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林愛數碼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這種體系科學的闡述了表演的科學規律。它的主旨在於表達人的「天性」,這種是說,演員不能好像存在舞臺,而是真正存在舞臺,不是在舞臺上演戲,而是在過生活。演員應該是舞臺上活生生的人,遵循生活,遵循規律,在規定情境裡去感動觀眾,去聽,去看,去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也被稱之為體驗派,它會要求表演者不是去模仿人物,而是去感受人物再去成為人物,也要求表演者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有著真實的體驗。
2、布萊希特體系。
這種體系構造起了新一類的戲劇,叫做史詩戲劇。核心主旨就是:「間離方法」和「陌生化效果」。
演員,觀眾和角色之間的辯證關係上主張表演者高於角色並駕馭角色,表演劇中的人物而不是去融入到角色的人物中去,隨時進入,隨時跳出,對於舞臺把控能力強,表演者也必須與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做到一種「雙重形象」,就所謂的表演者是表演者,但也是劇中的人物,在保持一定的距離下利用表演者高超的演技來表現劇中人物。
3、梅蘭芳體系。
這種體系就是一種寫意的表達形式。寫意是指中國古代戲曲藝術和美學的思想相融合的乙個命題。梅蘭芳體系在戲曲的表現當中,重點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突破時間的限制,以舞臺虛擬,動作虛擬,來去營造乙個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但又很富有意境的舞臺世界。
梅蘭芳體系也被稱為程式化的表現手法。
戲曲把這種體驗過的人物形象,通過程式化的手法加工再創造的表現出來。這種程式化的方法不是話劇藝術的模仿的方式,更多帶給觀眾的還是一種形式感,觀賞性。
三大表演體系的形成:
人們根據他們演劇方式、戲劇觀念、美學思想的不同,把他們分別概括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布萊希特體系;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藝術。
體系。這三個體系,從舞臺藝術實踐看,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演劇方法;從戲劇理論上看,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戲劇觀和戲劇美學思想;從戲劇藝術風格上看,是三種不同的戲劇藝術流派;從戲劇史的角度看,它們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文化形態。
三大表演體系都是什麼
2樓:雲南樹藝教育
世界三大表演藝術形式,分別是布萊希特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和梅蘭芳體系。
1、布萊希特其實就是說化身為角色,用盡心思去研究每乙個心理和行為的細節,然後完全的還原,這個代表作品應該是《雨人》,其中的那個哥哥,演技派戲骨達斯汀霍夫曼闡釋的,荷里活拍片的時候好像普遍都要去體驗角色,就是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中章子怡也是和盲女一起生活過幾個月。當然這樣的電影有個問題就是,準備週期太長,對演員的天賦要求太高,如果你不是演戲的材料,就是再怎麼體驗沒用。所以荷里活的演員貴,是有他貴的道理。
2、梅蘭芳體系,也可以說的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表演體系,它有乙個固定的正規化,這個正規化是從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的集合,一顰一笑都是規定動作,每乙個腔調你都要在譜,核心講的是功夫兩個字,而感人至深靠的是「熟而生巧」,在明白自己對自己的功夫絕對把握的基礎上,在進行個性話的調整。就這一點言,除了中國有這種比較深厚文化同時廣的流傳度的基礎上才會有的表演體系。
3、斯坦尼斯體系,其實就是比較套路化的東西,有一套固定的對於不同感情不同場景同樣的表達,然後用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無論編劇寫成什麼樣子,演員要按自己的理解來表演,個人理解,這種流派相對比較適合於普通人,可能不是那麼有天賦的人,給你一套東西,你在這個基礎上發揮。這種體系應該是舞臺劇話劇用的比較多,中國很多演技派演員大部分都是這種流派,黃磊老師也是一樣的。但是這個流派對於原著和原作者的還原方面就差很多了,因為你的出發點是,你不可能成為角色,那麼你就不會在貼近角色上下功夫。
與布萊希特體系比,他還原的是人物的心理,而布萊希特還原的是形神。
3樓:青林
以前有過三大表演體系的說法,但是三大表演體系的提出者早已經推翻了自己的這一觀點。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誰知道世界三大表演派系是哪三大派系?
4樓:網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布萊希特體系以及梅蘭芳體系。
5樓:匿名使用者
布氏體系,德國的布萊特體系。
京韻大鼓三大流派及藝術特徵
劉派 白派和駱派是京韻大鼓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大流派,演唱各具特色。劉派 唱腔是劉寶全綜合胡 十 宋五 霍明亮三家之長加以創造而形成的。他還把京劇 河北梆子 石韻 蓮花落 馬頭調等的表現手法熔冶到京韻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他創造的唱腔既剛勁又華美,既莊重又俏皮,有時借鑑京劇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
世界三大園林體系是什麼世界三大園林體系是?
傳統的世界園林分為三大體系 東方園林體系 西亞園林體系 西歐園林體系。東方園林體系以中國為代表,影響到日本 朝鮮 東南亞地區,以自然式園林為主,典雅精緻,意境深遠。西亞園林體系以伊拉克 波斯為代表,影響到中東地區,主要是花園和教堂,形成了伊斯蘭教的園林特色。西歐園林體系以英國 法國和義大利為代表,以...
簡述三大流派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觀點
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他們的基本假設是 行為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他們把環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為看作是反應,認為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