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全的名人名言

2025-02-18 11:05:17 字數 1934 閱讀 2455

1樓:商葉楓

1、學生思維處於相對平穩狀態時,正如一池靜水,教師不妨用明確的學習任務之石,投石下水,激起學生思維之波瀾,將其「憋」至「憤、悱」感到無路可走的地步,然後再運用啟發式教學給學生指明出路,啟發式教學必定會顯現出靈驗之光。

孟令全《投石擊水,啟憤發悱》

2、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們進行各種活動時智力因素以外的諸方面因素的總稱。包括興趣、動機、情感、意志、信念、性格等。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好比乙個人成才過程中兩扇翅膀。此兩翼如果發育平衡,動作協調,鳥兒就能在高空搏擊奮進,鵬程萬里,倘若二者缺一,或此長彼短,則難以在高空翱翔。

孟令全《由司馬光砸缸救人想到的》

3、教育和教學的改革,千頭萬緒,巨集觀的,微觀的,值得研究的問題太多了。但是,師生之間的感情作用,這一帶有重要意義的問題,是否也需要花費點精力去**呢?因為教育工作是人的工作,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孟令全《理解·感情·積極性》

4、課文中的烏鴉不僅喝到了水,而且起碼學會了一種怎樣喝到水的本領。

我們的學生學到了知識,但是他們真正具備了怎樣學的能力了嗎?人應該比烏鴉更高明才是。

孟令全《〈烏鴉喝水〉的啟示》

5、語文教育要上不負天地,下對得起孩子。

孟令全(演講)《從語文教材看小學生的大語文教育》

6、大目標、大格局、大背景、三維立體構成了大語文教育。大語文教育是由單一走向綜合、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守舊走向變革的理念體現。

孟令全(演講)《從語文教材看小學生的大語文教育》

2樓:匿名使用者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2、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托爾斯泰。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4、只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並長期埋頭沉沒於其中的任務,方可有所成就。——黑格爾。

5、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吉鴻昌。

6、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 —謝覺哉。

7、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海涅。

8、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呂坤。

9、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 ─達·芬奇。

10、不要慨嘆生活底痛苦!--慨嘆是弱者…… 高爾基。

11、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 —丁玲。

12、東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

13、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黑格爾。

14、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15、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雪萊。

16、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 ─愛迪生。

17、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徐瑋。

18、生活便是尋求新的知識。 ─門捷列夫。

19、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

20、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

21、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呂坤。

22、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陸游。

23、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

24、青年時種下什麼,老年時就收穫什麼。 ─易卜生。

25、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培根。

26、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爾斯泰。

27、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普希金。

28、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

29、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30、我們以人們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說是偉大的。 —契訶夫。

關於造就的名人名言,關於名人名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歌 德 關於名人名言 父女之間的軟體工程量量子通訊原理 嗎丁啉 2個關於磨難造就人才的名人事例和一個名言 1 巴雷尼堅強的故事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

因小失大名人名言因小失大名人名言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中國俗語 不要因為錯過夕陽而哭泣 那樣你將失去更美麗的夜空泰戈爾 小不忍則亂大謀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殺 雞取蛋 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傑。秋瑾 名言要珍惜時間 古今中外關於珍惜時間的格言 中國部分 古代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李白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

名人名言故事,名人名言故事800字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 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