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算不算家鄉風俗?黃梅戲為什麼叫黃梅戲

2024-12-20 14:05:06 字數 5528 閱讀 6160

1樓:快樂無限

黃梅戲是民俗文化,唱大戲是湖北省黃梅縣的民俗,就是當地風俗。

黃梅戲,清道光年間誕生於安慶,以其動人婉轉的唱腔,醇厚甜潤的韻味,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以及載歌載舞的歡快表演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百年間,這個傳唱鄉間草臺的小戲,就迅速崛起為全國五大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名揚天下。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交界的湖北省黃梅縣的採茶民歌。這裡的東北部上去盛產茶葉,每年穀雨前後,成群結隊的青年男女,邊採茶邊編唱民歌,俗稱黃梅採茶調。清代乾隆年間,黃梅縣遭受水災,災民外出逃荒,靠賣唱為主謀生,採茶調遂一路傳播進入毗鄰的安慶府宿松、望江、懷寧等縣。

在這裡,它猶如一顆飽滿的種子埋入沃土,很快就生根發芽。簡單通俗的採茶調逐漸吸收了安慶民歌和民間**的藝術營養,與「花鼓」、「花燈」等民間藝術相結合,借鑑徽劇的表演藝術,運用安慶柔和易懂的方音講唱,加上受到當地民俗風情的影響,到清朝道光年間,終於脫胎換骨形成了一種新的載歌載舞的藝術表演形式,成為一種獨具安慶地方特色的民間戲種——黃梅調,亦稱黃梅戲,並迅速在安慶各地流行。據天柱外史氏《皖優譜》載:

江亦南亦有之」,「他省無此戲也」。

2樓:lulu路路

黃梅戲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算是一種家鄉風俗。

3樓:網友

黃梅戲算家鄉風俗,因為它具有地方色彩。

4樓:拓新化工科技

這個不屬於風俗,應該屬於地方文化,民俗文化!

黃梅戲為什麼叫黃梅戲

5樓:小多肉團

黃梅戲前身即採茶調、採子、黃梅調等,後稱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採茶調,形成於清道光年間,流播於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周邊的廣袤區域。邢繡娘、餘海先等一批先輩藝術家為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流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

6樓:李瑩華啊

回答親親,您好,經過我馬不停歇的查詢和分析,以前北京沒有劇種,徽劇四大班子到北京以後,吸收了崑曲,評劇等劇種的所長,形成了乙個新的劇種。解放以前北京叫北平,所以,那時這個新劇種就叫平劇。解放以後北平改稱北京,平劇也就改稱為京劇了。

黃梅戲是以地名命名的。因為它起源於湖北的黃梅縣一帶。起初只是一種民間小調,解放以後,在黨和人民**的扶植支援下,才逐漸形成戲劇形式,就以黃梅作為這個新戲種的名稱。

7樓:網友

黃梅調在安慶這塊比較流行。然後發展成黃梅戲。黃梅調起源於黃梅縣。

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就像不能因為程長庚徽班進京形成京劇就說京劇是安慶的。黃梅調是湖北的。

而黃梅戲是安慶的。

8樓:咋就這麼帥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黃梅戲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

黃梅戲發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慶地區,戲曲語言為安慶方言。

一百多年以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曰『黃梅調』,"黃梅調"也叫"採茶戲"。

黃梅戲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自己獨特的風格。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為什麼黃梅戲不是黃梅縣的發源地?

9樓:baby速度

隨著嚴鳳英的一齣《天仙配》唱得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更是膾炙人口,安徽省安慶地區的黃梅戲也就成了安徽省的大劇種,而且風靡全國。然而,由黃梅採茶調演變成黃梅戲的發源地黃梅縣卻不在安徽,而在湖北省的東部,由於這種採茶調長期流行於鄂、皖、贛三省相鄰的地區,有部分黃梅調藝人在黃梅縣以東的安徽省懷寧、安慶一帶,採用當地語言演唱,被稱為懷調,也就形成了安慶黃梅戲的前身。他們逐漸地又由小歌舞形式進化成三小戲,並吸收當地的羅漢腔、青陽腔、彈腔加以變化,開始演出《烏金記》、《七仙女下凡》等36出大戲和《打豬草》、《賣鬥籮》等72出小戲。

隨著不斷地演唱,他們在曲調、樂隊、劇目、表演各方面不斷地改進,尤其是旦角丁永泉、生角曹增祥、丑角丁和壽組班進入安慶市區,發展到劇場營業演出,趨向正規化、專業化。在30年代初到上海演出後,受到京劇和其他劇種的影響,從表演和劇目方面更加豐富。1953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成立後,使黃梅戲得到更大發展,僅安徽省就有50個黃梅戲劇團,在湖北、江西、江蘇、福建、臺灣和港、澳地區也都有了專業和業餘的表演團體。

嚴鳳英、王少舫和後起之秀馬蘭等也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10樓:網友

很多人以為黃梅戲的發源地是黃梅縣。其實黃梅戲起源地有安徽懷寧、桐城,湖北黃梅,安徽宿松四種說法。王兆乾(黃梅說的提出人)晚年承認黃梅戲源自「湖北黃梅」「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種說法中,以宿松說最為可靠, 後在清末傳入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為乙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佈地以安慶為中心,遍及中國。

11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一般人習慣認為,黃梅戲發源地是安徽,這是不確切的。黃梅(縣)本身就在湖北,不過,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

一百多年以前,這裡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乙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12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起源在黃梅,安徽,江西三地。這是事實,大家也知道。但是他有個過程,要看在那裡發展的好,根深穩定 。

就像有些地方的戲劇一樣發源在那裡,慢慢的被人們拋棄了,而在別的地方有了,流行了,就變成了當地的東西了。這也不奇怪。安徽的黃梅戲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吧。

不過不管在**,只要現在還在,只要現在人們還愛它,那就是好事情啊!

13樓:來自琅琊山努力的藍雪花

黃梅戲顧名思義發源或發楊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

14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縣是起源 但發展在安徽!

黃梅戲是哪個省的地方戲

15樓:em南有喬木

黃梅戲:

拓展資料:1、簡介: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2、藝術特點: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戲為主,曲調健康樸實,優美歡快,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小調色彩;彩腔曲調歡暢,曾在花腔小戲中廣泛使用;主調是黃梅戲傳統正本大戲常用的唱腔,有平詞、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美大方。

3、黃梅戲鼻祖:邢繡娘,本名秀蓮,因會挑花繡朵,後改名繡娘。生於乾隆十四年,死於嘉慶二十三年(1749-1818),黃梅縣孔壟鎮邢大墩人。

邢繡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16樓:網友

黃梅戲發展成熟於安徽,是安徽的招牌戲,沒有安徽黃梅劇團和老藝術家的努力,黃梅戲不會有今天在全國的影響和成就。現在主要流行於安徽,湖北。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黃梅戲電視劇集有:

啼笑因緣、家、春、小辭店等。另外,秋、西廂記、嚴鳳英、二月、半把剪刀、潘張玉良、孟麗君、玉堂春等也深受好評。

黃梅名家:嚴風英,王少舫,黃新德,馬蘭,楊俊,吳亞玲,吳瓊,周莉,張輝,蔣建國,韓再芬,韓軍,於順,李文,劉華,周珊,孫娟,周源源,等等,數量較多,不勝玫舉。

八十年代的五朵金花是:馬蘭,楊俊,吳亞玲,袁玫,吳瓊當今安徽黃梅劇院的院長是蔣建國,湖北黃梅劇院的院長是張輝。

17樓:社會你的郭哥哥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黃梅鄉黃梅村,後傳到了安徽省安慶一帶。成為安徽境內的大劇種,後通過一代大師嚴鳳英的影響,黃梅戲逐漸發展到全國,大概在60-70年代又回到了湖北,所以黃梅戲為湖北和安徽兩省的地方戲。

18樓:網友

安徽省懷寧縣石牌鎮,曾經的安徽首府首縣。現在是中國黃梅戲小鎮。

19樓:網友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地方戲之一,舊時稱為黃梅調,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安慶市周邊地區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區。黃梅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的採茶歌,傳入安徽省安慶地區後,又吸收了當地的民間**,發展形成了這個劇種。

黃梅戲載歌載舞,唱腔委婉動聽,表演樸實優美,生活氣息濃厚,受到了人們普遍的歡迎。著名演員有嚴鳳英、王少舫、馬蘭等,演出的傳統劇目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等。

20樓:安慶之聲

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21樓:夢精靈

湖北人所謂的黃梅戲跟安徽黃梅戲難道大家都分不開麼?腔調完全不一樣啊。早年湖北人去我們門口唱的那種調調是黃梅戲嗎?

恐怕他們自己都忘光了。沒事搜搜代表作《為救李郎離家園》的作詞作曲人是誰,女駙馬創作人是誰?《樹上鳥兒成雙對》作詞作曲創作人是誰?

――就是石白林,陸洪非,明明他們就是安徽黃梅劇團人啊。

22樓:田雨地暖

越劇也稱。

紹興戲,清末起源於。

浙江嵊州。即古越國所在地。

而得名)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發祥於上海和杭州,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

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越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

一、全國第二大劇種。

在2006年5

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什麼是黃梅戲?

23樓:易書科技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發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慶地區,戲曲語言為安慶方言。一百多年以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日「黃梅調」,也叫「採茶戲」。

黃梅調又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黃梅戲。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

黃梅戲名家有嚴鳳英、王少舫、吳瓊、張雲風、韓再芬、馬蘭等。經典劇目:《打豬草》、《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牛郎織女》、《夫妻觀燈》、《藍橋會》等等。

黃梅戲著名演員有黃梅戲演員馬蘭

嚴鳳英 王少舫 吳瓊 韓再芬 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老一輩有嚴鳳抄英,王少舫,潘景俐 襲,黃宗毅,丁同,黃厚生,潘啟才,劉廣慧,丁俊美等,稍老一輩有馬蘭,黃新德,陳小芳,汪靜,汪莉,張輝,蔣建國,劉華,王成,吳瓊,楊俊,吳亞玲,李文,周珊,餘順,孫娟,周媛媛,卯建琳,徐君等,韓再芬,趙媛媛,董小滿...

黃梅戲馬蘭的職業黃梅戲馬蘭現在做什麼?

借鑑 馬蘭現在在上海戲劇學院工作,基本上是離開黃梅戲專業了,但是她的每版一次行動都被畫上權黃梅戲符號,或者是帶著黃梅戲的旋律去的!這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她只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是迄今為止國內既囊括了舞臺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 又囊括了電視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

黃梅戲經典選段有哪些,經典的黃梅戲選段有哪些?

比較經典的本戲有天仙配 女駙馬 對花天女散花 女駙馬伕妻雙雙把家還 夫妻觀燈 到底人間歡樂多 菩薩調孔雀東南飛 葬花扮皇帝 十八相送 黃梅戲經典選段 基本介紹 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 廬劇 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黃梅戲起源地有安徽懷寧 桐城,湖北黃梅,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