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精金框架妊奧
人的知識量有限,壽命也有限,要是把所有知識集合在一起,就可以創造出人類辦不到的事情,也就是機器人能創造人類的無限未來。再不發展智慧科技的話,人類再過幾十年,總會有一天會出大問題,什麼能源資源乾枯之類的。
打個比喻,1個人的知識量考不上清華,但是我把1w個人的知識,統一在一起,是不是隨便幹嘛了,什麼醫生,工程師 警察,一萬個人的知識量統一在一起思考。
至於什麼機器人毀滅世界,都是一群腦殘電視劇看多了,程式都不知道他們就瞎跟風。當程式設計師要求機器人(ai)朝設計的地方走,怎麼樣才能不會走偏,這也是目前的難題。美國那邊全球領先,一直在發表學術研究成果,中國只是從那邊照搬而已。
想發展智慧機器人,建議去美國或者國外那邊留學,中國的al 天文學什麼的,全是學他們的,別聽國內新聞瞎吹牛b太假了,行裡的一眼就看出來國內和國外差距。說白了目前中國這方面真的很弱。
對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有何看法?
2樓:前瞻產業研究院
全球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根據ifr公佈的資料,2013-2018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一直處於穩步上升趨勢,2023年已經達到155億美元,但是在2023年這一趨勢下降到了136億美元。2023年再度迎來**,增至145億美元。總體來看,全球市場規模將會進入穩步增長的時期。
全球主要區域工業機器人密度分析
據ifr最新統計報告披露,截至目前,全球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為126臺/萬人,隨著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產量的增加,亞洲地區的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增長到了每萬人118臺,2014-2023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8%;歐洲地區的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為每萬人114臺,2014-2023年的複合增長率為6%。
根據前瞻初步統計,2023年工業機器人密度最大的是韓國,為每萬人932臺,中國為每萬人276臺。德國和日本裝機密度均排在中國之前。
工業機器人產業資源分佈
在機器人領域,目前發展處於前列的國家中,西方國家以美國、德國和法國為代表,亞洲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為代表。前瞻結合ifr釋出的《2023年全球機器人報告》中統計,全球機器人企業中歐洲機器人供給商佔全球總數;美洲機器人供給商佔全球總數的;歐美機器人供給商合佔全球總數的。
企業競爭梯隊——「四大家族」獨佔鰲頭
從目前中國及全球工業機器人競爭業務規模來看,第一梯隊仍然是被「四大家族」所佔據,且企業在工業機器人行業內具有多年沉澱發展,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都具有明顯的規模和技術優勢;在第二競爭梯隊中,主要由中國上市企業組成,埃斯頓、拓斯達和綠的諧波等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垂直延伸領域擁有一定的行業經驗。
具體來看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公司,其母公司所在地均位於歐洲和日本,其中日本的發那科已經於2023年被中國企業美的收購,但是其核心業務競爭力以及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專利仍掌握在發那科企業自身手中。
從技術水平和企業規模來看,歐洲和日本的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仍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本土工業機器人廠商想要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需要持續不斷的在產業鏈縱向延伸上發力。
工業機器人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
3樓:風過l無痕
2023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大會上公佈最新資料,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呈現快速穩定增長,銷量再次突破新高,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名。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萬臺,同比增長,其中完全自主研發的機器人佔到萬臺,同比增長50%,佔到總銷量的1/3左右。
為什麼中國工業機器人能一枝獨秀呢?我想答案其實要歸功於製造業的全面崛起,整個產業鏈共同進步,最終的結果就是遍地開花。汽車行業我們有比亞迪、蔚來,手機行業我們有華為、小米,這些都在業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就像雷軍在《小米創業思考》中回憶的那樣,中國企業抓住了網際網路發展的紅利,與大國崛起相輔相成。
作為世界500強公司、手機銷量前三的品牌,大家可能不知道小米公司於2023年才成立,而對手蘋果有著五六十年的歷史,三星有著七八十年的歷史。跟這兩個「老夥計」的較量過程中,小米能夠不落下風已經難能可貴,歸功於雷軍前20年的網際網路從業經歷,從金山到卓越網,積累了對行業發展的經驗,最後都運用到了小米公司。
雷軍之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網際網路需要與製造業協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1+1>2的效果,否則單獨發展網際網路就是泡沫經濟,只會埋頭搞製造業無法逃脫低端代工的命運,兩條腿走路才能行穩致遠。其實華為、比亞迪何嘗不是如此?再往巨集觀裡說,中國製造業也正在這樣做,這也是我們能夠行銷全球的主要原因,這輪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4樓:網友
大族機器人每個關節運動範圍±360°,運動效率高,末端能夠到達更多更高難度的位置。而且各關節間採用ethercat匯流排通訊⌄能夠實現1000hz的實時控制重新整理頻率。圖形化軟體設計,軟體控制機器人即時反應,無延遲、失控等現象。
獲得很多國際知名企業如賓士、寶馬、日立等的青睞。
工業機器人現在發展的 怎麼樣 了?
5樓:啞戲買張動車票
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松機器人(300024)、匯川技術(300124)、新時達(002527)和埃斯頓(002747)等;
工業機器人產品進口數量,機車車體進口規模。
海關稅則號總覽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進出口產品海關稅則彙總如下:
注:根據2023年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的稅則號標準,2023年及以前的「搬運機器人(稅則號:84289040)」修改為「工業機器人(稅則號:84287000)」,下同!
數量呈波動態勢
從2017-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進口數量看,整體進口數量較高,2023年相較於前兩年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從數量上看2023年進口數量達到145030臺,為2023年後的新高。
2023年1-4月,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產品進口數量為30202臺。
金額再創新高
從進口金額看,2019-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產品進口金額均呈現上升趨勢。2023年進口金額為億美元,成為進口金額的新高,較2023年增長39%。
2023年1-4月,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產品進口金額為億美元。
進口結構分析
從產品結構看,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主要進口產品中,多功能工業機器人佔比最高,達到67%;其次是工業機器人和噴塗機器人,佔比均為6%。
波蘭為主要進口**國
從進口國別看,2023年中國進口占比重,日本進口金額佔比就達到了近80%,可見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對於日本機器人技術的進口依賴較大。
為什麼工業機器人行業都在發展協作機器人?
6樓:關振翱
協作機器人之所以能夠在疫情大環境下呈現逆勢上揚,在一定程度就是吃了勞動力缺失的紅利。這幾年,製造企業普遍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等難題,針對部分特殊場景柔性化生產的高需求,協作機器人的出現便恰到好處,從而進一步拉昇對其的消費需求。
按照機器人品類的發展規模,在高速增長後必將走進平緩期,而走進平緩期的背後,是機器人產業業態、模式、認知等均趨於成熟。
歷經幾年發展,國內協作機器人在銷量和融資等方面均有強勢表現,整個業態格局慢慢趨於完善。
當下的協作機器人領域,遨博、節卡、珞石、大族等本土品牌大放異彩。與此同時,在國內市場上取得主導地位的各家品牌企業,開啟了在海外市場的爭奪新戰役,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樣的協作機器人領域,業態格局漸趨穩定,隨之,賽道上的品牌梯隊也將逐漸穩定。
事實上,新品類入駐市場往往會由於地域文化和背景差異,導致使用者感知和產品功能在場景滲透等方面的挑戰。不管是新品類匯入新市場,還是在成熟市場的品類裡突圍,品類教育都是很多品牌滲透市場時的痛點。
而協作機器人作為高科技產物,對於品類教育的把控尤為重要!
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帶動行業新發展。在智慧製造的驅動下,智慧、高效、安全的協作機器人受到製造企業的青睞,輔以疫情的催化加速。協作機器人成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細分賽道。
同時,智慧生活理念的不斷增強,使用者對機器人產品的選擇趨向柔性化、智慧化、場景化和安全化。這也意味著協作機器人將適配於更多市場、更多群體。
即打造科學有趣的品牌教育形式,深化品類價值,將為協作機器人產業未來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勢能。
工業機器人為什麼普及這麼慢
工業機器人離普及都還有一定距離。而另一方面,在 工業4.0 來臨前夜,工業機器人內 的研發進度卻在和容工人的流失速度賽跑。很難說誰會走到最後。拋去國產和國外機器人之爭,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於,即便出現了較多成熟廠商,國內 機器換人 的計劃還是沒能完全落地。工業機器人的普及進度,直接制約了行業內諸多廠商的...
工業機器人為什麼需要機器視覺?中國傳動網
在以智慧製造為核心的工業4.0時代背景下,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深入,工業智慧機器人產業市場呈現 式增長勢頭,其中充當工業機器人 火眼金睛 角色的機器視覺功不可沒 那麼機器視覺究竟給工業機器人一雙怎麼樣的 慧眼 能夠大助工業機器人在未來工業自動化 智慧化的工業4.0發展道路上大展拳腳大展拳腳?作...
為什麼要選擇機器人教育,為什麼要學習機器人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模式已從應試教育漸漸向素質教育轉變,開展機器人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機器人是一個具備強大吸引力的平臺,課程知識涉及科學 工程 技術 數學等多方面,藉助機器人這一載體,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計算機 電學 力學 機械原理 數學思維等知識的瞭解與運用,更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