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天過後呢
元曲分:散曲,元雜曲。結構:
一本四折一楔子。角色:末。
旦。淨。醜。
雜。劇本構成:唱。
科。白或科。白。
宮調。曲牌。曲詞。
只有正末和正旦能唱。元雜劇四大悲劇:趙君祥《趙氏孤兒》.
白樸《梧桐雨》.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
元曲四大家:鄭光祖。白樸。
關漢卿。馬致遠。
2樓:輝煌王朝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明清**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兩者都採用北曲為演唱形式。
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所以讀者可發現,同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同一曲牌中,字數最少的一首為標準定格)。元曲又稱詞餘、樂府。
3樓:chris小公子
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
是不是 就是指元曲中雜劇那一部分- -
不是曲 而是劇。
4樓:匿名使用者
曲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時也稱"高臺曲"或"曲子戲"。
曲劇流行於河南全省及周圍鄰近地區,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5樓:帳號已登出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劇就是把元曲改編成劇目演出也叫元雜劇: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個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形成的,正當南戲盛行之際,北雜劇走向成熟。
13世紀後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
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注重舞臺性,角色分工型別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型別化、象徵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等。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徵,它走完了戲曲的綜合歷程,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
並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的變化。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元雜劇在內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
元雜劇,
元曲包括劇曲和什麼?
6樓:青檸姑娘
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齣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陣列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
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於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從大猜廳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滾隱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乙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叼叨令》、《刮地風》、《喜春來》、《山坡羊》、《紅繡鞋》之類,這些名稱多很俚俗,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兆尺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
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元曲有哪些什麼是元曲
7樓:懂視生活
一、著名元曲有:
1)、《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賣花聲·懷古》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4)、《雙調夜行船·秋思》馬致遠。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2、元曲四大悲劇:《竇娥冤》關漢卿、《梧桐雨》白樸、《漢宮秋》馬致遠、《趙氏孤兒》紀君祥。
3、、元曲四大愛情劇:《拜月亭》關漢卿、《西廂記》王實甫、《牆頭馬上》白樸、《倩女離魂》鄭光祖。
4、元曲又稱夾心。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
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
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唐詩宋詞元曲的區別,唐詩,宋詞,元曲有什麼區別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 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 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
元曲四大悲劇是什麼,元曲四大悲劇 愛情劇分別是什麼
元雜劇的四大 copy悲劇是 竇娥bai冤 漢宮秋 梧桐雨du 趙氏孤兒 zhi 竇娥冤 全名 感天dao動地竇娥冤 關漢卿的代表作。漢宮秋 全名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馬致遠的雜劇代表作。梧桐雨 全名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樸的雜劇代表作。趙氏孤兒 全名 冤報冤趙氏孤兒 或 趙氏孤兒大報仇 紀君祥的代表...
唐詩宋詞元什麼明清什麼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後面填什麼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 一 唐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 民情 風俗 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二 宋詞。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