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為什麼決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特別急!!!

2025-02-18 20:00:10 字數 4006 閱讀 7013

1樓:祝勝刀梓露

考慮我國的具體國情,我國是乙個社會主義初級國家,雖然物種資源,礦產資源。

等非常豐富,但是由於人口眾多加上各種資源的時空分佈不均勻等。還要考慮社會和經濟效益。

的相互協調,先汙染後治理只會給環境帶來更大創傷,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政策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終出路。歐美國家的先汙染後治理帶來的教訓是深刻而沉痛的,我們要從中汲取教訓來規劃我國的發展。

2樓:位心水校瑛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建議》提出: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汙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汙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汙染的狀況。 這是「十一五」時期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一項重要的指導方針。

我國環境保護仍然沒有擺脫先汙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汙染的狀況,其根本原因在於: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沒有得到貫徹落實,一些地方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產業結構和佈局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後,資源消耗高、浪費大;現行環境監管體制、監管能力、考核體系不適應新形勢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汙染治理市場化程度低等。

為什麼我們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3樓:聞晏

不能再複製「先汙染後治理」的模式了,這既是乙個觀念問題,更是乙個責任問題。一些地方總覺得本地區環境容量大,汙染的負面效應可以控制,只要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了,基礎設施改善了,就可以提公升本地區的吸引力,進而引進先進的產業、優勢的專案。

等優勢產業集聚效應產生支撐效應後,再淘汰落後產業也來得及。不得不說,這種「用空間換時間」的想法客觀上推動了一些地方承接高汙染產業的現象,加大和延長了全國範圍內環境治理的難度和整體進度。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先汙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對平陽是個教訓,對其他地方是個警示。欠發達地區具有後發優勢,但如何利用後發優勢是有講究的。

複製「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與***提出的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悖。一些地方在承接產業轉移、選擇發展模式時切記,「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沒有前途,只會得不償失。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新聞網-「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走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汙染後再治理,經濟損失只是一方面,關鍵是不管採取何種辦法治理都回不到原始的自然面貌。自然生態對於人類只有保護,沒有破壞。破壞就是(人類)滅亡!!

先汙染後治理是所有國家富強的必經之路嗎?

5樓:古月先生愛生活

先汙染後治理不是所有國家者灶槐富強的必經之路,而是所有企圖通過工業化實現國家富強的必經之路。

可以這樣說,目前世界的歷史程序是:不汙染首友就無法工業化,就無法建立國家工業體系!另外也存在原始積累。

的問題。當然國家富強不一定非要通過工業化來實現。

名詞解釋:八十年代初,有外國人就向中國提出邊發展邊治理的建議,這個主意無疑是最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可是在當時,中國領導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國家太窮,要是按照外國人的意見,經濟增長速度會明顯下降,中國提高經濟實力的過程要大大延長,於是就有了我們都看到的先發展再治理的模式,犧牲了至少幾代人的健康。

從這個發展模式選辯卜擇上也可以看出,國家領導人的利益未必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

先汙染後治理,是否是乙個國家的必經階段?

6樓:我愛學習

不是。先汙染、後治理,是教訓,不是規律。「先汙染後治理」在發達國家是被當成乙個教訓來看待的。

上世紀50年代日本發現水俁病的問題,到現在60多年了,賠償問題都沒有解決完。這就說明「先汙染後治理」的環境與健康代價太大,這種代價是承擔不起的,這代還不完下代還要繼續還。

2000年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第十七條規定:「未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應當按照***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7樓:網友

不是必經階段,取決於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戰略。

老牌強國都是先汙染後治理;新興經濟大國吸收經驗邊汙染邊治理;如果沒趕上這撥,再想汙染,就會被國際公約所限制和孤立,只能走梵蒂岡、瑞士這樣的特色小國道路。

8樓:a石洪海

每乙個國家都一樣 只有國家富裕了才會制裡汙染 國家不富裕何來汙染。

9樓:燭影無聲

雖說理論上不一定是 但實際上所有國家都是這樣發展的。因為當乙個國家初步發展時 它沒有治理汙染的能力與意識 要治理汙染就必須放緩發展速度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發展中國家根本負擔不起 也沒有國家願意 再加上經濟決定文化 物質決定意識 只有發展起來了 人們的認識水平才能提高 中國也是一樣 儘管情況較好 所以先汙染後治理貌似不合理實則是必然。

10樓:無線春天

處於環保立場:即使全球處於無**狀態,生活垃圾總會有吧!人類要懂得自救,不要依賴太多,否則此次討論就毫無意義了!

**立場:既然掌管了整個國家,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環保也是全黨員的必修課,倘若不理,還能住人嗎?

若要說60年的輝煌,不如炫耀5000年的華夏。古人給我們留下山清水秀的財富,卻被我們敗到人工淨化的假山假河。

大自然啊。你受苦了。

乙個國家或者地區是可以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嗎?

11樓:

不可以,因為歷史地看,國外的環境治理在其工業化過程中都走過了 一條「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但是,這種治理模式的代價高昂,也並不是工業化程序的必然規律。日本在回顧工業化歷程時,認為"先汙染後治理」給社會和公眾造成的損害是慘痛的,所付出的代價比事前汙染防治投資高10倍以上。

在這方面,美國拉芙運河首纖銀事件頗具代表性。拉芙運河離尼亞加拉瀑者宴布不遠,1947年到1952年之間,當地一家名為「福卡」的化學工業公司把含二噁英和苯等82種致癌物質、共21 800多噸重的工業垃圾傾倒大該運河中,導致大運河嚴重汙染,造成不豎運可預計的後果。

為什麼說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走不通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最核心的是,現在我們有錢了,覺得環境比錢重要。願意花錢買健康。以前是飯都吃不飽,要什麼綠水青山。

最後,當初吼著不要先汙染後治理的人吼了半天一點用都沒有。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先汙染的壯舉,北京的領導們都已經覺得受不了現在的汙染了,才開始治理。但是在政治上為了面子,依然吼著不要先汙染後治理,事實是現在還談個什麼先汙染,都已經汙染完成了。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可能兼顧,我國只能先汙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

13樓:網友

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是不可能兼顧,而是由於人的環保意識滯後於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官僚、自私、貪婪、文化落後、科學技術落後等原因造成的。

18世紀法國迅猛發展的工業革命造成的環境汙染惡劣後果,應該作為世人的警示、借鑑,但是誰都沒有那麼去做,原因很簡單:在列強所有的競爭中,最為迫切就是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實力是於世之爭的根本保障,國家的強大、高科技的國防建設、民眾的凝聚力都體現在經濟實力是否強大這個基礎之上。我國改革開放後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也未能倖免地擺脫這種狀況,縱觀世界工業的整個發展歷史,不難看出經濟的競爭往往伴隨著各種意識形態的展現和滯後產物的蔓延及發展,這就是環境的悲劇。

14樓:好攝之徒

的經濟發展,我們的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和環保是沒有不可能考慮到的,但由於人民環保意識滯後於經濟發展的背後,同時也官僚,自私,貪婪的,文化的落後,科學技術落後原因的。

環境造成汙染的快速發展,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法國的不良後果,它應該成為世界的乙個警告,要學習,但沒有人這樣做,原因是很簡單的:競爭權力的最緊迫的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實力是眾所周知的世界爭議的根本保證國家的強大,高科技的國家國防建設,和人的凝聚力是反映在是否強大的經濟實力的基礎。過程的經濟迅速發展在中國的改革和開放,也沒有逃脫出來,這種情況下,當我們看的整體發展世界工業歷史,它是不困難的經濟競爭的往往伴隨著的傳播與發展各種思想的顯示和落後的產品,這是悲劇的環境。

有胃病的人什麼食物是堅決不能吃的

我覺得有胃病的人自己的嘴巴一定要管住,因為本身自己的胃就不像正常胃一樣,可以承受各種刺激性的食物。有胃病的人胃粘膜受到了損傷,離開了胃粘膜的保護屏障,很多刺激性食物刺激我們的痛覺神經,進而引起疼痛。儘量讓自己遠離這些食物,不然胃受不了。有胃病的人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比如堅決不能夠吃一些辛辣的...

先汙染後治理是必由之路嗎,為什麼會出現先汙染後治理

完全放屁 有些東西汙染了要治理回來就不可能了 一旦汙染就算能治理回來 要花費的人力物力也是得不償失的 之所以很多國家都這樣 是因為謀求發展的時候一味的追求經濟發展 一味的追求政績 沒有遠見只顧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後代人的生存 然後到生活富足了 卻發覺很多東西無法挽回了 這就叫不見棺材不掉淚 中國目前的沙...

基因檢測為什麼不能走醫保

特殊檢查和 是不屬於醫保報銷名單的 不在名單的一切醫療都自費 比如醫院各類美容 部分 醫院體檢都是自費的 基因檢測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 疾病 是一類體檢專案 醫療保險報銷是在出院或者轉院之後報銷。住院及特殊病種門診 的結算程式 1.定點醫療機構於每月10日前,將上月出院患者的費用結算單 住院結算單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