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獨中三元,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

2022-12-30 10:45:50 字數 4439 閱讀 4616

1樓:

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的合稱。

三者分別指明清時代開科取試的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明代也以殿試的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 明清時代,科舉考試分為四級,即院試(縣、府試)、鄉試(省試)、會試(京試)和殿試(廷試)。

院試在縣、府舉行,童生可以核肆參加院試,考取的稱為「生員」、「相公」或稱「秀才」。 鄉試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生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的稱「舉人」,舉人的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才有資格參改慶轎加,考中了的稱為「貢士」。第一名貢士稱為「會元」。 殿試是最高階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貢士才有資格參加,考中了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合稱「三鼎甲」。

科舉差顫制度從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在中國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

2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隊裡別人沒進球,就他一個人進了3個,叫獨中三元

3樓:紅魔狂想曲

一場比賽進三個虛緩球。。樓上的都錯了,不是別人沒有進球而自己進了三個高茄,獨中三元就是帽子戲法的又戚譽察一說。比如梅開二度也可以說是獨中兩元。。

4樓:沒文化女子可怕

**,中了3塊錢,叫獨中三元。

5樓:富士山下的婚禮

獨中三元還有另外一個意思 帽子戲法

6樓:紅色風暴

不識數啊,三,連進三個啊。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在科舉考上中獨中三元

7樓:知與行的合一

據有史可查者,自科舉制度的產生至清光緒末消亡,連中三元和相當於連中三元者,僅有十四人。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宗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輅;清朝的錢檠和陳繼昌。

(ps明朝還有一位連中三元者—黃觀,但他為永樂所忌,換了一個人)

8樓:莊曼珍

陳堯諮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唐代的張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孫何、王曾、宋庫、楊置、王巖叟、馮京,金代的孟宗獻,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輅,清代的錢檠、陳繼昌。

9樓:捭闔齋主人

可憐的黃觀

那麼有氣節 就這麼被人忘了

悲哀啊我們應該記住他

他比同時代的很多人都有骨氣多了

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

10樓:真的不想封號了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論他的志氣,便象馮京商輅連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裡東西,真個是足躡風雲,氣衝斗牛。

」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

連中三元是中國傳統吉樣圖案。由荔枝、桂圓、核桃構圖。圖案中三種果實都是圓形,象徵「三元」,寓意考試成績優異,不斷進取,喜報頻傳。多見於剪紙、文具及裝飾圖案中

11樓:易書科技

鄉試、會試、殿試均中第一名,叫「連中三元」。整個明朝只有商輅一人取得。

在我國封建時代,自隋唐以來實行的是科舉取士的制度,就是規定課目,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明以前考試的內容各代大體相同,但時間並不固定。到了明朝,考什麼,什麼時間考,全都程式化了。

封建統冶者也重視「人才」的培養,有一整套的建置和規定。在**設有太學(國子監),地方的府、州、縣都設有學校。在校的學生叫生員,也叫秀才。

他們讀的是四書五經,作業就是寫詩文,對對聯。朝廷規定每三年在各省首府(布政使司所在地)舉行考試,叫「鄉試」。初錄取的叫「中舉」,人們稱他為舉人,每次鄉試的第二年,舉人要到京城裡參加禮部舉行的考試,叫「會試」。

考中的人還要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在皇宮大殿裡舉行的考試,叫做「殿試」。會試這一年也叫「大比之年」。

殿試根據成績分三等錄取。一甲只取三人,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賜給他們進士及第的名義;二甲叫賜進士出身,三甲叫同進士出身。

二、三甲錄取的名額也各有一定數量。

考取鄉試第一名的叫「解元」,會試第一的叫「會元」,殿試第一的就是「狀元」。誰要是在三次考試中都得了第一名,那就叫「連中三元」。連中三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整個明代的二百七十七年當中,只有一人取得了這個榮譽,那就是商輅。

商輅,字弘載,號素庵,是浙江淳安縣人。他出身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家庭裡,他的曾祖父靠替人家護林打獵為生,在半山腰的一塊大石上搭了兩間草房居住。到他爺爺的時候,家境稍微好了點兒,讓孩子讀了幾天書,因此商輅的父親長大以後,才在縣衙門裡謀了個差使,和母親一起住在淳安縣城內。

商輅小時候聰明好學,沉默寡言,有志向也有一股子犟勁兒,他很愛讀書,父親也鼓勵他好好學習,他在學校每年的考試(歲考)中,成績都十分優異,名列一等,得到了淳安縣令的賞識和資助。

年少得意

宣德十年(公元2023年)八月,三年一度的鄉試日期臨近了,二十二歲的商輅打點行裝,拜別了父母,由家鄉乘船沿新安江順流而下,來到浙江首府杭州。當時浙江經濟比較發達,手工業和農業都有很大發展,稱為富饒之區。杭州人口稠密,手工業更是聞名中外,商業也十分繁榮,是東南的一大都會,也是經濟文化的一箇中心。

明代初年學校有名額的限制,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後來唸書的人多了,朝廷准許擴大招生名額,以六十名為限。這些增加的學生叫做「增廣生員」。

他們是自費,原來享受官費待遇的那一部分學生被叫做「廩膳生員」。

看起來每個學校的學生並不多,但是,如果一個省有八個府,一個府有五個縣,那麼加起來生員還是不少的。那些沒有上公立學校而被稱做「童生」的讀書人,為數就更多了。他們雖然叫童生,卻不都是孩子,有青年也有長著鬍子的「老童生」。

**允許他們參加鄉試。不過他們先要初試,及格後才準和生員們一起入場考試,這樣一來,到杭州趕考的讀書人少說也有數百成千,而當時錄取的限額只規定三十名(後來有所增加),競爭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經過三場緊張的考試,考生在沉重、懊喪、興奮和希望等複雜心理狀態中,焦急地等待著發榜。商輅和大家一樣忐忑不安。發榜那天,人山人海,擠來擠去,都爭著向榜上看。

商輅只一眼就看見了自己的名字,因為紅榜雖然很長,可是第一個名字就是他。他中瞭解元,熟識的人紛紛圍上來祝賀,不相識的人都望著這位風華正茂的青年,眼睛裡充滿了無限的羨慕。誰能想到鄉試的最高榮譽,競落在浙西山區這個鄉巴佬的身上!

在封建社會裡,尤其到了明代,特別注重科舉,中了舉,就登上了做官的第一階梯,即便是考不中進士,也有資格被朝廷選派去當州縣的佐貳官(二三把手或教官),能夠一舉成名。中了舉也真熱鬧,鼓樂吹吹打打,街道兩旁擠滿了人群,商輅當然走在舉子們的最前邊。他們拜謁完提學使(相當於省教育廳長)及有關長官之後,才各自回家鄉去。

這時候,各舉人所在的州縣官也特別關心起後進來了,自己管轄的地方中舉的人越多,就越覺得臉上光彩。不僅要給舉人家送金字匾額,還要贈送厚禮,設宴慶賀,相互酬答。商輅因為中瞭解元,回到淳安,全縣都震動了。

縣令比別人更神氣,他得意地對別人說:「我在商輅小的時候就看出了他是個人才。」

那時候,府縣衙門裡專門有一幫吃考試飯的人。參加考試的生員的姓名住址他們打聽得一清二楚。等到榜一貼出去,他們就領了喜報,三五成群地奔赴新中舉人的家門。

在當地僱上吹鼓手,把喜報往門上一貼,鞭炮一放,紅旗紅帶牆頭一掛,喇叭一吹,他們便手執木棒,一擁進門。更奇怪的是,這些人一進門就噼哩啪啦地亂砸一氣,還把這種胡鬧叫「打窮」,這有個講究,叫「改換門庭」。好好的東西砸得稀爛,主人再心疼也不能阻擋。

最後除了酒飯招待,開銷一切應用費之外,新舉人還得給每人賞金。

不過到這時候,再窮的人家也不用發愁了,馬上就會有人來巴結,那些地方官和趨炎附勢的富人,都會主動把錢送到舉人手裡。如果舉人貪得無厭,很快就能變成富翁。

明朝第一人

商輅的家自然也經過了這番折騰。年少得志,他多少有點驕傲,以為解元考進士還成什麼問題?便捲入了世俗的應酬之中,荒廢了學業,所以在第二年會試的時候,名落孫山。

這對於一個有抱負的青年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訓。本來他可以到吏部去登記候選,謀個一官半職。但是,他以不中進士為恥辱,立志要精進學業。

按照規定,會試落榜的舉人,根據自願可以無條件地進國子監攻讀。商輅選了這一條路,潛心致志地讀起書。

商輅入學後,廢寢忘食地苦讀,幾乎不出校門一步。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了國子監祭灑(官名,相當於大學校長)李時勉。他給了商輅以鼓勵和支援,特意為商輅在校內東廂房的後面找了一間非常安靜的房子,讓他專心讀書。

商輅日日夜夜地博覽群書,鑽研學問,練習寫作,一埋頭就是整整十年,終於在正統九年(公元2023年)的會試中,一舉奪得了會元。這次,他沒有鬆懈,緊接著在殿試中,又獨佔鰲頭,奪得了狀元。功夫不負有心人,當他身披十字大紅,帽插金花,在北京城裡走馬三天的時候,滿城的人都來爭看狀元郎。

商輅連中三元到處被人傳揚,成為一代盛事。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考科舉的人,考鄉試、會試、殿試都的第一明,連中三元的人歷史上明朝只有三人。清朝多點。這些都是牛人阿,全國第一的。

連中三元是指的哪三元,「連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從隋朝開始,到清朝廢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第一步,書生要參加院試,錄取的被稱為 秀才 第二步,秀才要參加鄉試,錄取的被稱為 舉人 其中第一名稱為 解元 第三步 舉人要參加會試,錄取的被稱為 貢士 其中第一名稱為 會元 第四步 貢士要參加殿試,明清時要來北京趕考,其清朝雍正以後,...

三元及第是指什麼,「連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三元及第 就是同一個考生鄉試得第一,稱解元 會試也得第一,稱會元 而殿試又得第一,稱殿元,也就是狀元,這叫三元及第。在科場中,好手如雲,競爭激烈,能夠榜上有名,已屬不易,而連中三元,更是風毛麟角,難中之難。歷史上獲此殊榮的只有17人。就是 唐 崔元翰 公元729 795年 張又新 生卒不詳 宋 孫何...

古代連中三元的有哪些人,歷史上連中三元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bai度中,有13人能夠du連中三元,他們zhi分別是他們是 dao 唐朝的張專又新 崔元翰 宋朝的孫屬何 王曾 宋庠 楊寘 王若叟 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輅 清朝的錢檠和陳繼昌。據說清朝的老陳是乾隆硬生生提上去當殿試狀元的,為的就是體現他的 盛世 還有一個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