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的特點是什麼,卞和是怎樣的乙個人

2025-01-28 08:15:25 字數 2117 閱讀 7989

1樓:史省三

卞和的特點是執著,但是不懂得變通。

卞和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荊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

都被認為是石頭,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隨後楚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卻果真是寶玉,遂稱此玉為「和氏之璧」。

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卞和因此由於獻玉而聞名古今。

卞和這種不屈不撓,敢於較真的精神,的確讓人欽佩、感動。然而,若從思想方法的角度看,他在反覆獻玉不被接受以後,並沒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從方法上加以改進,這又是一種悲哀。

2樓:輝懷

333333你是乙個神經病,天天發毛雨。

卞和是怎樣的乙個人

3樓:網友

卞和是乙個具有真才實學,不怕打擊,堅持真理,超強的意志力,忠於祖國,堅持不懈的人。

4樓:知軒知軒

卞和是眼力非凡,境界出眾,意志超群的人。

第一,他能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發現玉璞,並認定其寶璧的價值,說明他眼力非凡。

第二,得到玉璞,不是據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獻給朝廷。說明他思想境界出眾。

第三,和氏儘管歷盡磨難,但他堅持真理的初衷不改,說明他意志超群。正是這非凡的眼力、出眾的境界、超群的意志,共同構成了和氏這個貞士的崇高形象。

5樓:匿名使用者

執著的男人,好好的寶物自己不要,非要去獻給楚王,才雙腳被砍。

卞和是乙個怎樣的人?

6樓:生活老師玲兒

卞和是眼力非凡、境界出眾、意志超群的人。

卞和被世人尊為「白玉祖師」,奉為「白玉真人」。「太上經」曰:道之積成,託形立影,與時翱翔,有形無體,謂之真人。卞和逝去已兩千餘年,其美名與時翱翔,其偉業與時俱進。

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時楚滾猜國。

人。又名和租備吵氏。是和氏璧的發現者。《韓非子·和氏》記載,卞和於荊山上伐薪偶爾得一璞玉,先後獻於楚厲王。

楚武王,卻遭楚厲王、楚武王分別砍去左右腳,後「泣玉」於荊山之下,始得楚文王。

識寶,琢成舉世聞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弊侍和獻璧」「卞和泣玉」等故事。

卞和籍貫爭議

對於卞和的籍貫問題,有人認為卞和是安徽懷遠縣。

人。卞和得玉於荊山是事實,全國共有四處荊山,分別在湖北省南漳縣。

西部、在陝西省閻良區。

三原縣、富平縣。

三地交界處、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和安徽省懷遠縣西南,其中以湖北荊山最為出名,把卞和與所處的年代相結合,便不難發現,卞和是湖北荊山(襄陽市南漳縣)人。

雖然卞和生卒年月無從考證,但由「卞和獻玉」的故事可以得知,卞和是生活在楚厲王、武王、文王時期,也就是西元前757年至677年之間,楚武王是西元前740年繼位,也就是說卞和在西元前740年之前就已存在。

楚國早期是在丹淅至荊山一帶活動,史學界已無異議。當時楚國面積很小,據《左轉·昭公二十三年》記載:「若敖、蚡冒至於武、文不過同」,周制「方百里為同」,就是說楚國到武、文王時期面積不過百里。

這裡與安徽懷遠縣相距何止百里,更何況當時楚國周邊還有很多的諸侯小國,楚國大面積開疆拓土是楚武王之後的事了。

7樓:困是個畫渣

善良,忠誠,卞和是眼力非凡、境界出眾、意志超群的人。

卞和是乙個怎樣的人

8樓:網友

我覺得他很幸運在最後遇上了文王,使得絕世寶玉得到了它應有的地位。

卞和怎麼讀

9樓:富貴

卞和: biàn hé。

拓展資料】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時楚國人。是和氏璧困毀的發現者。

韓非子·和氏》記載,卞和於荊山上伐薪偶爾得一璞乎高玉,先後獻於楚厲王、楚武王,卻遭楚厲王、楚武王分別給予臏刑懲罰,後「泣玉」於荊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識寶,琢成舉世聞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和獻璧」「卞和泣玉」等故事。

不能完全確定到底有關卞和的籍貫問題,因為《中國名勝詞典》、《汪頃備塗山荊山記所見》提到卞和以及卞和洞,目前在蚌埠市懷遠縣不僅有荊山和卞和洞(當初發現以及打磨和氏璧的地方),而且塗山也是隔河相望。

放鬆活動的特點是什麼,熱身和放鬆的特點是什麼?

放鬆與熱身有同樣的作用,在運動中,血液迴圈加快,血液的量也增加了,特別是四肢部分。如果馬上停止運動,血液會囤積在下肢而給心臟造成多餘的負擔。靜力性放鬆是比較好的,伴有輕 一類可以調節呼吸節奏的那種 熱身和放鬆的特點是什麼?第一,熱身運動先慢跑1到2圈,然後呈體操隊形散開按從頭至腳,從區域性到整體的順...

曹操身邊美女無數,為什麼卑微的卞夫人是他一生的摯愛

所謂的卑微僅僅是出身不好而已,有句話叫 英雄莫問出身 一個人能不能成為英雄豪傑,因素很多,不要拘泥於出身,朱元璋還當過乞丐要過飯呢。因此,向曹操這種非同凡響的人物,絕對不會把眼光侷限於出身,而且曹操自己出身也很差,他親爹是過繼給太監當乾兒子的,曹操是太監的孫子!對太監的孫子,要是計較出身,他也好不到...

卞和獻玉的故事,用文言文概括,大左右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