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繼潤
甘涼二州在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
張掖市一帶。
甘州,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
位於千河西走廊。
中部,地處東經100°6′—100°52′,北緯38°32′甘州區—39°24′之間,南依祁連山。
北鄰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古甘州歷史悠久,北涼沮渠蒙遜建郡至西魏。
廢帝三年改為甘州,甘州之稱自此開始。
西元前111年,西魏模螞廢帝三年,改西涼州為甘州,始有甘州之稱。
元朝設甘肅行中書省,省會甘州。
1936年建設了「中共甘州中心縣委」,1949年9月19日張掖解放,9月25日張掖縣委,縣**誕生。
1961年恢復縣制,1985年張掖撤縣建市,2002年3月1日撤市設甘州區。
涼州區隸屬於甘肅省武威老毀市,位於東經101°59′~103°23′,北緯37°23′~38°12′,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之門戶,祁連山北麓,武威市中部,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
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旦含埋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
2樓:星郢墜
涼州,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在中國的西部,故又稱西涼。中國歷史上的「涼州」,不僅僅是今天的甘肅涼州區。
自漢朝建郡以來,「涼州」的名字換了多次,有時叫「武威」,有時叫「耐清叢姑臧」,有時叫「西涼」,有時叫「前涼」……其疆域,也時大時小。最大時,把大半個甘肅都佔了,還擴延到周圍幾省,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張掖昌櫻市。現張掖有甘州區,據文字記載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夏商到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有羌、西戎、狄等少數民族居住,西漢武帝建張掖郡,後北涼沮渠蒙遜建都於此,至西魏廢帝正滑三年改為甘州,因城內甘泉遍地,泉水清洌甘甜而得名,甘州之稱自此開始。
甘肅古代甘洲,涼洲,肅洲等還有哪些洲
3樓:識與知
涼州,今甘肅,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在中國的西部,故又稱西涼。
甘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張掖市。北涼沮渠蒙遜建郡至西魏廢帝三年改為甘州,因甘泉清洌而名,甘州之稱自此開始。隋唐在甘州設立交市、西夏在甘州發跡崛起。
元世祖忽必烈設甘肅行中書省省會,「甘肅省」首字即源於此。清為甘肅提督統軍駐地。因地理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肅州,今肅州區。隋代,初沿北周建制。開皇三年(583年),置酒泉郡,隸甘州;仁壽二年(602年),從甘州分出,始置肅州(肅州名始於此),領福祿縣;大業元年(605年),罷肅州,以福祿縣入張掖郡;義寧元年(618年),改福祿縣為酒泉縣(酒泉縣名始於此),實為李軌轄地。
金州,今甘肅榆中縣。金正大三年(1226年),西夏攻破蘭州,於是在龕谷縣設金州,轄龕谷、定遠二縣。
涇州,北魏神麚三年(430年),於安定郡城(今甘肅涇川北)置州,治安定縣,州因涇水得名。
瓜州,今酒泉瓜州縣。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改稱瓜州。
古代的甘州是現在甘肅**?
4樓:義明智
甘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張掖市。 據文字記載,甘州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夏商到談衝答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有羌、戎、狄等少數民族居住,北涼沮渠蒙遜建郡至西魏廢帝三年改為甘州,因甘泉清洌而名,甘州之稱自此開始。
隋唐在甘州設判輪立交市、西夏在甘州發跡崛起。元始祖忽必烈設甘肅行中書省省會,「甘肅省」首字即源於此。清為甘肅提督統軍駐地。
因地理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有其他問題本題後另發點選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祝學習含慧進步!
《涼州詞》第二句的意思是?
5樓:匿名使用者
王之渙的。其一。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孫稿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則坦孝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信旅,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王翰的。其一。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其二。已是暮春時節,要在故鄉,此時一定是萬紫千紅的盛花期已過、枝繁葉茂、果實初長之時,而鳥兒也一定築起香巢,爭相覓食育雛了吧。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戰士們在夜裡聽著淒涼的胡笳曲《折楊柳》,勾起了對故鄉的美好回憶。