論 du語 子路 zhi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言必行,行必果,說了就一定要做,做了就一定要有結果。dao出自 中庸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 言必信,行必果 講到這個話時都言之鑿鑿。但你讀 論語 會發現孔子對 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