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在古文中只解釋為「即使」嗎

2022-12-29 20:35:53 字數 2165 閱讀 6270

1樓:匿名使用者

雖有四義:

(1)雖然。

秦兵旦暮渡 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戰國策·燕策》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2)即使…也;縱使

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先王之法,經手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3)僅,只

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管子》

(4)原本,本

你那裡休誇口,你雖是一人為害,我與那陳州百姓每分憂。——《陳州糶米》

2樓:

也有「雖然」的意思

古人雖然和既然這兩種意思不分的。

兩者區別在於:「雖然」表示說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即使」表示說的事情沒發生,假設他發生。

舉個例子:

雖然他走了,但是我們還記得他。(他已經走了)既然他走了,我們還是記得他(他沒走,假設他走了……)對於古文中的「雖」需要根據以上區別來判斷意思。

3樓:鳳凰月殤

一:即使 ,表假設

例: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人有一百張口,手上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一點來。

二:雖然,錶轉折

例: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齊國雖然偏小,我怎麼會吝惜一頭牛。

4樓:江上生月亮

還可以解釋為:雖然。如:街亭雖小,干係甚重。

5樓:匿名使用者

大多數情況下解釋為即使,不過也有解釋為雖然的情況。

「雖」在古文中只解釋為「即使」嗎

6樓:匿名使用者

①《連》即使;縱然。《子魚論戰》:「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訓儉示康》:「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②《連》雖然。《送東陽馬生序》:「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怎樣用文言文表達「雖然」或「即使」的意思? 20

7樓:寶貝lj愛你

即使1、雖

釋義1: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

引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即釋義:假定,就算是。

引證:漢·賈誼《論積貯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譯文:如果不幸爆發了縱橫二三千里(規模)的旱災,國家該用什麼來救濟(百姓)呢)

雖然1、雖

釋義:用在前半句,表示承認是事實,後半句用「 但是 」 、「 可是 」 、「 卻 」 等呼應,表示轉折。

引證:這篇文章字數雖然不多,內容卻很豐富。

2、然釋義: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

引證: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3、即釋義:雖然

引證: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譯文:小雖然小,但是天生的嘴巴就是合不上。)

注意事項:「雖」和「即」翻譯為「即使」還是「雖然」,關鍵是看所指的事情是發生了還是未發生:事情已發生,譯作「雖然」;事情未發生,譯作「即使」,含有一點假設的意思。

擴充套件資料:

一、「雖」字形演變和字源解說

1、字形演變

2、字源解說

造字本義:名詞,傳說中一種會應答人的呼喚的動物。

文言版《說文解字》:雖,似蜥蜴而大。從蟲,唯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雖,像蜥蜴但比蜥蜴大的動物。字形採用「蟲」作邊旁,「唯」是聲旁。

二、「即」字形演變和字源解說

1、字形演變

2、字源解說

造字本義:靠近食物,就餐,與「既」相反。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

文言版《說文解字》:即,即食也。從皀,卪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即,入席就餐。字形採用「皀」作邊旁,採用「卪」作聲旁。

8樓:匿名使用者

「雖」字即可表達這兩個意思了。隨便說一下在文言文中如何辨別「雖」表示即使還是雖然。

雖然:表示描述的物件處於這個狀態,比如《指南錄後序》裡的「予雖浩然無所愧怍」,即「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

即使:相對的,表示讓步,沒有處於這個狀態。

9樓:你是我的

雖字就可以表達雖然和即使了

文言文中解釋為已經的詞,文言文中解釋為 都 全部的詞語有哪些?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多年的歷史,當時被人們稱之為 簦 簦 d ng 古代有柄的笠,類似現在的傘。簦,笠蓋也。從竹,登聲。說文 今之雨傘也。你好!已,息,止,既,休,罷,了,終。文言文中解釋為 都 全部的詞語有哪些?1.皆 2.俱 具,有時通的 3.一 比...

淑字的古文解釋淑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1 善,美 多指女性 質 善良的品質 麗。靜。慎。德。女。例如 遇人之不淑矣。詩 王風 中谷有蓷 淑人君子。詩 曹風 鳲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 周南 關雎 淑,善也。爾雅 有私淑艾者。孟子 九侯淑女。楚辭 招魂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詩經 曹風 鳲鳩 未獲至論之淑真也。潛夫論 論榮 將軍向寵,性行...

物作動詞在文言文中的解釋,作在古文中的意思

作動詞解釋為 辨識 觀察 選擇等,如物色 物地 物馬。作在古文中的意思 得以,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 能夠,可以。語出漢 晁錯 論貴粟疏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文言文中常見字詞的各種解釋 文言文中名詞作動詞的形式有哪些?1 兩個名詞連用,或名詞和代詞連用,它們如果不是並列關係或修飾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