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西元前260年坑殺趙國40萬降卒的是秦國哪個將領

2025-02-20 04:50:22 字數 2860 閱讀 8621

1樓:happy薛醜醜

是白起,白起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而且非常有才能,也深受皇上的喜愛。

2樓:青楓侃

這個人就是白起。他是乙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實力非常的強,並且也是秦國的將領。

3樓:帳號已登出

白起,他是秦國乙個非常有名的將領,在歷史上的名氣還是比較高的,自己是很有才華的。

4樓:雙魚愛仕達

主要是指的白起。白起是秦國有名的將領,戰無不勝,是常勝將軍。

坑殺趙國40萬降卒的是秦國哪位將領?

5樓:大超說教育

坑殺趙國40萬降卒的是白起,白起也被稱為「萬人屠」,實力很恐怖。

6樓:李佳楠那男

白起,這場戰役是長平之戰,非常的慘烈,導致中原地區的人口銳減,而且扭轉了戰國後期的局勢。

7樓:小娜娜嗨

白起 ,這樣的行為實在太**了,雖然他非常的有能力,但是影響了他的形象。

「一將功成萬骨枯」,西元前260年坑殺趙國40萬降卒的是秦國哪位將領?

8樓:樂樂在此呢

李牧,是非常出色的一位名將,而且一直堅守在趙國的邊境,同時也付出了很多。

9樓:浩海永寧

這個人就是白起,是秦國非常有名的將軍,非常的殺伐決斷,特別的厲害,有超強的軍事才能。

坑殺40萬趙卒之後,秦國為何沒有乘勝滅掉趙國?

10樓:熊熊說歷史

趁他病,要他命!

長平一戰,血流漂櫓,趙國45萬大軍盡乎全軍覆沒,可謂是元氣大傷!

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於秦朝來說,此時絕對是乘勝追殺,一舉除掉趙國的大好時機!偉大領袖說得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一代戰神白起也是這麼想的,他計劃著將秦軍兵分三路,王齕率一軍攻皮牢;司馬梗率一軍取太原;自己則親帥大軍殺向邯鄲!

三路大軍,齊頭並進,滅亡趙國,指日可待!

可是呢?秦昭王不這麼想,他有他自己的考慮!

首先,趙國因長平一戰而國力大減,虛弱不堪,這不假。但秦國同樣也是慘勝,六十萬大軍**近半,喪夫喪子之痛,秦國亦在承受。且長期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面對接下來戰爭,秦國難以為繼。

這還只是秦國現在所面臨的內部環境,其外,趙國的失敗讓東方六國見識到了秦國的強大,特別是同處三晉,直面秦國鋒芒的韓魏兩國,正所謂唇亡齒寒,他們不會放任不管。

而東方齊國,南方楚國,雖無當年春秋霸主之勇,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不介意在此刻站出來搶奪戰國。

所以,現在的秦國,內憂外患,不宜再戰。說不定,趙國沒打下來,自己倒先崩了。還不如見好就收,先慢慢消化戰果,從長計議。

於是,秦王罷兵,白起功敗垂成!

當然,後面邯鄲之戰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秦國當時選擇滅趙國不是明智之舉。那一戰,面對趙國哀兵,戰力翻番,秦軍久攻不下。而信陵君又領著「偷」來的二十萬魏楚聯軍,橫插一腳,將秦軍打得大敗,一戰回到解放前!

11樓:新鮮妃子笑

雖然秦國坑殺了40萬趙卒,但是秦國也損失了很多的士兵,因此他沒有能力乘勝追擊滅掉趙國。

12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當時秦國的受損也非常嚴重。所以說已經沒有餘力再去戰鬥。

1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秦國自己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在前期廉頗固守的時候就喪失了20萬大軍,並且後勤補給也跟不上了,因此沒有滅掉趙國的實力。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說明了什麼?

14樓:網友

說明趙國已經實力大損 以後無法與秦國爭霸。

15樓:宋侯哲自作用鈹

秦國打贏了,自己損失也很大,沒有糧食養活那麼多俘虜,減低趙國的戰爭潛力,順便恐嚇一下其他諸侯國。以上。

16樓:手機使用者

因為趙國兵力太多怕以後在東山再起。

甲: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0多萬人.真夠狠毒的。

17樓:盛世明月

這好像是初一歷史書上的題目啊!

答:(第2個問)是可能的啊!秦國當時動用了幾乎動用了所有軍事力量,秦國當時15歲以上的,70歲以下的男子都上了戰場!

估計得有60多萬人了!這些兵力夠用了,不用兩個對乙個,而且,趙軍當時是餓的發昏,有沒啥**,被坑殺也不奇怪!

第1個問)至於,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也不能說他狠毒。那也是為了秦國國家利益,白起是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嗎,而且,如果放了這四十萬趙軍,等於是放虎歸山,讓趙國的有生力量得以儲存,將來就是秦國東進的最大障礙!如果,將四十萬趙軍留在秦國,暫不說,他們會不會在秦國後方搗亂或起義。

就說他們的吃飯問題,養兵千人,日費鬥金,更何況要養四十萬青壯年男子,這得費多少糧食,秦國15歲以上的男子都在外征戰,婦孺皆在田中耕種,要養活四十萬之眾,談何容易。雖說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農業發達,糧食布帛多。但是大部分都用維持戰爭,同時還要要供養秦國的國民,哪還有多餘糧食供養降軍。

所以正是這樣,才使白起痛下殺心,對四十萬趙國降卒舉起屠刀!(以上皆為我的個人分析)

18樓:段紫譽

我覺得甲說的有些道理;譬如,二戰時期,德國全國有多少人,德國的軍隊又有多少人,結果呢,整個歐洲在二戰時期又**了多少;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19樓:網友

長平之戰 是歷史上首個 敵對數量同等情況下 的 圍殲戰役! 秦國**也是過半。

20樓:熱愛歷史的人

不可能,我想應該是司馬遷誇大了,

劉邦評功的時候將蕭何擺在第一,將軍們主張曹參擺在第一,你怎麼看?

我覺得劉邦這麼排是對的,雖然文官是不用上戰場的,但是如果不是蕭何為劉邦舉薦人才,出謀劃策的話,劉邦也不可能成為大漢的皇帝,所以他把蕭何擺在第一沒毛病。我認為劉邦把蕭何擺在第一的位置是對的,因為蕭何一直跟著劉邦,功勞也更大一些。蕭何的功勞肯定在第位,因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後方的的安穩是最重要的。...

三國殺一將2012誰比較好用

蜀國就徐庶,祝融要配cc 吳國的吳國太和步連師,韓當和程普偶爾有奇效 魏國的張春華嘲諷有點高,鍾會和王異好用,荀攸要會用才好。要看你是什麼身份。應該說各有千秋吧,我比較喜歡王異 步練師和馬岱。王異的 貞烈 可以更換自己的判定牌,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神棍的干擾 更重要的是 秘技 作為她的主技能,也是賣血...

功成後面是法院是什麼成語,一個功一個成後面是法院是什麼成語

大功告成 成語解釋 拼音 d g ng g o ch ng 釋義 功 事業 告 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一個功字一個成字還有法院打成語 大功告成 成語解釋 拼音 d g ng g o ch ng 釋義 功 事業 告 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出處 尚書 禹貢 訖於四海,禹錫玄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