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潮秀曼
中國大典詩歌的節奏是依據雙語的特點建的,既不是長短格,也不足輕重格,而是由以下兩種因素決定的。
首先是音節和音節的組合。漢語乙個字為乙個音節,四言詩四個音節一句,五言詩五個音節一句,七言詩七個音節一句,每句的音節是固定的。而一句詩中的幾個音節並不是孤立的。
一般是兩個兩個地組合在一起形成頓。頓,有人叫音組或音步。四言二頓,每頓兩個音節;五言三頓,每頓的音節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頓,每頓的音節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必須指出,頓不一定是聲音停頓的地方,通常吟誦對倒需要拖長。頓的劃分既要考慮音節的整齊。又要兼顧意義的完整。
音節的組合不僅形成頓、還形成逗。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顯著的那個頓。中國古、近體詩建立詩句的基本規則,就是一句詩必須有乙個逗,這個逗把詩句分成前後兩半,其音節分配是: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林庚先生指出這是中國詩歌在形式上的一條規律。並稱之為「半逗律」。
他說:「『半逗律』乃是中國詩行基於自己的語言特徵所遵循的基本規律,這也是中國詩歌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徵。」
2樓:匿名使用者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
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
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麼是韻,那卻不太簡單。
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拚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乙個漢字用拚音字母拚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聲母,ōng是韻母。
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聰"c 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 ,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試看下面的乙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常掃淨無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l ái )。
這裡"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 "遶"(繞)字不押韻,因為"遶"字拚起來是r ào ,它的韻母是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還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這種i ,u ,ü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
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 á)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麻"、"家"、"瓜"的韻母是,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迴環的美。
但是,為甚麼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並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
什麼是節奏與韻律?
3樓:白雪忘冬
節奏與韻律,節奏原是指**中節拍的長短,這裡指在裝飾圖案設計中各元素(如點、線、面、形、體、色)給觀者在視覺心理造成的一種有規律的秩序感、運動感。
它們可以是大小、輕重、虛實、快慢、曲直的變化所帶來的秩序感;韻律原是指詩歌中抑揚頓挫產生的感覺,這裡指在圖案緩扒賀設計中要求各元素之間風格、樣式在統一的前提下存在一定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下有一定的反覆存在。
如圖,畫面中的元素都向有風吹拂一樣朝著畫面的右方飄浮,主體的花樣和葉子形成了一種有規律的運動感,幾片點狀的小葉子以弧線型秩序感反覆出現,體現了畫面的節奏與韻律關係。
古詩節奏劃分規律
4樓:oh娜娜
古詩節奏劃分規律:古詩的自然聲律節奏、古詩的意義結構。
詩經》的時代,主導的詩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響下,古詩逐漸形成了以兩個音節(即兩個漢字)為一節拍的聲律特點。
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五七言詩雖然也是以一節拍兩音節為主,但與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幾個完整的節拍外,還有乙個畸零的單音節,五言是兩個節拍外加乙個畸零單音節,七言是三個節拍外加乙個單音節。單音節有兩個作用:一是更便於體現詩叶韻所帶來的韻律美。
五言、七言的節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個作用是使詩句更具頓挫、變化之美。
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
五七言詩之所以成為古典詩歌主流形式,還與它有著更強的意義表達功能有很大關係。人們發現,各句中那個畸零的單音節如此顯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為表達的中心。當然,根據意義的需要,單音節的位置就不僅可以置於句末,也可置於句中。
這樣,古詩就出現了兩種常見的意義結構:一,單音節在末尾。五言詩為二二一,七言詩為二二二一,這是符合自然的、經典的聲律節奏。
第二種,單音節在句中。五言為二一二,七言詩為二二一二,這也是比較常見的 。
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讀少府之任蜀州》。
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
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
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
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古詩韻律有哪些
5樓:承吉凌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於拼音中所謂的韻母。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古詩詞的範圍太廣了,以律詩為例。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明清代常查閱《詩韻整合》,《詩韻合壁》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明清代的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上平聲15韻: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下平聲15韻:一先 二蕭 三餚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鹹這些只是代表字。
表示韻母的種類。有些字的發音,古代和現代不一樣,所以這些只能做為一種參考。
英語的韻律節奏到底是什麼,節奏韻律是什麼意思
英語的韻律 節奏包含有語言流中如何停頓 意群的劃分 在兩個停頓中間的單詞的重音和快慢及連讀 弱讀和省略 以及語氣和語調等。1 音節。英語是字元化的多音節語言,英語的韻律 節奏之一,就包括連讀 弱讀 省略。漢語是方塊漢字為基礎的單音節語言,漢字也可能不全是單音節的,這帶來的結果就是,講一口流利的漢語的...
古詩韻律操真的歌詞古詩韻律操的歌詞
告訴你來告訴他,告訴爸爸和媽媽。背誦古詩並不難,一背一串頂呱呱。你對上來我接下,我們一起來背吧。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東風滿天地,貧家獨無春。負薪花下過,燕語似譏人。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初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眾鳥高飛盡,...
詩詞的韻律是什麼什麼是詩詞的韻律
其實就是類似現在的字典啦。把漢字按照韻編排而成的韻書。是一種音韻工具書。不過現代用得少了。比如一冬韻等等。你想看著方面的例子最好的教材就是以前寫給學韻律的啟蒙者的蒙學讀物啊,比如 聲律啟蒙 摘抄點點 一 東雲對雨 雪對風 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 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 六鈞弓 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