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中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也是抗生素生產大國:年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出口3萬噸,其餘自用(包括醫療與農業使用),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美國僅13克)。
據2006~2007年度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結果顯示,全國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高達74%。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發達國家,醫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僅為22%~25%。中國的婦產科長期以來都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上海市長寧區中心醫院婦產科多年的統計顯示,目前青黴素的耐藥性幾乎達到100%。
而中國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則高達70%,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
另據1995~2007年疾病分類調查,中國感染性疾病佔全部疾病總髮病數的49%,其中細菌感染性佔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說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每年有8萬人因此死亡。這些數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意思 是用藥還是?
藥分:抗生素類藥物的分析
3樓:健康小知識
第二十章 抗生素類藥物的分析。
第一節 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分析。
一、基本結構與性質胡嫌: 6-氨基青黴烷酸(6-apa) 7-氨基頭孢菌烷酸(7--aca)
性質: 1、溶解度:遊離羧基酸性。
2、具旋光性。
3、紫外吸收特徵。
4、β-內醯胺環不穩定性。
二、鑑別試驗:
1、鉀、鈉鹽的火焰反應。
2、呈色反應:羥肟酸鐵反應、硫酸-硝酸反應、茚三酮反應、斐林試劑反應3、沉澱反應:稀酸中析出沉澱。
4、光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光譜5、色譜法:薄層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
三、含量測定:
1、碘量法:青黴素族的經典測定方法,2000收載注射用苄星青黴素2、汞量法:2000青黴素鈉、普魯卡因青黴素、青黴素鉀3、酸鹼滴定法:β-內醯胺環被鹼水解。
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5、高效液相色譜法。
第二節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分析。
一、鏈黴素: 鑑別試驗:
1、 茚三酮反應:(氨基糖苷結構,2、 α氨基酸性質)
2、n-甲基葡萄糖胺反應:(elson-morgan)3、麥芽酚(maltol)反應:鏈黴素特有反應4、坂口(sakaguchi)反應:水解產物反應5、硫酸鹽反應:伏空。
6、薄層色褲廳手譜法。
二、慶大黴素:
1、茚三酮反應。
2、n-甲基葡萄糖胺反應(elson-morgan)第四節 四環素類抗生素的分析。
鑑別試驗:1、濃硫酸反應。
2、三氯化鐵反應。
3、氯化物反應。
4、紫外 5、螢光。
6、薄層。
關於抗生素抗藥性產生的**
4樓:網友
呵呵,我個人也是覺得應該是抗生素的環境決定了細菌的耐藥性。
至於證明,我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長期的服用或者是濫用抗生素而導致了細菌對某種抗生素的耐藥性,因此只需要對某一類細菌進行實驗證明即可。
已知某種抗生素可以抗該種細菌,因此,就針對該細菌進行驗證實驗1.取大量該種細菌,然後在該種細菌的菌落裡放入適量的抗該細菌的抗生素,進行培養。
2.觀察該細菌的菌落情況,如果該細菌沒有被徹底殺死,就繼續往裡邊加抗該細菌的抗生素適量,反覆進行數次,直到某一次觀察到,加入的抗生素上長滿了改種細菌,就可以證明,長期反覆使用抗生素或者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的耐藥性。
呵呵,個人觀點,如果不對不要見笑哈,希望對你有幫助~~~
5樓:千葉荻蘭
年的影印平板實驗好像是可以證明微生物抗藥性突變是在接觸藥物前就已自發產生的。
6樓:網友
不是 是抗生素環境選擇了產生耐藥性的菌株。
抗生素檢測的發展趨勢
7樓:煙清珈藍
國內外使用最廣泛的還是液相色譜法及其聯用技術。高效液相色譜具有靈敏度高、精確度高、分析效力高以及檢測限低、特異性強的優點,同時也存在儀器昂貴、操作繁瑣、需要專業的分析操作人員、樣品處理複雜、成本高的缺點。所以,該種方法很難成為一種常規檢測技術。
人們也在嘗試著將一些新的方法引進到畜禽廢水抗生素的檢測中,例如,酶免疫分析方法和毛細管電泳分析方法等。酶免疫分析方法具有簡便、靈敏、快速以及成本低的優點,但是其檢測的結果還要通過ms的驗證才能確證,而且國內對試劑盒的使用主要還是從國外進口,**昂貴。我國是乙個農業大國,畜禽養殖業正在從分散式向集約化模式轉變,畜禽養殖廢水量不斷的增長,抗生素對周圍水體的汙染將會更加的嚴重。
現有的檢測技術還不能完全檢測到水體中的各種類的抗生素,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以及社會對畜禽廢水中抗生素汙染的重視,一種簡便、快速、準確、高效以及廉價的檢測方法,將是我國今後研究和開發的目標。
藥物分析:抗生素類藥物分析概述
8樓:昝唐
抗生素類藥物種類繁多,性質複雜,目前已達300多種,95版藥典已收載原料及該類製劑104種。
特點:生產技術複雜、不易控制,異物汙染可能性較大(雖經精製提純,仍常含有雜質);多數不穩定,分解產物帶入,使降低、無效或有毒性。
各國藥典均制定了「性狀、鑑別、檢查及含源攔拿量測定(效價雹搭測定)」
檢查項下,除「水分、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酸鹼度、乙醇中不溶物、硫酸鹽、熾灼殘渣、重金屬」外,還規定「異常毒性、熱原、降壓物質、無菌」等,此外,還規定「結晶性、抽針試驗、懸浮時間與抽針試驗、吸碘物質」 等。
效價測定方法生物學法和化學及物理化學法兩大類:
生物學方法:是以抗生素對細菌的效應(抑制細菌生長或殺菌力)作為衡量效價的標準。優點:
原理和臨床使用的要求一致,更能夠確定抗生素的醫療價值,方法靈敏度高,純度要求低,適用與已知或新發現的抗生素,同一類不需分離,可一次測定總效價。缺點:操作步驟多、測定時間長,誤差大。
化學及物理化學法:是利用其特有的化學和物理化學性質及反應而進行測定。適用於提純的及化學結構已確定的抗生素,迅速、準確、專屬性強。
缺點:雜質往往有相同的結構,對純度要求高,一類抗生素的共同結構反應時,所得結果,只能衡巧代表藥物總的含量,不代表生物效價。
通常理化方法要求:正確可靠、專屬性強、操作簡便、省時、試劑易得、樣品用量少、測定結果與生物效價一致。
目前各國藥典所收載的理化方法測定的抗生素有:β-內醯胺類、氯黴素類、及灰黃黴素等,其中hplc法應用越來越廣,美、英、日等有數十種;中國藥典95版37種頭孢菌素族抗生素原料及製劑,有14種採用hplc法。
本章主要討論β-內醯胺類、氨基糖甙類、四環素類抗生素的物理化學性質、鑑別反應、雜質檢查、含量測定原理與方法及有關質量等問題。
藥物分析筆記:抗生素類藥物的分析
9樓:吳主任聊健康
-內醯胺類抗生素的分析。
一、基本結構與性質: 6-氨基青黴烷酸(6-apa) 7-氨基頭孢菌烷酸(7——aca)
性質:1、溶解度:遊離羧基酸性。
2、具旋光性。
3、紫外吸收特徵。
4、β—內醯胺環不穩定性。
二、鑑別試驗:
1、鉀李蠢、鈉鹽的火焰反應。
2、呈色反應:羥肟酸鐵反應、硫酸-硝酸反應、茚三酮反應、斐林試劑反應。
3、沉澱反應:稀酸中析出沉澱。
4、光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光譜。
5、色譜法:薄層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
三、含量測定:
1、碘量法:青黴素族的經典測定方法,2000收載注射用苄星青黴素。
2、汞量法:2000青黴素鈉、普魯卡因青黴素、青黴素鉀。
3、酸鹼滴定法:β-內醯胺環被鹼水解。
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正隱[醫學 教育網 蒐集整理]5、高效液相色譜法。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分析。
一、鏈黴素:
鑑別試驗:1、 茚三酮反應:(氨基糖苷結構,2、 α氨基酸性質)2、n-甲基葡萄糖胺反應:(elson-morgan)
3、麥芽酚(maltol)反應:鏈黴素特有反應。
4、坂口(sakaguchi)反應:水解產物反應。
5、硫酸鹽反應:
6、薄層色譜法。
二、慶大黴素:
1、茚三酮反應。
2、n-甲基葡萄糖胺反應(elson-morgan)四環素類抗生素的分析。
鑑別試驗:1、舉擾廳濃硫酸反應。
2、三氯化鐵反應。
3、氯化物反應。
4、紫外。5、螢光。
6、薄層。
為何長期服用抗生素類藥物也會引起疾病
因為抗生素本身就有 1 過敏反應。由於個體差異,任何藥物均可引起過敏反應,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嚴重的過敏反應可在短時間內致人死亡。易引起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的藥物主要有青黴素類 頭孢菌素類 氨基糖類 四環素類 氯黴素 潔黴素 磺胺類等抗生素。2 肝損害。通過直接損害或過敏機制導致肝細胞損害或膽汁鬱滯的...
什麼藥物可以代替抗生素
為了減少或消除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 選擇有抗菌 抑菌或殺菌活性的飼料新增劑飼料新增劑特別是抗生素替代品的合理選用,是替代抗生素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產細菌素 微生物源抗菌肽 的有益微生物 功能性肽蛋白 酶製劑及寡糖類飼料新增劑,不僅具有改善畜禽腸道有益菌群 補充內源酶的不足 促進...
關於抗生素的問題,有關抗生素的問題
簡單的講抗生素是抗菌消炎作用,對病毒沒有作用。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病菌耐受性增加,加快病毒變異,就是以後用藥沒有作用。感冒了,多喝水,多休息,適當增加維生素c,可以緩解.在國外除非吃別的藥好不掉,醫生才會開抗生素給病人.因為抗生素吃多了,會產生耐受性,這是很嚴重的問題.養豬生產實踐中利用抗生素,存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