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百萬大軍只剩十萬,百姓如何對待苻堅?

2023-07-07 20:55:10 字數 3668 閱讀 1476

1樓:糖tang說數碼

苻堅觀察晉軍嚴陣以待,軍紀嚴明,將士們個個生龍活虎,於是生出了「懼意」,與晉軍談判達成苻堅率軍後撤,晉軍渡過淝水,之後再戰,苻堅想要以晉軍渡淝水之時進攻,此時晉軍必手忙腳亂,此戰可勝,然而,計劃挺好,實屬沒考慮我軍將士的問題,苻堅一下令後撤,前秦軍全線潰亂,自家反而先亂了陣腳。苻融一看情況不對,立刻上馬衝入撤退的人群之中,想要統率大軍,但從馬鞍上掉下來被殺了,晉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戰機,加速渡河,追擊潰敗的前秦軍,苻堅一個人敗退到了淮北,苻堅退到淮北之後,飢腸轆轆,被百姓看到並認出來了,急忙準備食物,苻堅堅持給百姓錢財,然而百姓卻拒絕了並也認為苻堅伐晉的舉措是自找麻煩,百姓還是很忠於苻堅的,當然也源於苻堅的一系列仁政舉措,深得民心。

2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百姓都非常尊敬他,在他戰敗之後,及時的給予了他物資的支援,一直陪伴著他。

3樓:放手的田園

百姓們對於他非常的尊敬,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百姓們都沒有放棄他,而是儘自己的全力支援他。

為何苻堅在淝水之戰後就一蹶不振?他到底怎麼了?

4樓:f但是

是因為肥水之戰之後,讓福建更好的看到了對方的實力,認為這場戰爭是不可能取勝的,嚴重打擊了他的信心和信念,所以才會一蹶不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挫折,覺得非常難受,所以才會一蹶不振。

5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主要是因為他曾經是戰無不勝的,沒有想到這次是失敗了,他覺得自己太懦弱太笨了,這次的戰爭對他打擊很大。

6樓:番茄味雞腿堡

這是因為連鎖反應導致的,沒有辦法很好的穩定局勢,也導致了一蹶不振,是因為基礎不牢的原因導致的。

7樓:小白家美食

苻堅是我國古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他自由從會勵精圖治,但是淝水之戰失敗,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淝水之戰的時候,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為什麼打不過東晉的8萬人?

8樓:南宮雪緣

主要原因有:

1、苻堅的首席智囊王猛這時候已經去世,苻堅失去了自己的「王佐」。

2、前秦剛統一北方不久內部不穩,慕容垂等人都在等候時機反叛。

3、東晉佔據地利和人和、同仇敵愾應對前秦,統帥謝安的個人才能也很強。

4、心態不同,東晉失敗的話就要滅亡,因此在淝水之戰時已經是背水一戰了。

5、北府軍戰鬥力爆表。

淝水之戰中苻堅的軍隊到底有多少人,90萬有沒有充水呢?

9樓:釜山情

苻堅軍隊大概有20萬人左右,90萬大軍只是虛構。

提起歷史上的淝水之戰絕對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其參戰人數之多,戰爭場面之巨集大無一不讓人覺得震撼。秦國最初只不過是周大哥身邊的一個小弟而已,由於養馬養得好才得了一塊封地,在所有的國家中連話語權都沒有,但是秦國的領導人根本就不是甘於現狀的老實人,他只是在角落裡面憋大招等著翻身。經過不斷吞併周邊的小國和中原的大洗牌之後,秦國已經統一了北方地區,準備南下滅東晉實現統一。

雖然前秦在兵力上佔有優勢但是卻敗給了東晉,而東晉也因為這場戰爭換取了多年來的國內和平。

當年前秦在決定攻打東晉之前其實手中並沒有多少兵力,秦國本來就是一個根基薄弱的小國家,在完成不斷吞併之後國力才得以增強,並且當時苻堅剛剛完成北方的統一耗費了不少的兵力,所以他旗下的士兵都是從其他國家或者外邦徵集過來的,多數都沒有徵戰經驗。根據晉國的記載,當時和他們對戰的秦軍只有大概20萬人左右,並且由於來自四面八方,互相誰都看不上誰,所以才導致了秦軍最後的失敗。之所以把秦軍記載成90萬一是為了烘托氣氛,二是為了顯示東晉士兵的英勇善戰,說白了就是吹牛。

其實愛吹牛不僅僅是中國古代史官的專利,外國史官在吹牛領域較中國史官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只是虛報幾十萬的士兵而已,而他們卻能編造出幾百萬甚至上億的士兵,真的讓人哭笑不得。把神話作為土特產的古希臘人在《波斯史》中記載巴比倫曾經派出300萬人對付印度,要知道最初的希臘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只是一片區域而已,可能是這300萬人中加入了外星部隊。緬甸人在史書中則記載領導人手下的軍隊超過了一億人,就算當時全世界的人加起來也不見得有這麼多人吧,可見中國人還是過於保守了。

10樓:我是一個小蘑菇

90萬人只是個賬面數字,實際上在主力戰場上頂多10萬多人,當然還有其餘的兵力走在半路上,受交通因素跟天氣因素,所以並不是全部的兵力都在戰場上。

11樓:網友

有。在古代作戰主要是靠人多和士氣,特別是對於進攻方來說,人越多越能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所以進攻方几乎都會把士兵數量提高。

12樓:大明山的臭蟲

肯定是有水分的。包涵了幾十萬沒有來得及集結的部隊。肥水前線大概就二十來萬人。

淝水之戰中,苻堅80萬大軍為什麼打不過只有8萬人的東晉軍隊?

13樓:匿名使用者

秦軍緊逼淝水西岸佈陣,晉軍無法渡河,兩岸對持,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將法,秦軍諸將反對,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

示贊同,於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帶領八千多兵,晃動!

樹什麼,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競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衝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

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隨後又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都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

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逃回至洛陽時僅剩10餘萬。

14樓:高中陳老師

這是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失敗的最大原因是沒有好的作戰戰略和軍心不一。

15樓:高中任老師

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叭,打戰人數多固然重要,但要精。要能打,不然像弱雞一樣的兵就算再多也是戰敗。

16樓:那時到永遠

東晉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全體將士萬眾一心,而且主帥是名將謝安,而前秦軍隊混雜,裡面軍心不整,一後退就亂套了,被東晉軍追殺。

17樓:職場油條君

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打仗的將領也很重要,東晉當時集天時、地利、人和,以少勝多不足為奇。

18樓:職場湯達人

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都不可。東晉軍憑藉8萬人打敗了80萬大軍,才有了著名的這場戰役。

19樓:仲基

戰略不行吧,人多未必是個優勢,要有戰略要有指揮才能保證自己的軍隊不會戰敗。

20樓:書宇歐巴

上午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苻堅雖有80萬大軍,但是他能力卻一般,沒有一個好將領,再多軍隊也是無用!

21樓:網友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阿,他當時並沒有定好的作戰策略,軍心也不穩,那人家對面人少但東晉齊心面對,視死如歸。

22樓:網友

因為前秦與晉朝都想統一天下,前秦的皇帝符堅帶人去攻打晉朝,結果沒打贏,被晉朝擊敗了。

23樓:6初始化

符堅啟用了外族人在軍隊中擔當重要的位置,而這幫外族人早就想造反了,

淝水之戰中謝玄取勝的原因是什麼,淝水之戰中東晉取勝的主要原因是?

前秦失敗 不團結 內部矛盾 中了計加上80萬大軍中一些士兵的歸心等因素。東晉勝利 齊心協力 部將的反間計 奮力的抵抗和堅守。淝水之戰中東晉取勝的主要原因是?齊心協力 部將的反間計 奮力的抵抗和堅守。淝水之戰 晉國獲勝的原因是什麼 前秦的高層對南下伐晉本來就不贊同,主張南下的都是心懷不軌圖謀復國的鮮卑...

關於淝水之戰的疑問,關於淝水之戰的一個疑問

如果當時被當時的北方的秦滅掉,那麼中原就完全沒有漢族文化了,前秦是少數民族,如果統一的話,必定會打壓漢族文化,而且一旦被納入當時的動亂之中,就沒有條件繼續發展文化了。當時南朝偏安江南,是富庶之地,國民就是吃飽了沒事,就會想點精神娛樂,就引領了文化發展。北方雖然是武力統一國家,但是北方常年戰亂,經濟衰...

出自肥水之戰的成語故事,淝水之戰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是什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 淝水之戰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是什麼?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圍棋賭墅,東山再起。成語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東山再起。有關淝水之戰的成語故事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