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繼續之前做的事情一干就是20年。
《蒲留仙寫書》的題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1)也。 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2)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
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3),中貯苦茗,具淡巴菰(4)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5)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6)。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7)。故(8)筆法超絕。 (1)左史、龍門:
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 (2) 尤:
格外,十分。 (3)罌: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4)淡巴菰:菸草的舊音譯名。 (5)或:
或者。 (6)已:止,停止。
7)蕆(chǎn):完成。 (8)故:
所以,因此。
本段譯文: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學的。 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境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 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罐子,裡面裝著苦茶,而且還拿一包菸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
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蒐羅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 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
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 (鄒弢《三借廬筆談》)
啟示。要關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斷積累材料,要用認真的態度去潤色。 概括蒲松齡「筆法超絕」原因 (1)搜奇說異 (2)歸而粉飾 (3)持之以恆。
本段用四到六字為每個段落擬個小標題。
第一段:蒲留仙簡介 第二段:居住鄉里 第三段:搜奇異說 第四段:故筆法超絕。
3樓:123正字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是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這座佛寺。不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兩端的屋脊高高翹起,才明白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不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高高低低的矮牆,接連不斷六七里,竟然變成城郭了。其中有像樓臺的,有像廳堂的,有像牌坊的,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
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幹各的事情,有的靠著(欄杆),有的站著,姿態不一。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蒲留仙寫書的啟示
4樓:匿名使用者
要關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斷積累材料,要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
概括蒲松齡「筆法超絕」原因。
1)搜奇說異。
2)歸而粉飾。
3)持之以恆。
主要是以談狐說鬼形式來揭露當時現實黑暗官吏罪惡。
蒲留仙寫書的介紹
5樓:友妙之
《蒲留仙寫書》是清代鄒弢所作,鄒弢,金匱(今江蘇無錫)人,字翰飛。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時蒐集素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