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放到晚晴時期也會被洋人修理很慘

2025-02-25 04:15:18 字數 6064 閱讀 3795

1樓:網友

先拋開民族差別不說,只說東西方文化差異,英美列強之所以能殖民全球,那是因為工業革命,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的科技進步那是空前的,火藥的發明從宋代就在中原出現了,從宋代到明末近四百年間,火藥在東方文化下只發展出了鞭炮,而火藥在十四世紀傳至歐洲,也是將近四百年間,火藥在歐洲就完成了工業化**製造的過程,這充分證明了新技術萌芽時東西方思路的區別,近現代把責任歸咎在清代,尤其告液搭是滿族身上有失公允,首先滿族入關錢的確是文化落後的族群,可是滿族入關後漢化速度是空前的,清前三代政治制度偏滿,可自從雍正帝之後,所有的決策都有漢族士紳階層的加入,而且許多重大的決策也是漢族官吏制定的,這已經不再是滿族落後的問題了,而是封建制度的落後問題了,清末慈禧集團腐敗,應該承擔絕大多數的責任,可是我們來看,漢族**又是怎樣,李鴻章組建了世界領先的北洋海軍,可就是陳舊的思想,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李鴻章不願讓北洋艦隊主動攻擊,結果被日軍給窩在軍港全軍覆沒了,此其一,其二,閉關鎖國導致了我們與世隔絕,科技落後,可這個閉關鎖國的政策不是清朝**或滿族貴族發明的,而是明朝**就如此了,那麼到底是民族問題還埋返是文化問題;第三,滿清**倒臺了,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以,沒有清朝官吏了,可是政體如何呢?依舊是玩割地賠款那一套,請問這又是滿清害的,還是封建思想禁錮所致呢?大家都知道五四運動之後才開啟了新文化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風潮,這才一掃中華近現代頹勢,起源於學襪拿習西方文化,東西文化結合,維新變法的成功和日本的全盤西化有極大的關聯,不破不立,日本先破後立,快速與西方接軌,第四,所謂的大明天子死社稷不和親,純屬胡扯,死社稷的是崇禎,自殺是因為徹底的失望,接續他的南明四天子,哪個不逃命要緊?

有哪個不是不斷與土匪地痞妥協,只要能活命要什麼都可以,轉戰長江以南的南明各朝所依靠的軍隊一般是海盜之流,而另一半則是張獻忠,李自成的殘部,請問氣節在哪,至於不和親,區域民族政權只剩蒙古,你就是想和親瓦剌和韃靼部也不願意和親,就是說沒得和親,總結來說,時代導致東方文化在近現代科技發展落了後,任哪個朝代執掌政權也都被辱,一旦打破了封建王朝,開始接受和學習先進科技,很快就能翻身;

2樓:大雪山大輪寺大輪明王鳩摩智

非是如此!就拿明朝來說,其相對於清茄逗朝是比較開放顫缺賣的,而且對於外來的洋槍洋炮等先進**也是積極引進和使用。更重要的一點是,明朝君主死扮顫社稷、不會割地賠款。

改朝換代很多,政權的晚期都很悲慘,為什麼晚清讓人覺得最淒涼?

3樓:江郎吾夫

之所以覺得晚清最淒涼,是因為晚清離我們最近,所以感觀最深,說到改朝換代,晚清絕對不是最淒涼的,我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比晚清殘酷的朝代有的是,至少晚清改朝換代時,皇室得到了安撫優待,沒有對其大開殺戒。

4樓:小鄧同學

改朝換代晚期都很悲涼,而晚清格外悲涼,因為其他朝代更替都是漢民族或者是少數民族,但是晚清面對西方列強割地賠款,屈辱無比,才會讓人覺得最淒涼。

5樓:小宇哥看娛樂

因為清朝末期,很多人的生活狀態都是非常悲慘的,而且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在奔波。

6樓:我愛你中國

因為晚晴的後期,正好遇到了西方工業革命,東西方差距明顯,所以十分淒涼。

改朝換代很多,政權的晚期都很悲慘,為什麼晚清讓人覺得最淒涼呢?

7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晚清實在是太屈辱了,打仗一直輸,還簽訂了這麼多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

8樓:李小鯉

晚清時關乎到民族的存亡呀,因為晚清的政權危機不光是內部鬥爭,主要是外患,那時的中國主要是被各國列強掠奪,強佔。晚清只能無奈的讓步,根本就沒有打擊外國列強。我們強大的中國就這樣被各國打來打去,把****給了外國,把港口土地也送給了外國,所以晚清讓人覺得特別淒涼。

9樓:柚子味小可愛

因為其他朝代更換都只是中國內部,而晚清則是被外敵入侵,甚至差點亡族滅種。晚清時的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等差點使中國滅亡,所以很淒涼。

10樓:你到底敢不敢

改朝換代很多,政權的晚期都很悲慘,晚清讓人覺得最淒涼,那是在我們的認知中,內部戰爭雖然也很殘忍,但那也是屬於國內戰爭,但是晚清時期卻是遭受到了其他國家的燒殺搶掠,強制性的掠奪,程度上是上公升到了國家的地位。

晚清時期的老百姓到底有多慘?被鴉片折磨成什麼樣?

11樓:小七樂愛電競

地主在那個時候也是非常普遍的,老百姓手頭的錢恐怕勉強維持溫飽都成問題,更何況是每天對鴉片的吸食。但是吸食鴉片已經上癮,很多家庭因此妻離子散。

12樓:自己起名字

他們的生活非常的辛苦,每天有一頓沒一頓的。因為鴉片的原因導致把家裡面的東西都拿去換了壓片。妻離子散。而且體弱沒有勞動的能力。

如果當時美洲瑪雅文化已經進入到強大封建王朝時期還會被歐洲人佔領嗎?

13樓:車掛怒感嘆詞

拿著這拿著冷兵器的封建社會軍隊,字打不過拿著熱兵器的西方侵略者的,中國是亞洲最強大的封建國家,人口眾多,但是仍然被幾個西方人拿著槍炮打敗了。

14樓:擁泉添夏

瑪雅文化一直是乙個傳說,瑪雅文化已經很先進了。

15樓:網友

瑪雅文化到現在還是乙個未解之謎,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所以不好分析。

晚清時期,面對洋人入侵,普通百姓為何有無動於衷、麻木漠視表現?

16樓:努力奮鬥的陽光

晚清時期,面對洋人入侵,普通百姓很多無動於衷、麻木漠視表現。其實當時還不只是這種情況,甚至有些還夾道歡迎。

晚清百姓的貧苦生活

晚清是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當時的清王朝是很腐敗的,太后、皇帝、當官的人過的是非常滋潤的生活。但是他們的這些滋潤都是靠剝削下面的百姓得來的。

當時百姓的賦稅是很重的,生活是極苦的。有些地主甚至都沒有餘糧,更別說這些普通家庭,吃飯都是個問題,何況是穿衣出行呢。晚清時期人們的生活並不幸福,甚至以用及其困苦來形容,很多家都過不下去了。

眼界太小,想法不夠長遠

所以,當面對的洋人入侵時,他們並沒有任何的侵略意識。洋人的外貌和我們的外貌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覺得非常的新奇,還去圍觀。

當人入侵和清王朝打仗的時候。普通的百姓不僅不會幫助清朝士兵進行反擊。他們甚至還會賣東西給這些洋人,比如說食物、綢緞、茶葉、陶瓷等,用以換取錢財,因為他們當時想的並不是反抗,而是想獲得更多的錢去生活。

百姓的愛國意識缺乏

他們也沒想到這些洋人入侵之後會對他們造成傷害。比如說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向我國大量的輸出鴉片,而我國有的人卻爭先恐後去買。甚至在之後的中日甲午戰爭,看到我方的**被擊沒,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反應,有的甚至還會拍手稱歎。

他們壓根就不會想到這些人入侵過後,遭殃的會是自己。

可以說是當時百姓的思想中就沒有反抗這個概念,也沒有愛國的這種想法。所以在面對洋人入侵的時候,他們就是那種麻木不仁、無動於衷的表現。

17樓:flyking萍

因為清朝時期,很多政策的出臺都傷害了百姓的利益,所以在關鍵時刻百姓才會麻木不仁。

18樓:泡泡小果奶

因為百姓們都已經習慣了洋人的入侵,他們對晚清已經非常的失望至極了。

19樓:太陽向暖暖

因為這些百姓們對晚清的統治者太失望了,他們對於這種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了。

20樓:網友

一些人認為,早期的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社會尚未形成民族主義,因此,人們冷漠地看待國家和民族被外來洋人欺辱,並沒有什麼愛國情感驅使他們奮不顧身地抗擊洋人。

21樓:夢醒淺淺

清朝頒佈的一系列落後的規章制度也就造成了普通百姓的麻木不仁,造成了面對洋人入侵,普通百姓夾道歡迎、為其引路的荒誕局面。

22樓:沐浴陽光下

因為在清朝一路走來,百姓生活不是很好,很多的制度損害了百姓的利益,所以關鍵時刻就無動於衷。

晚清時期那麼孱弱,飽受列強的欺辱,為何在國際社會上還被稱為列強?

23樓:我就是大公尺呀

清朝剛開始還是很昌盛的,只不過到了晚晴時期,被慈禧太后無能退讓,簽訂了乙份又乙份的不平等條約,導致於成為我國歷史上的乙個恥辱敗筆。

24樓:啦啦小雪子

即使那個時候中國弱,當時的世界總人口是10億,清朝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多的大國風範不可忽視。

25樓:那愛真美

只是後來的洋務運動,軍事短暫提高之後一種表象,。

26樓:網友

可能是因為大清帝國比較強大。畢竟是那麼一大塊的肥肉。所以是這樣的強大吧。

27樓:網友

晚清相對於西方列強來說,被打了一頓又一頓,但是在國際上,還是很有地位的。

28樓:青茶木漆

可能是因為清朝前期國力還是十分強盛的,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清王朝還是那個強大的大清。也有可能是一種諷刺,諷刺當時清**的愚昧無知,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吧。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勢, 會是怎麼樣一番結局?

29樓:飛魚守候

明朝一直秉持祖訓,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天子與社稷同在,而清朝呢,因為清朝的故步自封,唯我獨尊的思想,讓清朝的君主失去了傲骨,所以,如果是明朝遇到晚清時期的世界局勢,明朝即便是守不住江山,也會憑藉自身的傲骨和列強戰鬥到最後一刻,絕不會軟弱的割地賠款,讓老百姓生靈塗炭。也許,最後的結局不變,但是,絕不會給後人留下屈辱的歷史。

30樓:心悸

晚清的時候一直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而且當時的皇權非常的懦弱,如果明朝遇到當時晚清的局勢,即使有所改善,但是最後也一定會走向滅亡。

31樓:網友

會比清朝好的多的多。列強從來都不是不可戰勝的,只不過大清的表現過於丟臉,才給國人以列強人均蘭博的感覺。實際上對印度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英國征服印度遠比與印度接壤的異族征服印度要來的困難,投送力限制不是開玩笑的。

正是因為在印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國才會一開始就不考慮以武力對清國實施徹底的征服。

32樓:峻熙俊熙最可愛

在世界文明歷史上,中國一直屬於半獨立發展的文明。青藏高原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中國。參與中國歷史變化的長期以來只有周邊落後未開化民族,所以每次大亂,都沒有持續的外來文明影響。

同時期的埃及,兩河流域,在衰落後還來不及崛起,就被旁邊更進步的文明給替代了。羅馬沒了後更是直接進入了黑暗中世紀。

33樓:網友

明朝後期雖然國力也沒有先前那麼強盛,但是君主至少不是迂腐頑固的,所以即便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勢也許結局不會改變,但是至少會奮起抗爭。

34樓:盡力而為

如果明朝遇到晚清時期的世界結局,我覺得明朝應該的決策應該比清朝更好一點,也最後也不至於輸的那麼慘呀。

35樓:晨曦最漂亮

我覺得首先明朝不會像清朝這樣腐敗無能,其次還會像西方一些技術,這樣我覺得肯定不會死的那麼慘,而且明朝是乙個善戰的朝代,肯定比清朝好太多了。

36樓:呼

就算清朝發展速度是隻蝸牛那至少也是往前爬的好嗎?比明朝多發展了幾百年都打不過你為什麼覺得落後兩個世代的明就能贏?

37樓:id你好呀

我感覺更多的是像清朝一般,舉步維艱,步步往深淵落入,明朝積重難返,給了文明更加低下的清廷機會,遇到了文明更加高的世界敵對,怕是會敗的更快。

如果沒有洋人入侵,清朝會一直延續下去嗎?

38樓:o姐林語菡

我覺得不會,因為當時國內的社會矛盾就很多了,就算沒有洋人入侵,國內的其他勢力也會把清朝拉下來。

39樓:我愛你中國

我認為不會,因為清朝沒有解決封建社會的弊端,後期人地矛盾嚴重,雖然太平天國被鎮壓,但後面總會有更大的農民起義爆發的。

封建王朝興亡的怪圈,為什麼我國2025年都沒有打破?

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總是在衰鬼之後被農民起義軍打敗,建立新的王朝,而新的王朝只有早期和中期比較強盛,這些都是因為總是有人要稱皇帝的。因為在封建王朝末年,往往產生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以及自然災害頻發的規律,所以封建王朝並沒有打破興衰的規律。因為每到封建王朝的統治後期,制度上就會出現混亂,所以中國也沒有...

中國封建王朝裡面,共有559位帝王,除了秦始皇和唐太宗,還有誰是千古一帝

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 社會 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康熙的親民是任何帝王都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它的特點。還有漢武帝和楊堅,我覺得都能夠稱得上是千古一帝。漢武帝擊退匈奴,改變漢朝局面,之後也有很多偉大的貢獻,我覺得很厲害,要不然怎麼說秦皇漢武呢?再說楊...

求德國曆代皇帝的名單,求德國封建王朝的年表

薩克森王朝 962 973 奧托一世大帝 973 983 奧托二世 996 1024 奧托三世 1014 1024 亨利二世 法蘭克 撒裡安王朝 1027 1039 康拉德二世 1046 1056 亨利三世 1084 1106 亨利四世 1111 1125 亨利五世 1133 1137 羅塔爾三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