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若張士城得天下,歷史會有怎樣的走向?會不會又有乙個趙匡胤呢?

2025-02-07 10:50:27 字數 3634 閱讀 5177

1樓:俟嬋雋

胡說八道!張士誠從來沒有得天下的心思。如果他有得天下的心思,元末漢族的人才早就都到他那裡集中了!

元末各路義軍中,張士誠與陳友諒的個人出身、成長曆程分別是怎麼樣的?最後又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2樓:匿名使用者

1張士誠:元末泰州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西南白駒)人,小名九四,出身鹽販,漢族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李伯公升等率鹽丁起兵反元,攻佔泰州、興化、高郵等地。

次年正月,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大周,改元天。高郵曾一度被元大軍包圍,後因主帥丞相脫脫臨陣遭貶,元軍自亂,他乘勢出擊獲勝。十五年,由通州(今江蘇南通)渡江南攻。

次年初,攻佔常熟、平江(今江蘇蘇州)、松江、常州等地,並定都平江。隨後,與朱元璋軍交兵。十七年,敗於朱元璋軍,他投降元朝,被封為太尉。

此後成為割據浙西一大勢力,曾多次運糧接濟大都。二十三年,派兵進攻安豐(今安徽壽縣),逼走劉福通和韓林兒,自稱吳王。二十七年,平江被朱元璋軍攻破,被俘至應天(今江蘇南京),被朱元璋俘虜後,自縊而死。

2陳友諒:陳友諒(1320~1363),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以功公升元帥。

元至正十七年(1357),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十九年,殺害天完將領趙普勝,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

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此後,一面繼續進行反元戰爭,一面把軍事重心放在對鄰境朱元璋部的戰爭上。大漢將士多數是天完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深為不滿,在戰爭中相繼倒戈降朱,使陳友諒接連敗北。

二十三年八月,陳友諒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趙匡胤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宋朝的?

3樓:許岸芷

趙匡胤是後周世宗柴榮的殿前都點檢,後來就被部下黃袍加身。

4樓:看社會時事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稱帝,隨後他與周邊國家有**往來,聚集了大量財富。

5樓:漸行漸遠漸無晴

趙匡胤最著名的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6樓:帽子七

趙匡胤個人原因,還有那個時代需要他這樣的人。

7樓:墨淡筆輕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一步一步打下了天下。

8樓:咪咪是個懶貓

他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穩定了政權。

9樓:網友

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建立自己朝代。

10樓:網路小嶽嶽

我覺得趙匡胤是後周世宗柴榮的殿前都點檢。

朱元璋說過,投降就會善待,為什麼張士誠還是選擇自殺呢?

11樓:董公子財經

朱元璋說過,投降就會善待,張士誠之所以還是選擇自殺,主要原因有三:1.寧為雞頭,不為鳳尾,2.生無可戀,3.他不相信朱元璋會善待他。

朱元璋,大名鼎鼎的歷史牛人,從一文不值到萬人之上,漢人古代最後乙個王朝——明朝的的締造者。

張士誠,作為朱元璋的手下敗將,歷史對他著墨不多,同時代的陳友諒比他宣告顯赫多了。其實,他也是乙個牛人,最為元末的起義者,他算是朱元璋的老大哥。朱元璋還在四處流浪為求三餐之時,他已建功立業。

可惜打江山當皇帝這個事情,沒有先來後到一說,只要誰的拳頭大誰上這麼乙個事實,成王敗寇。失敗者,往往會落得乙個身死的下場。張士誠,就是這麼乙個下場。

儘管當時朱元璋說過,投降就會善待他,但他最終選擇自殺。他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有二:

1.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張士誠,可是稱帝的人,最起碼也是一方諸侯。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裡面說過:乙個人一旦有過一流的經歷,就很難對二流的東西感興趣。

對於張士誠而言,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做過皇帝,再做階下囚,不如一死了之。

2.生無可戀。

和朱元璋對壘,張士誠失去了很多親人和一起打江山的左膀右臂。他的弟弟身死。他的妻子也以死明志不負張士誠。

張士誠的妻子劉氏帶著兩個小孩,和張士誠的其他妾室,在自殺的地方堆積柴薪,自縊前令人縱火焚樓。

3.他不相信朱元璋會善待他。

朱元璋說過,投降會善待張士誠。但瞭解朱元璋的人,或者明白成王敗寇這個道理的人,都沒有辦法相信,成為乙個失敗者,別人會善待。與其受盡屈辱,不如榮光的死。

12樓:網友

雖然朱元璋說過投降就會被善待,但是張士誠殺了朱元璋的很多士兵,很多大將,所以他是不相信朱元璋會善待他的,所以他寧願選擇自殺也不投降。

13樓:是愛吃的小魚兒呀

因為張士城非常的清楚。即便是自己帶兵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之後還是不會善待自己的。加上他非常有骨氣。也不願意投降。也可能是為了保全城裡的百姓。

14樓:網友

以前的人來說,其實投降就屬於是侮辱自己的人格,所以說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來自原以古人的認知,所以,嗯,他在以前過去,人們的認知就是。男人就是頂天立地,說話就是說乙個頂乙個嗎?

15樓:彩雲

朱元璋沒有善待為他打天下的人,他會善待投降的人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士可殺不可辱,張士誠選擇了自殺,朱元璋不會善待他,張士誠不會有好下場的。

16樓:網友

張士誠也是一方雄主,怎麼可能投降呢?!再說他肯定想到投降後的下場,以朱元璋口說之言,即使是當時善待,過後也不會有好的下場。

17樓: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朱元璋連替他打天下的人都沒有善待,會善待投降的人?一方霸主別的本事可能沒有,但大多看人很準的。

18樓:楊撐撐

有的人選擇苟且偷生,有的人選擇自殺殉情。看個人原因,一方霸主別的本事可能沒有,但大多看人很準的。

19樓:30而立40不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節與尊嚴,有的人選擇苟且偷生,有的人選擇自殺殉情。看個人原因。

20樓:網友

善待他 給他自殺的權利。

張士誠為什麼會失敗:優柔寡斷終不能成大事

21樓:至尊紅顏

優柔寡斷的確是最大的原因,比如項羽實力很強,可是卻是剛愎自用,最後也能自取失敗。能成功的,都是能納諫如流,有容人之量。至於成功之後,清除這些人,並不是說沒有容人之量,那是後面鬥-爭的需要。

歷史上有幾個張姓得天下的

22樓:亂語

貌似得天下的沒姓張的,歷史上唯一乙個建立過國家的張姓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張重華建立的前涼,不過沒有統一天下。張姓做大官的多,當皇帝的沒有,前涼這還是稱王。

23樓:太乙乾坤子

這個還真沒有,除了樓上說的張重華,還有個元末明初的張士誠。

24樓:落

歷史上,沒有張姓的皇帝。因為怕忌諱。傳說太白金星下凡立帝,選中姓張的小夥,所以,玉皇大帝對太白金星還是百依百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