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是由單一物質構成還是多種物質構成?

2025-03-22 12:50:05 字數 3196 閱讀 6972

1樓:網友

都是同一種物質,已經不是原來的元素了。劃分元素的依據是原子核裡的質子數。沒有了質子,也就無從談起元素了。

其實這是一種不同於固態、液態和氣態的物態,叫中子態,密度極大。還有兩種物態叫超固態和等離子態。超固態是核外電子被壓到原子核上,但還沒有和質子結合成中子的物態,而等離子態是核外電子被完全電離的物態。

中子星是什麼?由什麼組成?

2樓:匿名使用者

1. 白矮星和中子星是不同的東西。白矮星是靠電子簡併壓抵抗引力的,而中子星是靠中子簡併壓抵抗引力的。

2. 中子星主要成份是中子,還有少量電子,其核心可能可以包含一些解禁閉的夸克-膠子。

3樓:黃蓉

一顆倍以上太陽質量的恆星結束紅巨星階段後,會發生超新星爆發,並將外部的物質全部噴發出來,只留下直徑大約為20千公尺的核心,這就是中子星(可能還會變成黑洞)。

4樓:網友

黑洞質量足夠大,吞噬了大量宇宙物質後,因為黑洞引力超強,原子與原子之間直接被擠壓到一起。密度非常大,可以說在一立方厘公尺大小的一塊,其物質質量可以好比地球上一艘萬噸輪船相比。

5樓:宇宙心學

中子星是什麼,它是恆星的最終歸宿之一。

中子星的內部結構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子星,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質子、電子所組成的超密恆星。1932年發現中子後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組成的緻密星。1934年巴德和茲威基也分別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產生於超新星爆發。

1967年英國射電天文學家休伊什和貝爾等發現了脈衝星。不久,就確認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有強磁場的中子星。圖5-1是典型中子星的結構示意圖。

它的外層為固體外殼,厚約1千公尺,密度為1011~1014克/釐公尺3,主要是由各種原子核組成的點陣結構和自由電子氣。外殼內是一層主要由中子組成的流體,其密度大約為1014~1015克/釐公尺3,在這一層中還有少量的質子、電子和μ介子。對於中子星中心部分的密度高達1016克/釐公尺3的物態,目前還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觀點:

1)認為是超子(一種質量大於核子質量的粒子)流體;(2)是固態的中子核心;(3)是中子流體中的π介子凝聚。

中子星不僅密度高達1億噸每立方厘公尺以上,而且它的磁場強度也高達1億特斯拉以上。中子星的體積很小,它的半徑的典型值約為10千公尺。中子星的質量下限約為0.1太陽質量,上限為1.5~2個太陽質量。

中子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關於中子星的形成,許多人認為:某些處於演化晚期的恆星,在其內部發生極其激烈的核**,隨後又急劇收縮,恆星的內部產生極大的壓力,把原子外層電子擠壓到原子核內,核內的質子與電子結合,形成異常緊密的中子結構物質,這時這顆恆星就演變成為中子星。

銀河系中著名的氣體星雲──蟹狀星雲的中心星就是一顆中子星(脈衝星)。中子星是目前已知的恆星中最小的。由於中子星的體積很小,所以不能用熱輻射接受器觀測到。

但接收到它們的射電脈衝,在研究脈衝星和雙星x射線源時發現了它們。

中子星的性質

7樓:東城大爺

作為一顆中子星,中子星具有許多非常獨特的性質,這些性質使我們大開眼界。因為,它們都是在地球實驗室中永遠也無法達到的,從而使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恆星的一些本質。概括起來說,這些性質是:

特別強的磁場。在地球上,地球磁極的磁場強度最大,但也只有0.7高斯(高斯是磁場強度的單位)。太陽黑子的磁場更是強得不得了,約1000~4000高斯。

而大多數脈衝星表面極區的磁場強度就高達10000億高斯,甚至20萬億高斯。

脈衝星都是我們銀河系內的天體,距離一般都是幾千光年,最遠的達55000光年左右。根據一些學者的估計,銀河系內中子星的總數至少應該在20萬顆以上,到80年代末,已經發現了的還不到估計數的千分之五。今後的觀測、研究任務還很艱鉅。

中子星從發現至今,只有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儘管如此,不論在推動天體演化的研究方面,在促進物質在極端條件下的物理過程和變化規律的研究方面,它已經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非常豐富而不可多得的觀測資料,作出了貢獻。同時,它也在這個新開拓的領域內,向人們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和難解的謎。 從中子星表面到中心,密度從通常的鐵晶體密度很快增加到 g/ 。

中子星外部有一層等離子體,表面以內是固體外殼,主要由fe原子核的晶格點陣和簡併自由電子氣構成,密度為 。從外向內密度逐漸增加,高到迫使電子同核內質子結合成一系列富含中子的核,例如 ,接著過渡到核心,開始有自由中子出現,這個過程稱為中子漏(neutron drip)。外殼和內殼都是固態的,總厚度大約為1km.

內殼以內是核區,當密度增加到 時,原子核就完全離解消失,中子星物質變成雜有少量電子,質子的連續中子流體。

中子星內部的主要物理特徵。

8樓:科學信仰孫晨

大質量、大密度代表了強大的引力,如果與地球相比,中子星的引力可以達到地球引力的1000億倍以上,這種強大的引力是超越普通人想象的。同時,中子星也是一顆熾熱的天體,其溫度可以達到60萬攝氏度以上。

所有物體都是由原子,中子構成的嗎

9樓:斜陽紫煙

物質是由原子組成。

中子是原子中的一部份。

10樓:好奇執著的小孩

嚴格來說,原子中子都是複合粒子,並不是基本粒子。

所有可觀察物體,都是由費公尺子(自旋為半整數的粒子)構成的。

分子→原子→電子、原子核→中子和質子→夸克(一共有六種)→弦或二維膜?(尚未證實)

其中電子和夸克就是基本粒子(不可再分)

重複一次,構成物質基本粒子費公尺子

費公尺子一共有12種,包括6種夸克(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底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和3種輕子(電子,渺子,陶子)和它們對應的中微子(電中微子,渺中微子,陶中微子)。

以上就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例如質子就是由2個上夸克和乙個下夸克構成的複合粒子,是強子的一種。

所以簡單來說:夸克組成了質子和中子,質子中子構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加乙個電子組成了原子,單一的原子因質子數目不同形成了很多種元素,很多原子組成的各種分子,巨大數量的分子就是構成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觀察的物體。

11樓:科學家的科學世界

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由質子、中子和電子,這些物質所構成的呢?

中子星是怎樣形成的,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恆星演化的一種結果,其質量不足以塌縮成黑洞,它在塌縮時,將電子壓縮排原子核,負電的電子 與 原子核中正電的質子 合成 不帶電的中子,這就是中子星 可以說,中子星幾乎是原子核的集合體 而且都是不帶電的原子核,即原子核完全有中子組成,沒有質子 原子核之間幾乎緊緊挨在一起,因而其密度十分巨大。中子星是如何...

中子星是由中子組成的,那麼黑洞是由什麼組成的

師滏孖 的說法前後矛盾,中子星在理論上是由大量中子構成。師滏孖 開始說中子星不是由中子構成,但在中間卻說中子星是由中子構成。這是他的兩段話 誰跟你說中子星是由中子構成的?誤人子弟啊 第二段話 而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簡併電子壓再也承受不起了 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中子,使...

脈衝星與中子星的關係

中子星和脈衝星在天文研究中是經常談及的。宇宙中存在中子星,其理論是馬德和茲威基首先提出來的,並指出中子星是由超新星 而產生出來的。1968年天文觀測到脈衝星的存在,從而也證實了中子星的存在。一般而言,脈衝星一定是中子星 又稱核子星 據天文研究發現,中子星都是強磁星,具有極強的磁場存在。年輕的中子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