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說過產後憂鬱症,有人瞭解什麼是產前憂鬱症嗎?

2025-02-11 08:40:19 字數 1918 閱讀 7588

1樓:西瓜柚子紅彤彤

產前憂鬱症和產後憂鬱症其實有些相似,只是兩者發生的時間有些不一樣。產前憂鬱症一般發生在女性的產前階段,因為害怕生孩子自己不知道生孩子後會發生什麼事情而引起的焦慮、不安完成的憂鬱症。

2樓:331魏曉筠

產前憂鬱症是指在生產前的一段時間出現了焦慮、抑鬱的症狀,而且這些症狀達到了疾病的程度,所以被稱作產前抑鬱症 孕婦既擔心自己、家庭、未來,也擔心腹中的胎兒是否有問題等。因此由於身體的原因,往往影響自己的情緒狀態。

3樓:全世界都知道

產前憂鬱症其實是比較嚴重的。具體的是指準媽媽在一段時間心情會變得非常的低落。害怕自己生育的時候會出現問題。同時對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都會感到煩躁。

4樓:邂逅浪漫

產前的抑鬱症一般就是對這種角色進入表現的不夠自信,會覺得自己不能夠勝任母親這種角色,以及是不能夠很好的照顧好寶寶。或者是很關注胎兒的胎動,會經常很害怕胎動出現不正常,很害怕胎兒有一些不好的生長發育情況出現。

什麼是產後憂鬱症

5樓:璩茂門新

有些母親在產後幾天情緒低落、鬱衝灶鬱不歡。這種情況被稱之為產後憂鬱症。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有好幾種。

原因之一是,由於分娩所造成的身體內激素突然改變,對母親情緒發生影響。原因之二是,一件母親盼望已久的事情終於完成之後,就可能會產生一種漸歸於平淡無味的感覺。另外,在分娩後照顧新生兒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疲倦;數判祥加之生活方式突然改變,尤其是如果母親薯搏分娩前具有工作崗位,可能會有前途幻滅的感覺,以上這些因素,都是造成產後憂鬱症的原因。

產前抑鬱症

6樓:愛玲張看

我懂了。

你的主要情緒不是抑鬱,而是焦慮和恐慌。

你在擔心結果。因為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導致你覺得很疲憊。

關鍵是心理醫生也不一定是女的,也不見得生過孩子撒。情緒可以理解。但是怎樣化解真不知道。

你還是找過來人討教吧。比方說你的媽媽,比方說你生過孩子的姐姐或者嫂子。鄰居大媽也可以的。

我只說一點,人的一生都在成長。跟孩子一起成長的是你的心靈。

7樓:守住堅持

從症狀看,很像抑鬱症,不過懷孕階段使用抗抑鬱藥物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到專業醫院就診。

產前抑鬱症

8樓:穿過心去天涯

你好:所謂產前抑鬱症,只是相對於產前這個情況而說,沒有什麼特殊性。

比如,有原本的性格基礎的原因,有產前的一些壓力所形成的負面情緒及對其他方面的負面影響。具體思路不外乎,認知的不合理性,(比如對事情的解釋和理解的偏頗),思維方式的不合理性,(比如多關注消極的),應對方式的不合理性,(比如排斥,退縮)。

那解決的方法就是從個人的具體的各個方面來做正對性改變了。

乙個人待著,其實也可以有許多樂趣的,不一定就依賴他呀。自己看看帶寶寶的相關資料,提前準備。自己玩點什麼,做點什麼,看別人幹活,都是樂趣呀。

你的問題是把樂趣建立在人身上而不是事上,所以就容易無助。懂了嗎?

別人只能通過我們的表達和表現來判斷,想人家關係就溫柔地或撒嬌地表達出來呀。滿足了就明示或暗示出來呀。咱反著做,人家不就會懵了嗎,還會失望呀,還會著急啊,不就更做不好了嗎?

做事啊,咱不能較勁,那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嘛,小傻準媽媽。

9樓:春去花落水流紅

1、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意思、沒有樂趣。

2、整天感覺沮喪、傷心,或「空蕩蕩的」,而且每天如此。

3、難以集中精力。

4、極端易怒或煩躁,或過多的哭泣。

5、睡眠困難或睡眠過多。

6、過度或從不間斷的疲勞。

7、總是想要吃東西或根本不想吃東西。

8、不應該的內疚感,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希望。

憂鬱症有什麼症狀,憂鬱症有哪些表現?

回答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抑鬱發作表現為以心境低落為主,與其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 妄想等精神性症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主要表現有 1 興趣喪失 無愉快感。2 精力減退或疲乏感。3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4 自我評價過低 自責,或有內疚感...

憂鬱症有哪些症狀,憂鬱症有什麼症狀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 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 興趣喪失 沉默少言 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 悲觀消極 睡眠困難 幻覺 妄想 焦慮等症狀。這是一部關於...

抑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區別嗎,抑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區別?

內容來自使用者 秋天的樹1985 重度抑鬱症和輕度抑鬱症的區別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心理疾病,按其發病程度,可以分為輕度抑鬱症與重度抑鬱症。兩者區別主要表現如下 輕度抑鬱症由於外表上無異常,憂鬱性情緒埋在內心深處,本人不一定會自我識別,周圍人包括自己的家屬親人又無法能理解和認識,常常使疾病長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