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文集怎麼樣?說說感受

2025-02-23 07:55:21 字數 3811 閱讀 6936

1樓:網友

這個文集不錯,勵志一類的,而且有助於你發掘自身潛力,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的事情。一開始,史鐵生是很自卑的,因為推不能走路了,所以就認為自己完了,這輩子就什麼也幹不了了。但是,通過他母親以及自己的領悟,認識到生命的真諦,所以奮起讀書努力,最後成為著名作家。

以下是他的思想:史鐵生感到,人有三種根本的困境:一是孤獨,人生來註定只能是自己,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二是痛苦,人生來有無窮的慾望,而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慾望的能力;三是恐懼,人生來不想死,但總是要走向死亡。

這些困境是永恆的,無法克服的,它們構成了虛無感的人生背景。每一種困境都意味著生命的殘缺,人生註定是殘缺的、荒謬的和不圓滿的,即使我們人為地進行好運設計,最後也會沮宴頃喪地發現它並不存在。史鐵生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視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如果沒有孤獨,愛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沒有慾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實現慾望的歡樂;如果人永遠不死,那麼人生就會變得乏味透頂。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的,但在乙個理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橋虛明它的意義。「只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著生命的意義。

對生存意義的追問,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主要標誌。史鐵生提出,意義的確證應該從目的轉向過程,因為只要人們眼光盯著目的,就無法走出絕境。而一旦轉向過程,即使「壞運也無法阻擋你去創敏祥燃造乙個精彩的過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變成乙個精彩的過程」。

史鐵生散文有哪些

2樓:居家能手小晴

史鐵生散文有《我與地壇》

病隙碎筆》、《記憶與印象》

坦空殲。1、《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江蘇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對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乙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乙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虧段。

2、《病隙碎筆》:

病隙碎筆》是2008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的長篇哲思抒情散文隨筆集。

該書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

3、《記憶與印象》:

記憶與印象》主旨深刻、文字優美,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講述了故鄉、故人、故事。書中寫童年夥伴、青年際遇,寫故鄉變遷、隱秘。

家史,寫了鄰居小姑娘姍讓衝姍、寫了b老師、傳奇的梅娘。

史鐵生有哪些**和散文?

3樓:小石頭pk小雨花

史鐵生的**:

好運設計》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務虛筆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廣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往事:史鐵生作品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插隊的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合歡樹》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宿命的寫作》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史鐵生散文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散文雜文》 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我的丁一之旅》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史鐵生的散文:

1981年 秋天的懷念。

1985年 合歡樹。

1989年 文革記愧。

1990年 好運設計。

1991年 我與地壇。

1991年 我二十一歲那年。

1992年 黃土地情歌。

1992年 散文三篇。

1992年 隨筆十三。

2002年 病隙碎筆。

2004年 記憶與印象。

2010年 扶輪問路。

2010年 妄想電影。

4樓:網友

著有長篇**《務虛筆記》,短篇**《命若琴絃》,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著名作品。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法學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記》《奶奶的星星》《來到人間》《合歡樹》《病隙碎筆》《毒藥》《命若琴絃》《原罪·宿命》《鐘聲》《午餐半小時》《我的丁一之旅》《乙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

《史鐵生散文》讀後感

5樓:名成教育

史鐵生散文》讀後感。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

關於讀書的長河,讀了史鐵生的人生,與餘秋雨一起搜尋文明碎片,都在我的長河中都有過波瀾。

在七年級學過《秋天的懷念》,感嘆他正值奮鬥的時期卻雙腿癱瘓,後來又患腎病到尿毒病,需要透析維持生命。

雹汪汪但是他沒有選擇自暴自棄,還幽默的說「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我也是因為學校讓我們選書,我才遇見了這本書。

我覺他的寫作風格,沒有很華麗的外表,但是很優美,是他的人生寫照陵亂,也很深沉,讓你很想摘抄下來。比如說在《二姥姥》裡寫的`:「那纖細的手指歷經滄桑,總在我的發件穿插,顫動,問我這時間的故事都有什麼,故事裡都有誰」一開始我也跟理解不了,看不懂,現在只能懵懵懂懂,到以後再去回顧一遍吧。

他所給我感悟,請允許我八個字概括:學會承受,學會感恩。他回憶了很多小故事,遭遇了許多挫折,我希望能有像他一樣的毅力。

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地等了四百多年 。

細膩的心情,深沉的聯想,打動著乙個個在這個社會沉浮的人,心靈得以有半刻的寧靜源仔。

命運冷酷的催殘他的雙腿,可是他身後有默默為他付出的母親,幾度他想不開,母親便傷心。當他在那個地壇進行靈魂的洗滌時,母親便在背後默默含淚。當回到老家,看見橡樹時便想起那個操勞的母親。

母親如繁星在史鐵生黑暗的命運大幕下默默眨著眼睛,如春水般滋潤乾涸的心田。那是人間純真的愛。

當命運繼續折磨著他時,有人說他,是當代最喜歡笑的作家~

有關史鐵生的感悟

6樓:新東都

史鐵生。他的生命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是鐵打的生命,是即使一輩子在與病魔作鬥爭,他也好好地活下了。他的扮遊身上肩負著生命和母親的愛與期望。

我不敢想,乙個人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失去了雙腿,意味著什麼,但又燦爛的活下來了,汪悔真是奇蹟。其中,決定性因素的母親,但她卻又早早的離開了人世。史鐵生渴望把一切成功的喜悅分享給母親時,母親已經離開了他整整七年了。

當母親活著時,地壇公園。

裡不只有史鐵生的車轍,車轍後更有母親焦急的腳步。但母親死後,史鐵生在地壇裡從清晨待的黃昏再到滿天繁星的夜晚,母親還是沒有來找他,他才真正意識到母親是真的走了。

母親在時,母親是母親,母親困缺正。

走後,母親是地壇。

他憑他那睿智的腦子,看透人世間。

的生死與滄桑。「人的真正名字叫:慾望。」「死是乙個不必急於求成的日子,死是乙個必然降臨的節日。」「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要坍塌。」

這就是史鐵生,他的文字總能讓人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溫暖,他總能讓人哭。

讀史鐵生散文集有感怎麼寫?

7樓:網友

書,你會發現那字裡行間,全都是感情——就像是一碗炸醬麵,醬汁沾染了每一根麵條……原諒我的俗氣,對於清貧的我來說,炸醬麵確實很美味。

不,也許這文字真的就如炸醬麵,平白,卻深入人心。靜夜時,閱讀著《插隊的故事》,我是九零後,沒插過隊。但讀著讀著,我似乎覺得那個年代同我並不遙遠,我甚至能感受到清平灣,仲偉,小彬……這些景和人是我見過且親身經歷過的。

那種啃著摻麩的窩頭想著燒雞味兒的日子,那種見了心愛的男孩女孩卻不得不遮遮掩掩的羞澀,那種忍受著十足的青春幹勁被不平和心酸磨得一乾二淨的痛。

用洗碗機洗碗怎麼樣,能說說你用後的感受嗎

我在國外的第一個房子是買的一對廣東老夫妻的,裡面沒有洗碗機,我覺得要什麼洗碗機,一共就兩人。後來我賣房子的時候,很多人挑剔說房子沒有洗碗機。我的第二套房子有洗碗機,洗得太乾淨了,我一般一星期開一次,把所有餐具洗一遍高溫消毒,有客人了就全部放進洗碗機很方便,同時也全部消毒。餐具洗出來就是乾的,尤其是酒...

盧森吉他怎麼樣,使用月後感受盧森吉他怎麼樣,使用一個月後感受

個人覺得當作練習琴還是可以的,如果追求音色和價效比看看別的品牌。像聖馬可 雅馬哈這樣的,現在品牌的低端面單都不貴,手感音色都 作為一名初學者,自然是很茫然的,一把好的吉他將會是你吉他旅途的開始,怎麼樣的吉他才是好吉他呢?其實很簡單,三個詞概括 手感,音質音色,製作工藝。不要以為初學可以隨便拿一把便宜...

賓得相機怎麼樣?哪位說說賓得相機質量怎麼樣

你的這個價位,真是入門級單反。在這個價位上,幾個廠家的產品相差都不是很多。賓得是單反領域的老品牌,其中畫幅相機現在還十分出名。也就是說實力還是不錯的。由於在135時代,沒有跟上自動變焦的大形勢,被逐漸的邊緣化。此次數碼革命,賓得追求精細化市場的劃分,在個性化方面十分的出眾。因此,如果你只是買個單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