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離開越國後怎樣了,范蠡最後在哪裡

2025-02-15 02:55:17 字數 1633 閱讀 3902

1樓:匿名使用者

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吳王亡身餘杭山,越王擺宴姑蘇臺。」在舉國歡慶之時,范蠡急流勇退,遂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後來,他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乙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

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2樓:匿名使用者

范蠡成了商人,富甲天下,被後人稱作陶朱公。

3樓:匿名使用者

富甲天下,有美人西施作伴,成為陶朱公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朱公後來做了商人。

范蠡最後在**

5樓:青妍知識屋

1、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史稱定陶。約於西元前448年無疾而終。

2、人物簡介。

范蠡(lǐ)(西元前536年——西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內鄉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學者和經濟學家。

3、人物成就。

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為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

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 "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

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6樓:流啊用打順

山東定陶縣。定陶古稱陶,又名陶丘,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漁獵耕種,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漢800多年間,一直是中原地區的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

堯、舜時期為古陶國。夏商有三翮國。西元前12世紀,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鐸為曹伯,建曹國,都陶丘。

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後, 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後人尊為商祖,死後葬於陶。《漢書·地理志》:

禹貢陶丘在縣西南,有陶邱亭。」。據《說文解字》:

定,安也。」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范蠡曾是吳越爭霸時期越國的謀臣,後來棄官經商,後世商人尊他為商祖 經營之神。他仗義疏財,從事各種公

a試題分析 仔細讀材料,明確答題方向 范蠡可能經歷的事情 逐一分析備選專項。棉布在南宋時才得以屬推廣,而范蠡生活在春秋時期,排除b項。中國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時期,排除c項。櫃坊和飛錢均出現於唐代,排除d項。范蠡棄官經商而致富說明官府允許私人經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答案為a。點評 在春秋時期,工商...

范蠡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兒子的,范蠡教子有何故事

范蠡在離開越王勾踐後,就開始自力更生。大兒子跟隨他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大風大浪,所以特別珍惜自己現在得來的一切,也是因為如此,范蠡的兒子不幸被楚王問斬。這個事情就是告訴我們,要將錢看做身外之物,絕不因為錢這樣的沒有感情的東西而栽跟頭。一 越王勾踐之後,本可平步青雲但卻願作民間農耕 二 經歷不同,所以...

樂嘉離開了《非誠勿擾》後,現在怎麼樣了

我覺得樂嘉離開了 非誠勿擾 後,現在的名氣已經大不如前了。看過非誠勿擾的觀眾朋友們一定對樂嘉這位嘉賓有所瞭解,想當初非誠勿擾爆紅的時候,孟非和樂嘉的 光頭組合 可是深入人心。樂嘉犀利的語言,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樂嘉當年離開 非誠勿擾 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樂嘉不甘人下要尋求更好的發展,也有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