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勝利村寧
主要是他已經功高蓋主,而且做出了很多偉大的戰績,同時也非常的得民心,每乙個皇帝都害怕身邊有這樣的人出現,所以才會將其殺死。
李淵死時告訴李世民有一人不能殺,可李世民為什麼轉身就將他殺掉?
2樓:天枰曌日月凌空
淵死時告訴李世民有一人不能殺,可李世民為什麼轉身就將他殺掉,主要原因想要立威,證明他是皇帝了,他說的算。
3樓:詩允love詩傑
唐朝著名的皇帝李世民,雖然承諾父親不殺這個人,但是當父親去世之後,還是轉身就把他給殺了。
4樓:忘愁鬢已白
李淵臨死前,曾告誡李世民此人不能殺,結果李世民轉身就將其殺了,我認為還是因為利益吧。
5樓:熊東西
那時候李世民已經是皇帝了 想殺就殺,他有這個權力,他的決定不能被父親所左右。
6樓:網友
在古代時期內,皇帝說的話就是聖旨,李世民已是皇帝,誰可以殺誰不可以殺自己說了算。
7樓:日常小八卦君
當時李世民已經是皇帝了,什麼人殺與不殺都是他說了算,他根本就不會聽他父親的話。
8樓:輓歌
李世民雖然是作為乙個個人,但是代表的是團隊的利益,他只是作為這個共同利益團隊的代表而已,有時候很多選擇也不是他來決定,而是團隊來決定。即使是他覺得不能殺又如何了,
李淵臨死前,曾告誡李世民誰一定不能殺,為何李世民轉身就將其殺了?
9樓:愛喝檸檬茶的葉
殺死她的兩個兄弟的孩子那些 誒 有點殘忍。
10樓:網友
李淵在臨死前,讓李世民放過他兄弟的兒子,他同意了李淵的請求。結果沒想到的是,李淵剛死沒多久,李世民就對他兄弟的孩子們下了手,以絕後患。
11樓:董公子財經
乖乖聽爸爸話的孩子,都沒出息,李世民是很有出息的。
12樓:微醺s啦
李淵讓他不要殺掉自己兄弟的孩子,但為了以絕後患,轉身就殺了。
13樓:是孟孟的嗎
李淵對他說不能殺了他的兒子,但是他不聽,還是殺了。
14樓:clx詩意
我覺得應該是不要殺自己的兒子吧,但是為了私心還是殺了。
李淵最後是怎麼死的?是被李世民殺死的嗎?
15樓:張賢達
是病死的,不是被李世民殺死的。
朝開國皇帝李淵,李淵(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玄武門之變後,被迫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為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
西元626年8月,李世民正式登上皇帝位,從此李淵徙居太安宮,過著太上皇的生活。
李淵當了太上皇后,自知權力已被李世民掌握,自己心灰意懶,也就不再幹預政事。李世民對李淵以隆禮相敬,對李淵的享樂需要儘量滿足,並在長安城東北修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養老享樂之所。李淵也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所以也就知趣而退,樂於過太上皇生活。
李淵西元635年病死,享年69歲,諡號太武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葬在獻陵。
李淵明明臨死前告誡李世民不許殺這個人,李世民為何轉身就殺了?
16樓:君箋雅侃紅樓
李淵死前對李世民諄諄教誨(請求),不是讓他別殺一人,而是別殺一群孩子,那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留下的孩子們,也是李淵的孫子。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難以洗脫的汙點,雖說他對外宣揚自己不得已。但他殺兄弒弟還是讓他在歷史上評價很負面。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作為老父親,自身都難保,很快就退位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李淵做太上皇幾年,李世民因為父親在世,不好對侄子們下手,但李淵卻知道李世民終究不會對孫子們手下留情。政治人物,對政敵從來都是斬草除根。
李淵不放心,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在臨死前告誡(祈求)李世民,饒過那些沒有父親的孩子們,畢竟都是至親骨肉。李世民口頭答應了。
李淵「含笑而逝」。可隨後不久,李世民就找各種藉口,將他那麼侄子們給殺了。
對李世民來說,這並不難理解。畢竟那些孩子每乙個都知道父親死在自己手中,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他怎麼可能讓自己和自己的兒子置身於敵人的環伺之中。所以殺之而後快最簡單了。
不過這件事其實是一件不實之事。因為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第二天,李世民就派人誅殺了李建成的六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李建成六個兒子分別為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次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河東王李承德,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鉅鹿王李承義。
李元吉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梁郡王李承業,次子漁陽王李承鸞,三子普安王李承獎,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義陽王李承度。這些人並沒有得到爺爺的庇護,也沒活到爺爺李淵死前。
不過,兒子們都死了,女兒們卻活著很好。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幾個女兒嫁的不錯,李世民對待她們也很好。這些縣主郡主們餘生算是幸福,卻都各個低調。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聊聊歷史故事,也有不一樣的風采,多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17樓:在五尖山充話費的水母
李淵在臨死前曾告誡李世民不要殺這個人,李世民也在李淵去世前答應了這件事,然而為何李淵一去世,李世明就立刻殺了這個人,而他殺的人又是誰?
這就要提到李淵造反的時候的事了。先是李世明慫恿李淵造反,從這我們就能看出李世明一定有不小的野心,後來李淵滅掉隋朝,建立唐朝,李淵自己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其實李淵在晉陽起兵的時候,他就已經答應過李世民要封他為太子。但是讓李世民沒有料想到的事是,他自己辛辛苦苦、忙裡忙外的幫助李淵打天下,打完之後正要準備接受勝利的果實的時候,卻遭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兄弟的算計,最終勝利的戰果——太子之位,被李建成偷得。
李建成為太子之後,經常駐在宮內幫助唐高祖處理國家事務,是文官集團的代表人。李世民被封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們出征各地,戰功赫赫。太子知道他的戰功和威望都沒有李世明的大,心裡就對李世明產生了忌憚,然後和他的弟弟李元吉一起聯手排擠、陷害李世民;太子這麼做就更加引起李世明陣營裡的人的不滿,雙方一直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李建成在唐高祖的偏袒下逐步佔了上風,逐漸的控制住了局面。李世明為了挽回敗局,最終選擇破釜沉舟,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
李淵也因為玄武門事變被李世民逼下皇位,成為太上皇。在李淵臨死前就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他擔心李世明會傷害這兩個人的後代,就要李世明不要對他們動手,李世明雖然答應了,但是在李淵死後就動手殺了他們。因為對李世明來說這些人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選擇了斬草除根。
18樓:教育聽我侃
反觀李世民卻是能夠成大事的人,做事乾脆利落,從來不會落下把柄給別人。舉個例子,就舉兵反隋這件事來講,要李淵的意思就是不行,不敢,不能冒這個險,當時的李世民當下拍板決定,一定要舉兵反隋。
所以我認為李世民當時如果不舉兵反隋的話,李家估計早就已經被滅門了,所以李家的天下可以認為是李世民一手打出來的。後來的李淵為什麼交代不讓李世民殺害他們的後代呢?其實最主要的是因為李淵看透了李世民,李世民是乙個比較在乎權利的人,李淵害怕李世民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而殺人,所以也是再三的交代。
後來李世民遭到其他兄弟的陷害,心懷不滿,直到李淵將要死的時候,突然想到之前的不愉快,便交代李世民一定不要傷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李世民直接答應,但是轉頭等李淵死了之後接著就將這兩個有可能影響到自己地位的人滅殺了。
19樓:網友
李淵剛剛去世,李世民就殺光了他兄弟的子嗣,李世民是乙個真正的帝皇,他把帝皇的狠辣用到了極致,所以唐朝才會在他的統治下達到了鼎盛時期。
20樓:
如果留著別人的後代,等到時機成熟,自然是要報仇的。但是李世民自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斬草除根的道理他比誰都清楚,所以做出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預料的到。
21樓:嫣然
這都是李世民為了自己的皇位著想,就算父親說這個人不能殺,李世民還是會動他的,因為他的子子孫孫是會影響到李世民的鞏固的。
22樓:君十平輪
斬草除根。成者王,敗者寇。李世民不愧是明主。
23樓:網友
因為當時李世民覺得這些人的存在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所以才沒有聽自己父親的話,轉身就殺了。
24樓:羅素說過
因為李世民很有政治頭腦和遠見,他覺得那個人威脅到他自己了,不管那人是誰他都會殺了他的,誰來說都沒用的。
25樓:luu陽光的
因為對李世民來講,他們的子孫有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位置,只能選擇斬草除根,所以不聽李淵講的話。
26樓:餘溫
李世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對他來講,他們的子孫有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位置,只能把他們處死。
27樓:網友
政治家心比叫硬。如果若干年以後在發動政變又會死很多人的,事情沒有對錯,慈不帶兵。
28樓:網友
帝王之心,死一批人而安天下,其實也正常啊。
29樓:rainbow餜懜
說明白了,父親在他心目中根本沒有地位,相反還給他提了個醒。
30樓:沒有大雄的哆啦
李世民身居皇位,必須一切為自己考慮,他擔心李建成跟李元吉的後代會威脅到自己皇位,所以必須選擇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31樓:來自琅琊山低調的小飛俠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斷不斷,必為禍患!
32樓:網友
因為李世民更有政治嗅覺和遠見,也很有自己的主見,他覺得威脅到自己了,做出了判斷覺得必須要除掉,那誰來說都沒用。
33樓:網友
作為乙個最高統帥,他考慮的是如果治理國家,讓國家強大,必須要有乙個安定的社會現像,只有維護好自己的權利才能造福於民,所以是個明君比需殺掉仇恨自己的人患,殺的對。
34樓:業霞月
李世民的做法看起來是很殘忍,作為乙個君王這麼是正確的,他不把兄長的後除掉,他死之後,這些後代就要作亂,連年撕殺,戰亂不斷,天下永無寧日,所以不得以而為之。
李淵最後是怎麼死的是被李世民殺死的嗎
35樓:甜到哀傷
不是,他是因病去世的。
李淵做太上皇以後,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一直到貞觀三年(629)農曆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於今陝西麟遊)避暑,李淵也不願意出行。
貞觀八年(634)農曆十月,李世民決定在宮城的東北方向營建大明宮,作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由於第二年李淵病死,大明宮沒有建成,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宮才漸成規模。)
貞觀九年(635年)農曆五月,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初諡太武皇帝(後改諡、加諡為神堯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同年農曆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后祔葬。
求採納(づ ̄3 ̄)づ
李淵苦苦哀求不準殺一群人,為何李世民一轉身,直接全殺了?
36樓:網友
因為李世民不想那些人給自己帶來後患,只有殺了他們才會心安。
37樓:網友
因為在李世民的眼裡,這些人都會成為他以後的障礙,威脅到他的地位,所以會把心這些人全殺了。
38樓:高中陳老師
因為這些人影響了李世民的地位安全,所以全部斬殺。
39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因為李世民覺得留下這些人對他的未來可能會有隱患,所以都殺了。
40樓:職場划水小菜鳥
因為李世民怕這些人會威脅到自己,所以就全部殺了。
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
郭嘉是輔弼之鬼才 奇謀妙斷洞察人心之能 放眼三國也就賈詡能與之一較高下 諸葛是蕭何,他就是陳平 讓他獨當一面 一來與他疏懶放蕩的天性不合 二來他也確實沒有這能力 郭嘉確有過人之處,但你說郭嘉在的時候曹操的事業風光無限好,這我不太承認 1,曹操徵徐州被呂而偷襲其根據地,隨後曹操回軍與呂布血戰,陳宮頻頻...
曹操為何要殺害一直跟隨他,給他出謀劃策的荀彧?
曹操生性多疑,荀彧知道曹操許多的小秘密所以曹操不能讓他活在世上。我們通過古書可以知道曹操和荀彧在一起是因為早期的曹操也是打著匡扶漢室,懲罰叛賊的口號召集人馬。這個時期的荀彧一心向漢,但是由於自己的力量實在是單薄,於是他一開始就去輔佐袁紹,但是袁紹這個人剛愎自用,不採用謀士的進言,於是荀彧負氣離去,最...
揭祕三國第一謀士賈詡為什麼被稱為毒士
賈詡這個人所用的計策,善於抓住人心,角度刁鑽而效果顯著狠辣,當之無愧可以稱作毒士。而比賈詡的計策更恐怖的是賈詡不單單對敵人毒,對自己更毒。賈詡晚年在當初力保曹丕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曹丕猜忌,拒絕接待一切客人,對自己的子孫家眷也十分嚴格,從來不結黨,不享受榮華富貴而清貧的過完了自己的晚年。正是賈詡這種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