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辦理理財業務時,有哪些必須警惕的套路?

2024-12-27 12:10:03 字數 4402 閱讀 8784

1樓:子安環球趣事

首先,「理財變保險」恐怕是最高發的一種套路。

銀行通常會和其他金融機構有合作,代銷它們的產品。這屬於銀行的中間業務,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之一。

而在這些代銷產品中,要數保險產品最多。並且對於銀行工作人員來說,銷售保險產品能拿到的提成也是最多的。

所以為了業績和工資,很多工作人員會可了勁兒地向你推銷保險。

關鍵是,很多時候他們還不告訴你這是保險,只告訴你這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風險很低,幾年後就可以取出。

但當幾年後你想取出時,卻被告知這是一款保險產品,要退休後或者多少歲以後才可以取出。

甚至有些時候,他們還會說當時賣你產品的不是他們銀行的人,是保險公司的人員在那駐點。

那時候,你就很被動了。

還有些工作人員會向你誇大理財收益。

比如某款產品的預期年化回報率範圍是3%到9%,他會向你強調這個9%的收益。

但他不會告訴你的是:

這其實是一款結構性產品,也就是產品的一部分資金大致保障本金,另一部分拿去外匯、**、**之類的東西去,博取高收益。

所以基本上是達不到最高收益的,最後大概也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水平。

還有一種情況是,工作人員可能會無視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故意對你迴避或者弱化產品的風險。

他們為了賣出有業績考核的某種風險較高的產品,可能會忽視你真實的風險承受能力,一味地說這款產品的好,就是不提他的風險有多大。

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是,你買了和你的需求不符或者風險不匹配的產品。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在購買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投資方向。

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投資於貨幣市場、債券類產品等具有良好收益性與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這些風險相對較小,實現預期收益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

未來公募理財產品將可間接投資於**,投資的範圍擴大後,有利也有弊,因此我們在選擇產品時一定要檢視清楚投資方向。

最後,如果你被銀行理財的銷售套路坑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挽回呢?

如果銀行確實存在著銷售誤導,可以到銀保監會去舉報,要求銀行賠償損失。

若無結果,還可以委託律師介入處理,向法院提起訴訟。

但在實際操作中,是不是存在誤導並不好判定。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最開始就避免誤導。

2樓:網友

理財變保險」恐怕是最高發的一種套路。還有些工作人員會向你誇大理財收益。工作人員可能會無視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故意對你迴避或者弱化產品的風險。

3樓:鹿哥哥

我們在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尤其是金融理財業務,一定要注意辨別員工推薦的理財產品收益的真實情況,很多員工都會誇大收益來吸引眼球,其次就是要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很多員工會無視或者弱化推薦產品的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產品三大套路

4樓:小百科

套路一:模糊自發與代售。(這幾乎是行規,不管大小銀行,基本都有這種情況,因為理財經理及其業務部門都是有業績考核的,為了完成kpi,自然會自降道德底線)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理財經理往往注重宣傳收益率,強調銀行的信譽背書,不太會主動告知這款產品是銀行自行發行的,還是代售的,這些關乎風險的事情,常常被刻意隱瞞了。

比如,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南京某銀行代銷的**產品「鑫元**」,虧損超13%,但銀行在銷售時對投資人不但沒有說明風險情況,甚至許多投資人都不知道,該產品並非銀行自己的產品。說白了,這款**產品只是在銀行代銷(幫別人賣),銀行依據銷售情況拿提成返點而已,並不承擔產品的風險,不過坑人的是,銀行為了錢,只是一再強調「半年絕對回報13%」。

套路二:理財變保險。除了自發的理財產品,銀行還會代銷保險、**、券商計劃、信託資金業務等。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本來是去買理財,賺取收益的,但被理財經理混淆了概念,結果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保險,等悔悟過來發現,我去,我的本金及收益呢?

套路三:神秘的預期收益率。買理財,你肯定最關心收益率,但收益率其實是有很多花樣的,不小心,可能就會被帶坑裡了。

銀行理財有哪些需要注意?銀行理財的三個秘密

5樓:小王說法律

在理財市場,銀行一直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是老百姓買理財的主要根據地。雖然大家看中銀行的背景,覺得銀行理財安全靠譜,但是銀行理財也經常爆出各類事件。那麼銀行理財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面就來簡單聊一聊,請看下文。

銀行理財有哪些需要注意?

一、銀行產品按單利計算。

但是銀行產品是按照單利來計算的,很多產品銀行是一次性結算利息,或者是定期返息,但是利息不會自動再投入,所以想要爭取更多預期收益的投資者,需要自己再安排收到的利息怎麼理財。

二、銀行理財不保本不保證預期收益。

現在銀行保本理財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是監管的要求。銀行理財的本質是代客理財,預期收益和風險都是由使用者自己承擔的,銀行只是賺個中介費或者管理費,出了事你要找銀行兌付是不太實際的,所以在**銀行理財之前就要看清楚產品說明書,瞭解相關風險等級以及產品投向,做到心裡有數。

三、銀行理財可能是保險。

很多人去銀行買的理財,可能最終拿到的是保險公司的產品,銀行工作人員推介這類產品佣金最高,所以它們會不遺餘力地忽悠你去買。

但是,這類產品預期收益低而且流動性很差,對於投資者是很不利的,往往理財經理承諾的高預期收益最終不及預期,或者需要用錢提前退出卻發現退保要損失一大筆錢,在銀行買理財尤其要注意這個坑。

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銀行為什麼會推薦理財產品?

6樓:阿會問答小屋

因為理財產品也是銀行獲取利潤的一種途徑,人們通過買理財產品,會把資產放到該銀行,大大提高了銀行的效益。

7樓:hyd大川

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是想讓投資者投進他的產品,給他充足大量的庫錢。

去銀行辦業務的時候,為什麼銀行人員會拼命推薦理財產品?

8樓:英語聽力王子

因為推薦理財產品的話,他們也有提成啊,銀行裡的工作人員也是人啊,他們也想賺錢,他們也想錢賺得多一點。而且現在的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

9樓:千紙鸖

因為銀行工作人員,基本底薪不是很高,所以現在很多銀行都會進行銷售提成,所以一般銀行人員會拼命的推薦理財產品,這樣他們也就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資。

10樓:平安銀行我知道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管理財物。平安銀行有多種理財產品,不同理財產品預計收益率及計息方式、投資方向,風險均不一樣,有保本也有非保本的,有定期理財也有活期理財,您可以通過平安口袋銀行app-金融-理財,詳細瞭解及購買。

11樓:晨曦

因為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幾乎沒有人購買,對於銀行的業務造成了一定的虧損,所以銀行人員才會拼命的推薦。

12樓:網友

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有這個任務,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想提高自己的收入。

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有什麼技巧?這三個小技巧不容錯過!

13樓:小張漲知識

銀行理財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在買賣交易的過程中也是有很多學問的,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小技巧,畢竟理財的目的是賺錢。

首先,在購買的時候要看產品的風險等級,陸輪枯一般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和激進型產品(r5)這五種,數字的增加代表風險的加大。

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是屬於低風險,低收益,基本上能保證本金不會損失。

平衡型產品(r3)是可以投資於**、外匯等高波動性,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有一定的本金風險。

進取型產品(r4)是掛鉤**、**等高波動性,高風險,是屬於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風險對比平衡型產品(r3)是要大的。

激進型產品(r5)是投資於**、**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對比進取型產品(r4)是要風險大一點,總得來說是屬於風險極大的。

因此,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要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你去銀行購買的話,一般是會有乙個風險問卷,你可以填一下,看自己屬於哪個型別的,對自己理財也有個瞭解。

桐蘆 其次看產品的型別,比如說:你想買**,那麼**的種類就很多,每個不同的種類代表不同的風險,一般貨幣**是最小的,其次是債券**,然後就是**型**和混合**了。一般是高收益伴隨高風險。

最後是分散投資了,我們在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儘量不要把所有錢全部都投資在乙個理財產品上,雖然這樣收益**的早洞時候能集中的賺錢,但如果是虧損的時候,就會集中虧錢的,分散投資理財產品的好處就是,萬一出現風險,不會全部都是虧損的狀態。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包括什麼

一 定義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 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 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資訊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並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

好廉惠信用卡黑白戶辦理,理財

首先您得需要知道您要辦理的是哪家銀行的信用卡。各大銀行的信用卡辦理原則不一樣,但是最基本的都是要求有固定 要求是本市的 有辦公地址 有住宅地址 有名片及工作單位 當然工作單位的性質也是有關係的,單位越好額度越大。在本市是否有住房 學歷 學歷當然是越高越好,通常情況下學歷越高工資越高。至少中國人是這麼...

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是直接融資嗎,銀行理財產品業務 是直接融資嗎?

銀行的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表外資產,不算做直接融資,但是從外表看,是屬於直接融資的外表,但是要注意的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屬於銀行拉存的方式之一。融資有多種形式和方式,不能將銀行理財產品全部都說成是融資的。理財產品有銀行自行開發的品種也有 形式銷售的,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時請注意檢視你簽約的理財產品協議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