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漁家傲·秋思。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江上漁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宋 ·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生平:范仲淹 [fàn zhòng yān]
北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2]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宋夏戰爭爆發後,於康定元年(1040年),奉調前往西北前線,鎮守邊境,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到任後採取「積極防禦、屯田久守」的方針,使西北軍事防務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邊境局勢大為改觀。最終迫使西夏議和,西北邊疆得以重現和平。
慶曆三年(1043年),李元昊請求議和,西北邊事稍寧,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樞密副使。後拜參知政事,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發起「慶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後葬於河南洛陽縣尹樊裡萬安山下[136],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國公。至清代先後從祀於孔廟和歷代帝王廟。
范仲淹文武兼備,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的詩詞及其生平?
2樓:碑木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世稱「范文正公」。唐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
有《諡號文正》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登表海樓。一帶林巒秀復奇,每來憑檻即開眉。
好山深會詩人意,留得夕陽無限時。
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3樓:風影月跡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的生平,和他的一首簡短的詩歌
4樓:啊春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1]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2]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叢林的古詩的題目是,題目帶有梵的古詩
石上叢林礙星斗,窗邊瀑布走風雷。霜沾草逕寒風急,鴈度秋林落葉頻專。漾漾帶山屬光,澄澄倒林影。涼月掛層峰,蘿林落葉重。雞鳴天漢曉,鶯語禁林春。數盡寒鴉日已昏,疏鍾隠隠隔林聞。殘霞照高閣,青山出遠林。峰後月明秋嘯去,水邊林影晚樵還。曉鶯林外千聲囀,芳草階前一尺長。好聽的可做文章標題的古詩詞 花開堪折直須...
范仲淹的詞,范仲淹的所有詩詞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固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的所有詩詞 老婆是李氏,孩子我就不知道了!能幫的就只是這些了,不好意思啊!范仲淹的詩 一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
古詩一定要押韻和平仄麼詩詞中的押韻和平仄是怎麼一回事?
古詩基本上都是非常講究的。當代人對詩詞創作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普遍較膚淺,加上語文基礎沒有那麼好,押韻和平仄等詩詞基本要求大多達不到。寫成順口溜 打油詩的倒是比較常見。創作出一首公認的好詩 詞 必定是要講究平仄和押韻的。不僅僅是古詩!包括現代詩也是有格律的 否則和寫文章有啥區別呢?詩就是詩,不是文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